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少女漫游路线|洪爱珠苏州、上海沙龙预告

图片
吃饭这件大事儿,你做好了吗?
你还记得童年时,外婆家夏日午后太阳的味道吗?或者,你是否还想念妈妈最擅长的那道菜?或许对很多人来说,食物并不仅仅关于美味,还是关于爱的感知与想象。
作家洪爱珠的饮食故事集《老派少女购物路线》中,就用食物串起记忆,写尽了人情与思念。洪爱珠用细腻的文字,编织出一本“家庭吃饭史”,她耐心地写饮食,写生活,写老物件,而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们浓稠的思念,则静静地落在其中。
这个夏天,洪爱珠来到大陆,将在苏州、上海两个城市进行《老派少女购物路线》分享会,和喜爱她的读者朋友们见面,聊聊大家心中最珍贵的关于食物和家的记忆。
图片
第一站:苏州·寻味两岸,最忆四季三餐
:7月27日(周四)10:30-12:00
嘉宾: 洪爱珠、张怡微、倪浩文
:诚品生活苏州3F光合广场
一荤一素,一粥一饭,日常最是寻常:从小吃到大的小吃,拐角出现的流浪猫,街边的书店是放学窃读的地方……流逝的时间、两岸的风物、共同经历的那些事,和四季三餐一起构成了具体的我们;日常的一撇一捺成为作家笔下的动人故事,从海路、陆路、网路走入读者的心。
作家洪爱珠的饮食故事集《老派少女购物路线》出版后,在台湾和大陆皆获得无数读者的由衷喜爱。正如舒国治所说,“洪爱珠这本书,说是写吃饭,也更是写家人。说是写饮食的审美,也更是写人生的句点逗点。说是写世道家园风俗之返视,也更是写自己怀亲从而修心养爱的过程。”在她笔下,食物从不仅仅只是食物本身,它也是思念的寄托,是人际与情感的征兆,是人瞬间神态的映照,是日日近身的生活智慧。
比如她写卤肉:“母后至今,如遇困难,无端端孤儿意识滋长起来的时候,就卤肉。慢慢切件、翻炒、卤一大锅。趁热下肚,以治心堵。当香气开始流泻在小公寓里,就回去和儿时那个完整无缺的家族团圆。”
她写吃面:“凭借吃面,看清彼此的参差,有我趋吉避凶的直觉,和频繁进出本地寺庙,可能的庇荫。总之见识过不少感情成灾的事,是从生活里的碎石细沙开始崩塌的。事先有兆,不必自欺欺人。”
她写吃粥:“长辈喂婴儿吃糜时,将糜舀在匙尖上,送入小口前,脸凑近,头轻摇,来回吹凉。吃糜时候,人垂眉敛目,神态最温柔松软。”
她写居家隔离式吃饭:“灾难迫使太平盛世中的娇人,重新面对生活基本技能。人实在渺小,须尽量自强。煮饭即自强,喂饱自己照顾他人,以应人生万变,一直一直来。”
洪爱珠坦言,她是借由书写,来回忆她和妈妈共度的所有美好的一切,从购物到饮食,这些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事物。而我们,亦可以循着她的“老派少女购物路线”,在四季三餐中感受生活的真味与日常之美。
7月27日,作者洪爱珠和作家张怡微将做客诚品大讲堂,从身边的日常生活说起,介绍两岸饮食、文化、风俗及至创作,展示不同的文化风貌和生活。
图片
第二站:上海·人的风土,在家庭餐桌上
:7月29日(周六)14:00-16:00
嘉宾:洪爱珠
:上海上生新所 茑尾书店
对于很多人来说,家庭餐桌塑造了我们对家庭的初始印象,以及对爱的感知与想象。
在《老派少女购物路线》中,作家洪爱珠这样描写她的童年,那是一大家子人围桌吃饭的浓烈记忆:
“童年反而是在偌大的厨房长大。城郊自建的透天屋舍,外婆当家时期,几个舅舅住家一楼都是公共区域,家族开饭,在开放式厨房和大饭厅,一餐烧上十数个菜。外婆且在二舅舅家,加盖砖砌大灶,架上生铁大黑锅,蒸一堆粽子、几十只毛蟹、巨量米粉,冬日里烧老姜糯米鸭全家进补。三代人哄嚷吃饭都是十多年前往事,想起来仍鲜明如蒸烟,开锅时团团笼上来,半空中丝丝逸散掉。”
时间是蹑步之贼,母亲病逝后,洪爱珠感到与母亲共存的时间如海水退潮般后撤。于是她打开记忆的盒子,用笔记录下她们生活中闪闪发亮的温柔时光,而这些时光,大多与饮食有关。所以有了这本《老派少女购物路线》。书中,她回忆与妈妈、外婆曾常常光顾的大稻埕、迪化街、永乐市场,人情风土跃然纸上,暖人心肺。如今她仍在这些老建筑中穿梭,在老铺里吃饭,因着这些“老派”事物而将生活往深里去,不惧时间飞逝。
舒国治说《老派少女购物路线》是“写台湾家中饭桌菜极好极动人的一本书”,并直言,“洪爱珠不只是写吃写得好,她是——写得好。”马世芳称之为“一部魂牵梦萦的思念之书”。诚然,记忆中念念不忘的饮食,大多是和所爱的人一起吃的。洪爱珠笔下一个老派家庭的围桌吃饭时光,也让无数读者心生共鸣与深切怀想。人的记忆与风土,总离不开家庭餐桌,离不开日日与我们共享一蔬一饭的人。
7月29日下午,我们在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举办《老派少女购物路线》新书分享会,邀请作者洪爱珠与读者分享一个八〇后女生的围桌吃饭记忆,一个北台湾家庭的饮食风俗与风土人情。
华语文学现象级新人作品,老派少女的“家居吃饭史”。重履三代交织的本土饮食购物路线,追寻与妈妈的往日时光。一部魂牵梦萦的思念之书,用食物记忆留住我们所爱之人。——妈妈病逝后,自小看着外婆与妈妈张罗众人日常吃食的洪爱珠,用味蕾记忆复刻失传菜色,重建与往昔的连结。
老食、老物、老铺、老市场,徐徐铺展一幅台湾本土饮食购物地图,更有香港及南洋新马泰、英国等地食记。以饮食忆往寄情,厨房的烟火、家族情感的绵延、老台北的人情风土皆在她温润的文字里收拢得浓淡合宜。“记忆的人、事、时、地、物,趁热下肚,以治心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