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鸟儿种密林、为鱼儿净水质 松山湖构筑“半城山色半城湖”

图片
暗绿绣眼鸟,2023年1月1日摄于松山湖。 蔡汝广 摄
图片
调研团一行走进松山湖下沙湿地公园,这里是松山湖的观鸟点之一。
图片
航拍镜头下的燕岭湿地公园,河道两旁绿荫掩映。
图片
深圳市罗湖区政协常委、香港环境保护协会主席樊熙泰
图片
东莞市人大代表、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副院长王沛
图片
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刘丹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白鹭蹁跹飞舞;河道碧水潺潺,一排排狐尾藻随波轻轻摇曳……
7月25日上午,“鸟瞰绿美东莞 绘就湾区生态”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启动深调研。南方都市报联合东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粤港澳大湾区观鸟摄影联盟成员等组成调研团,走进东莞松山湖,深入了解松山湖绿美建设成果。
据了解,目前松山湖记录到的鸟类达150多种,占全市总数约一半。此外,未来三年,松山湖将专项投入3.27亿元,大力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项目,全面构筑“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空间格局。
调研实录
A
下沙湿地公园:小岛上建浅滩、密林 吸引鸟类前来筑巢
“鸟瞰绿美东莞 绘就湾区生态”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是在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同指导下,由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滨海湾新区管委会、东城街道办、虎门镇政府、谢岗镇政府、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东莞市林业局共同主办,南方都市报、N视频承办举行。
此次调研团成员包括:东莞市人大代表、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副院长王沛,东莞市政协委员、市环保产业中心副主任管鑫,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刘丹,东莞市林业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颂颂,深圳市罗湖区政协常委、香港环境保护协会主席樊熙泰,东莞观鸟协会会长苏敏娜,南方都市报社编委委员谢江涛。
7月25日上午,调研团首站来到松山湖下沙湿地公园。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白鹭蹁跹飞舞。湖水中间矗立着几座小岛;岛上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东莞市绿色低碳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生态学博士吴鹏举介绍称,下沙湿地公园于2011年建成,是东莞城市湿地公园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定位是生态修复区,助力于构建生物多样性。
“为了吸引鸟类前来,这里保留了几个岛,还建了浅滩。”吴鹏举称,岛上建了密林,可以更好地吸引鸟类前来筑巢。这里的鸟类以鹭鸟为主,包括小白鹭、池鹭、夜鹭等等。此外,冬季时节,苍鹭还会从北方迁徙到这里过冬。
下沙湿地公园是松山湖的一个观鸟点。吴鹏举表示,松山湖每年都在这里举行五六场观鸟活动。至今,在这里观测的鸟类已达50多种。
眼下,下沙湿地公园还将迎来进一步升级。松山湖城市建设局农林水管理科工作人员伍波透露,当前,松山湖每年固定投入5400万元推进绿美城市建设。未来三年,松山湖还将专项投入3.27亿元,大力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项目。
其中,将对下沙湿地公园进行升级改造,包括利用公园目前的生态基底,通过修复生态功能、优化交通空间,将园区内的游憩设施进行提质与完善,打造最佳科普游赏体验空间等。“明年底、后年初,市民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下沙湿地公园。”
此外,松山湖还将大力推进科学公园和青鹤湾鸟类湿地公园建设、黄花风铃木景观提升等项目,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湿地碧道,形成“自然生态核心+山水生态廊道+绿色生态基质”的复合生态空间结构。
B
燕岭湿地公园:植物根系吸附污染物,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
随后,调研团一行来到松山湖燕岭湿地公园,该公园占地62.7公顷。燕岭湿地公园也是东莞城市湿地公园的组成部分之一,定位是水质净化区。
走进燕岭湿地公园,路旁的河道碧水潺潺、清澈见底,一排排狐尾藻随波轻轻摇曳,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河道两旁绿荫掩映,为这个炎热的夏日增添了不少凉意。而在河道的另一侧,一大片人工湿地映入眼帘。这里种满了风车草、美人蕉、芦竹、香根草等多种植物,通过植物根系吸附污染物,从而净化水质。
吴鹏举介绍称,松山湖燕岭湿地公园通过水系改造、水生态修复和水体景观规划,建立起了“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
该系统主要通过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的物理、化学、微生物以及植物吸收等作用,深度净化南畲朗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最终使劣Ⅴ类的尾水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实现污水由浊变清、循环再生利用。目前,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每天有13万吨经过燕岭湿地系统深度处理后被再生利用。
