读图|在戏剧幻城里,进入一场红楼梦

7月23日,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正式开城。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由王潮歌担任总构想、总编剧、总导演,首期共有4个大型室内剧场,8个小型室内剧场,108个情景空间及室外剧场,历时8年时间设计搭建完成。在这个大型空间中呈现的是关于《红楼梦》的戏剧演艺与情景园林,以中国式审美讲述人人心中的“红楼梦”。
“读懂《红楼梦》,就是读懂我们自己”。王潮歌说,“有一座园林,它不生长在土地上,而生长在我们的心里和脑海中。这园林就是您眼前所见的这座幻城,也是每一位中国人最想抵达的那个美丽的理想之城。”
戏剧幻城,规模宏大,八年间,数千人参与到这座庞大的“理想之城”的营造中。
戏剧幻城的北边是十六扇形态各异的“中国门”,观众将由这些门进入到戏剧幻城。
图片
戏剧幻城给人直观的感受就是其中的情景空间与园林设计。建筑师王戈在接受访谈时介绍,“现在我们布局用的是棋盘格局,意味着所有的道路都是直的,但霸道式的直线在中国园林中是大忌,我们就得努力让中国文化里‘曲’的情愫在其中慢慢蔓延,这样。一个人全走下来之后,会觉得是个弯弯的路径,这就是我们在努力达到的。”
在戏剧幻城中行走的确总有误入幻境的迷乱之感,设计中先是做了减法——不再用非常繁复多样的配色,所有的墙几乎都是白色,地面也辅之以白色的石粒、细沙,建立一种独属于“幻境”的虚空、纯然之感,在这基础上,似乎为了营造一种陌生感和玄幻感,游廊不再只是盘亘在地上,而是“浮”在空中,其色彩也不是我们熟悉的朱红和彩绘,而是被简化为一种我们并不熟悉的游廊与楼阁的样貌——它有时是一种很苍翠的绿,有时是一种很浓郁的蓝,极简、奇怪、新奇,但很动人。
图片
为了实现园林中的“透”、变幻与自然之感,幻城在减法中再做加法,没有一扇门、一扇窗是我们熟悉的那样千篇一律方方正正的,在这个园子可以通过一个芭蕉形状的窗洞看到很远处的景观,镜子、灯笼、各种现代装置的置入,让人如坠幻境。
图片
为了强化《红楼梦》的存在感,《红楼梦》中的文字投影在每一面墙上、地上,被镂刻在巨大的屋顶上再反射在巨大的空间中,这一切让这里变成字、诗句、小说的迷宫,游客可以驻足在任何一个空间、一面墙前,被文字牵引着神游,并体会它用在此处别出心裁的妙义。
图片
图片
戏剧幻城里也有着夸张的“空”和“满”,戏剧幻城中一个最主要的视觉是一把空的红色椅子,它被安置在园林的各个地方,有时它会出现在一个非常空的巨大空间里,显得很渺小,有时候也会高居于一个空间的上方,大尺幅的空间和这样一个小的、空的抽象物的对比让人印象深刻。
图片
而幻城的“满”则在于它设计中让人目眩神迷的情景空间的设置:在幻城中,我们将遇到一座江南老宅、一栋拥挤的筒子楼、一个情报处、一个恐怖的监狱走廊、一处满是各式各样的门的空间……
图片
图片
关于戏剧幻城目前排演的剧目,如上所述,首期共有4个大型室内剧场,8个小型室内剧场。四个大型剧场中,《第三十五中》是一个沉浸式的剧目,观众作为学生回到高中时代,《红楼梦》将作为一个元素点缀其中。而《读者剧场》《有还无》《书不尽》都是以《红楼梦》为主题衍生的剧目。《读者剧场》共有三个场景,演员们还原了《红楼梦》中的关键桥段,讲大观园的被抄检、讲王熙凤的命运等等;《有还无》聚焦金陵十二钗的命运。
图片
《读者剧场》
幻城中的演出也打破了“静态观看”的传统戏剧演出模式,观众需要行进式观看,需要在环形的舞台中“回头回脑”,舞台也融合新情景装置艺术与舞台沉浸技术,呈现出如梦如幻的沉浸戏剧体验与幻境空间。
《上海路甲36号剧场》写2个青年人来到上海路甲36号后幻想了一部剧,剧情从白虎帮常公子要包装纸的故事展开;《红楼梦第三十三回》穿插讲述了三个故事,宝玉挨打、东北的一个青年和当代的一位偶像,每一个时代都在有相同性格的人并有着相同的命运;《我就不喜欢红楼梦》很精彩,读者将沉浸式进入到一场关于《红楼梦》的论辩。
图片
《我就不喜欢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包罗万象,涵盖饮食、服饰、人文、地理、诗词歌赋、建筑、民俗、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王潮歌团队进行了现代化演绎表达,创作范畴不仅限于《红楼梦》原著文本,也是关于作品问世270多年来阅读《红楼梦》的人。
从1812年的婺源汪口村,到1974年的苏州东风区二商店,再到改革开放以来1999年的广州番禺筒子楼、2018年北京耳朵眼胡同53号院……《二商店》《四水归堂》《四合院》《筒子楼》等均以《红楼梦》为引子,讲述它在每一个时代的回响。
王潮歌认为,戏剧幻城的营造,就在于用时代的目光读取历史,进行“创造性转化”,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传统经典,在当代获得创新表达。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