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歌手自曝的甲状腺癌,被《柳叶刀》点名“过度诊断”

近日,网红歌手冯提莫透露自己患甲状腺癌并已做手术,相关话题在微博引发热议。有网友评论,万幸甲状腺癌比较温和;还有一些网友表示,对体检查出的甲状腺疾病感到害怕。
图片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甲状腺癌为什么相对“友好”,并帮你厘清几种常见甲状腺疾病之间的关系。
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赵鹏程
甲状腺癌,相对“友好”的肿瘤
和其他部位的肿瘤相比,甲状腺癌在近些年发病率迅速攀升。
数据显示,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近十年增长近5倍,增长率位列所有肿瘤首位,并且已成为大城市女性里风险最高的癌症之一。
按照种类与风险划分,甲状腺癌主要有以下几种:
分化型甲状腺癌
进一步分为乳头状、滤泡状和许特莱氏细胞肿瘤这3种亚型,占所有甲状腺癌病例的九成以上。
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通常不具有侵袭性。
其中,乳头状甲状腺癌最常见,约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左右,及时治疗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
甲状腺髓样癌
来源于C细胞(即滤泡旁细胞),这些细胞生成一种名为降钙素的激素,对其他动物来说,这种激素被用来减少血液中的钙;由于人类没有这种需要,因此降钙素对人类没有意义。
大约四分之一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是遗传。
间变性甲状腺癌
这是最罕见、最具侵袭性的甲状腺癌,组织学上常为未分化。当多种基因改变发生时,分化型甲状腺癌可能发展成这种侵袭性强的癌症。
甲状腺未分化癌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发病年龄为65~69 岁,女性较男性多见。
需要提醒的是,未分化型甲状腺癌并不“温和”, 是所有甲状腺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极差的一个病理分类。它的病情进展极快,平均生存期为2.5~6个月,6个月致死率为68.4%,12个月致死率可达80.7%。
为什么甲状腺癌越来越多?
2021年,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期刊的一篇研究指出,全球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过去30年间大幅上升,尤以年轻人群表现明显。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高增长趋势可能与过度诊断有关。
法国里昂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癌症监测处曾分析了2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最终将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亚型癌发病率的升高,归因为过度筛查;另有数据显示,一些国家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病例占总确诊病例的60%~90%。
图片
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大幅升高,与两大因素有关:
检验诊断技术精进: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伍学焱说,医学技术飞速进步,体现在诊断领域就是设备精细度的大幅提高。如今,即便是2~3毫米的小结节也能清晰检出。
地区经济水平提升:GDP越高、每千人拥有病床数越多,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越高。
在我国,IARC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合作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结果显示:过度诊断呈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的特点。
6个信号识别甲状腺癌
对于有家族病史、接触放射性辐射、碘摄入过量或肥胖女性的高危人群来说,依然要对甲状腺癌引起足够警惕。以下信号可能是甲状腺癌的预警:
声音突然改变
如果没有明显疾病,但声音毫无原因地变得非常嘶哑,并持续一段时间,就要警惕是肿瘤影响了声带。
总是咳血
由于甲状腺紧挨着气管和食管,如果甲状腺癌侵入了这两个部位,就会造成咳血。
吞咽或呼吸困难
增大的肿瘤压迫颈部结构(包括气管或食管),患者就可能出现吞咽或呼吸困难。难以吞咽的多为固体食物,如面包、肉类,一般液体不受影响。
图片
严重腹泻
这种症状只见于甲状腺髓样癌。有时,病人会出现慢性腹泻,病程长达数月或数年。对于患有甲状腺髓样癌的人来说,每天排便次数甚至多达10~20次。
颈部下方有大肿块
这种肿块通常无痛,如果颈部接受过强烈辐射,要提防患癌风险。研究表明,60岁以上人群中,50%有某种类型的甲状腺结节,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癌性肿瘤。
淋巴结肿大
甲状腺癌瘤体增大时,就会导致颈部侧面的淋巴结肿大。
结节、甲亢、甲减会癌变吗?
很多人的甲状腺疾病通常是在体检查出,比如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等。由于缺乏医学知识,一些人生怕这些病会癌变。实际上,甲状腺疾病进展长达十几年甚至三四十年,过度紧张反而扰乱病情。
甲状腺结节
在甲状腺结节中,约90%为良性结节,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
2023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等学会联合制定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推荐:
多数良性甲状腺结节仅需定期随访(6个月~1年),无须特殊治疗;
如果是四级、五级的高风险等级,医生会根据结节大小、生长速度、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研判、制定方案,一般随访周期不超过3个月;
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结节,可通过穿刺进一步确诊。
图片
甲亢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功能亢进,出现怕热、易出汗、体重下降、心跳快、紧张易怒、失眠、月经紊乱等症状,部分人出现脖子肿大、眼睛突出、肌肉无力等。
引起甲亢的原因有很多,85%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
甲减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功能减退,表现为乏力、易疲劳、体重增加、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严重时出现黏液性水肿,甚至威胁生命。
甲减的主要原因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叫桥本病,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若出现甲减,就需补充足够的甲状腺素,一般要终身服药。
最后提醒大家,保护甲状腺最重要的是改善生活方式、少生气,不要盲目服用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或保健品,同时应保证适量碘的摄入,适度运动,合理饮食。▲
本期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