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雾像雨又像风,上海滩七大歌后余音绕梁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不过百年,以黎锦晖填词作曲的《毛毛雨》(1927年)首开先河。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流行音乐在普罗大众的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图片
《功夫》电影剧照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华语流行音乐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在有着“东方巴黎”之美誉的上海,一大批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作品涌现了出来,同时催生出了诸多具有影响力的歌唱明星,其中以“上海滩七大歌后”最负盛名。她们风格迥异、各具魅力,分别是: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白光、李香兰、吴莺音。她们甜美的歌声传到了千家万户的收音机里。
注: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一)“金嗓子”周璇
作为一代歌后,周璇的名字是国语流行歌曲史上一个金字招牌。她是旧上海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两栖明星,其代表作《夜上海》、《四季歌》、《天涯歌女》、《永远的微笑》、《花样的年华》等脍炙人口。此外,她参演的电影《马路天使》、《渔家女》、《长相思》等同样深入人心。
图片
周璇资料图一
周璇原名“苏璞”,1920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一户寻常人家,璞乃未琢之玉,取其天然、纯真之意。在那个看似平静实则饱受列强制衡的年代,家中兄弟姐妹八人,生活不易。周璇先是被抽大烟的舅舅拐骗到了王家,王家夫妇离异后,又被送到了上海一户周姓人家,而随着周家家境日益贫困,吸食鸦片的养父一度要把周旋卖去妓院,幸亏养母及时搭救才避免了一场灾难。周璇自幼爱听人家唱歌,也常跟着别人哼唱,那时她还不到十岁,且名为周小红。
图片
周璇资料图二
1931年,周璇加入了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团。从演唱歌曲崭露头角到发行个人首张唱片,电台称赞她的嗓子“如金笛沁入人心”,从此,“金嗓子”便成了周璇的雅号。1935年进入电影圈,1946年赴香港发展,期间参演的剧情片《马路天使》、《风云儿女》、《清宫秘史》成为其表演生涯的代表作,而她演唱的电影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何日君再来》等亦在大陆流行开来。1957年,周璇因脑炎在上海去世,生前还曾因突发精神病入院治疗……
有周璇的上海,才是真正的大上海。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暨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我国于1995年底举办了“中国电影世纪奖”评选活动,在女演员奖一栏中周璇榜上有名。
图片
周璇资料图三
周旋性情温和,毫不做作。1941年,上海一家报社举办“电影皇后”评选,周璇被推选为“电影皇后”,但周璇认为荣誉过高并不是好事,因此她婉拒了这一头衔。周璇性格敏感,一生经历了太多情感与心灵的磨难。红颜薄命。据有关报道透露,周璇有过四段感情经历,与作曲家严华、话剧演员石挥、绸布商人朱怀德、美术老师唐棣,可惜均不如意,因为她太天真、太容易轻信他人,以至于郁郁寡欢得了精神疾病,最终在花样的年华留下永远的微笑。
二.“歌唱皇后”白虹
白虹,原名白丽珠,1920年生人。她是满清皇室(正黄旗)的后代,在北京长大。1931年初成为明月歌舞团成员,1934年,14岁的白虹在上海《大晚报》举办的“三大播音歌星竞选”活动中摘得桂冠,获得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第一位“歌唱皇后”头衔,奠定了其在歌坛不可动摇的一线地位。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获得第二名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金嗓子”周璇。
图片
白虹资料图一
演唱之余,白虹还参演电影,积极投身舞台。她客串过歌剧《桃花源》,主演过张石川执导的《杨贵妃》。此后又在一系列影片中担任女主角,由她演唱的电影插曲《莎莎再会吧》、《春之舞曲》等也随影片热映红极一时。30年代中后期,白虹的歌艺逐渐成熟,《郎是春日风》成为整个40年代久唱不衰的名曲,她那甜美且醇厚的歌声,整天在大街小巷回荡。
战乱的年代风雨飘摇,1945年,歌艺已达炉火纯青境界的白虹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办两场歌唱大会,这是中国本土流行歌星第一次在国内举办个人演唱会。在白虹之后,其他大牌歌星们纷纷举办独唱音乐会,成为一时热潮,为抗战胜利前夕最后的黑暗岁月带来了丝丝亮色。
图片
白虹资料图二
抗战胜利后,上海影坛整顿调改,白虹再别银幕,登台驻唱了一段时间。丈夫黎锦光担任乐队指挥,妇唱夫随。40年代中后期,白虹与丈夫感情出现裂痕。建国以后,由于音乐生涯无法继续,两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后来,白虹做了话剧演员,回到故乡北京。文革期间遭受迫害……白虹生前曾在病床上反复聆听自己早年唱过的歌,1992年因病去世,享年72岁。
