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谨防蛇虫叮咬,这些应对措施要牢记

图片
炎炎夏日,虫蛇活动频繁,一不小心被叮咬,轻则出现局部皮损或者全身不适,重则危及生命。一旦发生了“虫蛇咬伤”,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呢?本期节目我们就跟大家来聊聊这方面的话题。
图片
上线大医生:王世军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福建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期话题:夏季遇到虫蛇叮咬该怎么办
图片
被蛇咬伤了怎么办
被蛇咬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
脱离
立即远离被蛇咬的地方,如果蛇咬住不放,可用棍棒或其他工具促使其离开;水中被蛇咬伤应立即将受伤者移送到岸边或船上以免发生淹溺。
认蛇
尽量记住蛇的基本特征,如蛇形、蛇头、蛇体和颜色,有条件最好拍摄致伤蛇的照片。现场最好不要企图去捕捉或打蛇,以免二次被咬。
解压
去除受伤部位的各种受限物品,如戒指、手镯、脚链、手表、较紧的衣、裤、鞋子等,以免因后续的肿胀导致无法取出,加重局部伤害。
镇定
尽量保持冷静,避免慌张、激动,可减缓毒素吸收,况且许多蛇咬伤并非毒蛇所致,大多数剧毒蛇咬伤,也不会立即致命。
制动
尽量全身完全制动,尤其受伤肢体制动,可用夹板固定伤肢以保持制动,受伤部位相对低位(保持在胸部以下),伤口出血任其流出,除非大出血,否则短时间不用止血,可使用门板等担架替代物将伤者抬送到可转运的地方,以利尽快将伤者送到医疗机构。
包扎
大多数包扎方法不可取,目前比较公认的有绷带加压固定法和加压垫法,这两种方法主要适于神经毒类蛇咬伤,可减缓毒素吸收,也可用于其他蛇类咬伤。
呼救
任何时候被蛇咬伤,应立即呼叫120,尽快将伤者送到有蛇伤救治能力的医院救治。绝不要因为一时未出现中毒症状而认为无中毒,待中毒症状出现后再就诊或送医,为时已晚。
体位
等候送医过程中,保持坐位或斜靠位,伤口低于胸部水平,不要卧位让伤口过高,以减缓毒素吸收。
复苏
如伤者发生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心肺复苏;如有恶心或呕吐风险者,置伤者于左侧卧位。
如何预防毒蛇咬伤
1、如果被蛇追赶,可以沿曲线逃跑,因为蛇是根据气味追赶猎物的,曲线跑的时候气味也是曲线的,有助于减缓它的追逐速度。
2、野外活动时,要穿长衣长裤,高帮鞋子,把裤脚绑紧,不要有皮肤裸露在外面。
3、进入林区还要戴帽子,防止挂在树上的蛇碰到脖子而咬人。尽量不要进入草丛中走,如果非要穿过草丛,可以拿一个小木棍,采用“打草惊蛇”的办法,边打边通过。
4、出行时,尽量结伴行动,如果有人被蛇咬伤,其他人还能急救或呼救。
夏季如何预防
毒虫叮咬
提防一:马蜂非蜜蜂 咬伤可致命
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黄蜂”。马蜂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有过敏体质的人,可迅速发生颜面、眼睑肿胀,荨麻疹,喉头水肿,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过敏性休克现象,最终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亡。
提防二:蜈蚣、蝎子咬伤也麻烦
蜈蚣和蝎子毒性大,被蜈蚣蜇未必致命,但蝎子的危险性大些,有致命可能。两者均不容小觑。
提防三:恙虫的病原体传给人可致死
夏季是恙虫病的高发季节。因为恙虫卵孵化成幼虫后,爬行到草地或农作物上,一旦有人坐卧或接触,恙幼虫便爬到人体身上叮咬,病原体进入血液后,出现立克次体血症和毒血症症状,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病变。
提防四:蜱虫吸血会夺命
钻入人体的蜱虫须及时取出,否则轻者,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最严重的后果可以使人丧失劳动力,甚至丧失生命。
被毒虫蜇应急处理四步骤
一、把毒刺用镊子拔或用透明胶粘取出来,挤掉毒液和污血,如果是蜱虫千万不要按压被咬部位。
二、用碱性液体(肥皂水、小苏打水)或清水、茶水清洗伤口。
三、尽早采取措施阻止毒素吸收,如结扎止血,需要注意的是,止血带每隔15~20分钟应放松1~2分钟。
四、尽早送院救治。
免  责  声  明
本文旨在健康科普,帮助大家了解疾病以及用药,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如有相关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图片
大 医 生 介 绍
图片
王  世  军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亚洲蛇伤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首批卫生健康中青年领军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蛇伤与蛇毒,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蛇伤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分会主任委员,福建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擅长毒蛇(毒虫)咬伤、各类难愈性溃疡、脉管病(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烧伤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