三.“大姐”龚秋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她有如同梅花般的特质,内敛而沉厚。
龚秋霞,原名龚莎莎、龚秋香,1916年生人。她应该算是七大歌后中资历最老的唱将了,年纪轻轻便参加了上海梅花歌舞团。之后,她又随团遍历大江南北,远赴东南亚进行歌舞表演,在磨砺中渐渐成长为团台柱,又因歌喉动人、舞姿优美而被誉为“梅花五虎将”之一。
图片
龚秋霞资料图
1936年登上影坛,次年因主演张石川导演、夏衍编剧的电影《压岁钱》而一举成名。后来又参演了《蔷薇处处开》等多部影片,并演唱了《秋水伊人》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成为一名能歌善舞的多才艺人。旧上海的舆论界这样赞扬她:“龚秋霞的歌最宜于清晨听,因为她的歌充满着青春朝气,抑扬顿挫,甜润婉转……”2004年,龚秋霞因心脏病在香港去世。
四.“银嗓子”姚莉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新旧思想交替碰撞,处于孤岛时期,外围环境动荡,里面盛极一时,衣食住行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歌曲也不例外。生于1922年的姚莉,出道时只有13岁,因其歌唱才能受周旋和严华赏识而被介绍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从此开始了演唱生涯。
图片
姚莉资料图
姚莉原名姚秀云,30年代出道,60年代退出歌坛,历经30多年的歌唱生涯。她的《玫瑰玫瑰我爱你》一曲蜚声国际,走红上海滩后又传遍全国,还被改成英文版,至今受到人们青睐。这也是第一首在国际上广泛流行和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歌曲,极少有其他中文歌曲能做到这点。该曲旋律轻松明快,奔放昂扬,将城市情怀和民族音调巧妙地汇成一体;歌词形象鲜明,诗意盎然……很多场合,这首歌曲连同周旋的《夜上海》都成为了老上海的一个标志。
姚莉生性淡泊,与家人的感情十分密切,婚后一度停止公开表演,专心相夫教子。又因为酷爱音乐,继续灌录唱片。她的另一代表作《春风吻上我的脸》于50年代在香港灌录,是电台里常常被观众点唱的歌曲。1967年姚莉痛失兄长,毅然退出歌坛隐居幕后。值得一提的是,邓丽君、徐小凤等歌坛巨星都曾视姚莉为偶像,中国人每到过年用来烘托节日气氛的《恭喜恭喜》也是由她所唱。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犹如在梦中。2019年7月,姚莉与世长辞。
五.“一代妖姬”白光
白光,原名史咏芬,1921年生,河北省人。曾就读于日本东京女子大学艺术系,学习声乐。她以磁性的女低音风靡歌坛,又因擅长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而号称“一代妖姬”。她是一位传奇女子,据说与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关系非比寻常,蒋介石过生日时还邀请她唱歌。
图片
白光资料图一
1942年在上海登台演唱,1943年开始拍电影,白光主演过《恋之火》、《荡妇心》、《一代妖姬》、《歌女红菱艳》等一系列影片,还唱过不少脍炙人口的歌曲,例如《如果没有你》、《魂萦旧梦》、《等着你回来》、《今夕何夕》、《假正经》。经历过事业的巅峰和低谷,也遭遇过失败的恋爱和婚姻,1959年间白光选择了息影,十年后终遇到良人,开始慢慢安定下来。
图片
白光资料图二
当白光再次回到观众的视线,已经是1994年,之后她还应邀出席香港电台主办的“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在为歌神张学友颁发传媒歌手大奖时,白光作为重量嘉宾闪亮登场,现场观众热烈鼓掌,场面温馨感动,人称“小白光”的后辈徐小凤更是亲自上台为她送上鲜花。
图片
白光资料图三
“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我的心也碎,我的……”1999年,白光因癌症在吉隆坡的家中安详去世,陪伴她生命最后30年的伴侣颜良龙将其遗体安葬在吉隆坡市郊的富贵山庄墓地。这座坟墓造型很奇特,像一架钢琴的模样,大理石上面雕刻着黑白相间的琴键,再往上还刻着《如果没有你》的五线谱,歌迷们称之为“琴墓”。环境清幽,白光永远安睡在那里。
六.“民国歌姬”李香兰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1920年出生于辽宁省灯塔市,祖籍则是日本佐贺县。她是上海滩“七大歌后”里唯一的外籍歌星,也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红遍亚洲的著名歌手和电影演员。
图片
李香兰资料图一
家人称她为豆豆,机缘巧合下李香兰结识了同龄的俄罗斯少女,并在其引见下拜一位苏联著名歌剧演员为师,从而走上了歌唱的道路。由于其父有许多中国朋友,同时望女成凤心切,因此让小香兰先后认了李际春和潘毓桂两位养父(注:中华民国时期汉奸)。李香兰天生丽质,借中国子女的身份读书学习,不仅通晓中日两国语言,还有一副好嗓子,很快便被伪满洲国的奉天广播电台发掘,聘为专职歌手。之后,李香兰陆续出演了一些替日军宣传,或者粉饰日本侵略战争的电影。身处乱世涉世未深,李香兰成了关东军推行战争政策的糖衣炮弹。
图片
《万世流芳》电影剧照
1942年,李香兰来到上海发展,又为“满映”(伪满洲国电影机构)拍了经典电影《万世流芳》,并演唱了电影主题曲《卖糖歌》及插曲《戒烟歌》,使之红遍全中国。1944年辞职离开满映并演唱了黎锦光填词作曲的《夜来香》,使之更上一层楼。《夜来香》被认为是中国流行歌曲的代表作,在当时却被认为是日本侵略者麻醉占领区国民的歌曲之一,故被归入“靡靡之音”。但因曲调堪称优美,后来亦有很多翻唱者。上世纪80年代前后,邓丽君的歌声漂洋过海传入大陆,尘封的记忆终被唤醒,社会变得开放与包容,《夜来香》从而得以解禁。
图片
李香兰资料图二
图片
李香兰资料图三
年龄增长,阅历加深,李香兰逐渐看清了自己的处境,离开满映正确决定。总之,李香兰是来到上海后登上了事业巅峰,期间还和当时上海文坛最耀眼的女作家张爱玲一同参加座谈会。
1945年,李香兰在上海大光明戏院举办个人演唱会,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投降,伪满洲国解散,李香兰被控以汉奸罪名被逮捕,之后因其日本人身份被无罪释放,并于次年遣送回日本。回国后李香兰改回原名山口淑子继续演艺事业,期间想要到好莱坞发展,因与日裔美国雕塑家野口勇离婚而放弃。1958年随夫姓更名大鹰淑子,告别舞台转而从政。
图片
《别了,李香兰》剧照
1974年,频频在电视上出镜的李香兰在田中角荣的劝说下竞选当了参议院议员。1975年,已是国会议员的李香兰外出访问,路过北京时受到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的接待。1978年,李香兰再次访问了北京、上海、哈尔滨和长春等地。1989年中日合拍传记片《别了,李香兰》,之后还在央视上映,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该剧销声匿迹。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主题曲是玉置浩二的《行かないで》(不要走),后来被改编成了张学友演唱的粤语流行曲《李香兰》,普通话歌词版本取名为《秋意浓》。此曲还曾作为周星驰电影《国产凌凌漆》的插曲。
图片
李香兰资料图四
李香兰于1992年正式退休,晚年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据传,她经常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来教育日本青年勿忘历史。2005年,已是85岁高龄的李香兰公开发表长文,劝诫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要参拜靖国神社(供奉战犯的地方),原因是“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
从“文化汉奸”到中日友好使者,李香兰的经历是独特的。有媒体评价得好,“虽然她是日本人一手制造的伪中国演员,通过饰演……但这些却不足以抹杀她在艺术上的全部成就。”2014年李香兰逝世,享年94岁,时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主持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李香兰女士战后支持和参与中日友好事业,为此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对她的逝世表示哀悼。”
七.“鼻音歌后”吴莺音
上世纪40年代,吴莺音是上海滩家喻户晓的红歌星,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儿至今都能哼上几句她演唱的名曲,例如《明月千里寄相思》、《我有一段情》、《大地回春》、《岷江夜曲》等。
图片
吴莺音资料图
吴莺音原名吴剑秋,1922年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妇产科医师。吴莺音从小喜欢唱歌,常收听电台歌曲节目,或许天赋异禀,听听就会哼唱。高中毕业后,吴莺音原本打算报考音乐学校,但这个志愿遭到父母极力反对。怎么也想不通的吴莺音,一气之下跑到一所小学当了音乐与英文老师。但是每到晚上,她就去电台唱歌,做儿童节目,这一唱就达五年之久!虽然是一份没有酬劳的工作,但吴莺音却从中学到了技能。
图片
徐小凤(左)与吴莺音
24岁那年,吴莺音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折。她被在唱片公司工作的作曲家黎锦光看中,并录制了个人首张唱片《我想忘了你》而走红。从前反对女儿唱歌的父亲买了唱片后赞赏不已,没想到竟是自己女儿唱的。吴莺音的歌声悦耳美妙如黄莺出谷,当年她还参加了夜总会歌唱大赛,在阵容强大、歌手如云的激烈竞争中,抱着“玩”的心态的吴莺音脱颖而出,一举登上冠军宝座。之后与唱片公司签约,足迹遍及上海的“仙乐斯”、“百乐门”等著名歌舞厅。
吴莺音的歌声别有风味,爽朗中带有鼻音,声线柔和。因此,她也拥有“鼻音歌后”的美誉。她擅长抒情幽怨的歌曲,《明月千里寄相思》经她一试唱便红了。1955年,吴莺音进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接受正统声乐训练,她的唱腔更上一层楼。80年代初期,吴莺音灌录了个人最后一张唱片《你们好,我是吴莺音!》,之后赴美国定居。2006年,吴莺音与蔡琴联袂亮相东方卫视春晚,同唱《我有一段情》。2009年12月,吴莺音魂断洛杉矶,享年87岁。
图片
白虹、姚莉、周璇、李香兰、白光、祁正音(从左往右)
结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真正的美是超越时代的。从前,现在,过去了再不来。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回到哪一年?哪个时代?哪个地方?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还是八九十年代的老香港?抑或者……大浪淘沙,所谓经典,就是永不过时。最后笔者想说的是,感谢“上海滩七大歌后”为我们留下了极富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