燕岭湿地公园将污水处理和公园建设相结合的模式,让深圳市罗湖区政协常委、香港环境保护协会主席樊熙泰印象深刻。“这种办法不仅解决了污水处理问题,还加强了生态建设,也让市民享受到了生态建设成果。”
“我12年前来过松山湖考察。当时松山湖刚开始开发,中心区开发得比较好,但外围水体还是比较黑。”樊熙泰感慨称,此次实地参观之后,“总体改观很大。”
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刘丹则表示,从2017年东莞举行第一届中小学生观鸟比赛以来,目前共已举办了6届。“之前观鸟比赛都是在同沙生态公园举行。接下来,我们也会考虑把比赛地点放到松山湖,让市民更好地了解绿美松山湖的建设成果。”
绿美成果
目前松山湖共调查到651种植物和150多种鸟类
座谈会上,松山湖城市建设局副局长王鲲鹏介绍了松山湖绿美建设成果。
截至2022年底,松山湖拥有国有林地面积976公顷,生态绿地面积超1400余公顷,城市绿地面积2471公顷,绿化覆盖率超过60%。已建成公园27个,面积超1000公顷。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2022年,松山湖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全年考核平均得分94.47,排名位于全市前列。
以松木山水库为例。20多年来,松山湖坚持“科技共山水一色 新城与产业齐飞”的发展理念,以“流域统筹、区域协同,系统综合、突出特色,重点攻坚、建管并重”为思路,建设松木山水库美丽河湖。在2022年度“东莞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松木山水库等8个项目被评为首批“东莞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依托环湖碧道建设滨水活力发展带,松木山水库及沿岸成为园区彰显“科技共山水一色”的核心区域,助力园区加速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研、宜创的科学家园。截至2023年3月,松山湖总就业人口数为20.46万人,45岁以下青年人口数占总就业人口数92%,本科及以上人才占54%。
而随着松山湖对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园区野生动物栖息地稳定性大幅提升,吸引了大量珍稀动物在园区繁衍生殖。目前,园区共发现维管束植物651种,其中水生植物70多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水蕨;调查发现鱼类30多种,两栖类9种,爬行类17种。此外,现已记录到的鸟类有153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二级保护动物黑翅鸢、褐翅鸦鹃等。
其中,去年12月,东莞在青鹤湾鸟类湿地公园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青鹤湾鸟类湿地公园项目位于松山湖生态园片区的寒溪河湿地三角洲范围内,此处具有较好的湿地基底条件,区位生态较好,且人为干扰较少。
当前,松山湖正在实施林地资源勘查及生物多样性调查,将形成园区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数据库,全力提升园区林地生态状况、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根据相关规划,松山湖将于2025年基本建立起以湿地公园为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城市绿地为引领的绿色生态体系、以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导向的自然教育体系的三大体系,全面构筑“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空间格局。
调研感言
“松山湖现在变得好靓!”
“时隔十二年再次来到松山湖,这里的环境变得越来越靓了!”当天,调研团成员为松山湖绿美建设点赞,同时还从产业发展、港莞两地青年交流、环境宣传教育等不同角度,为“绿美东莞”建设建言献策。
深圳市罗湖区政协常委、香港环境保护协会主席樊熙泰:十余年后再访松山湖 河流从污浊到清澈
“松山湖现在变得好靓!”樊熙泰表示,时隔十二年再访松山湖,对松山湖环境建设完全改观。樊熙泰感叹,十几年前来东莞考察时,松山湖刚刚开始发展,当时中心区域建设很好,但周边区域环境建设有所欠缺,河流污染问题仍存在。
樊熙泰说,这次调研让他对松山湖建设完全改观,现在松山湖建设得很漂亮,污水在燕岭湿地经处理后变得清澈,还可以看见河里有鱼,环境改造得很好。
樊熙泰还表示,从候鸟种类越来越多可以发现,东莞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东莞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果未来可以辐射到整个大湾区。他感慨,“十多年来,东莞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候鸟保育的新地标”。
同时,樊熙泰还提倡未来香港与东莞应加强交流,推动合作。“未来东莞和香港的学生、青年,可以在绿化、生态保育方面做更多的交流、合作、研究。”他说。
东莞市人大代表、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副院长王沛:“松山湖是‘绿美东莞’最真实的样本和最鲜活的典范”
“2006年,我们东莞城建规划设计院全程参与松山湖的生态建设,当时就发现松山湖是非常注重生态优先理念的。十几年后,看到松山湖生态建设效果显著,是‘绿美东莞’最真实的样本和最鲜活的典范。”时隔十七年,回顾松山湖生态建设,王沛表示松山湖建设成果显著,是绿美建设示范的样板的工程。
王沛认为,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应注重效益输出,推进文旅产业发展,通过绿美东莞的建设“引爆”松山湖文旅产业发展,将生态绿化从“背景板”变“主舞台”。
“在做好环境治理的同时,接下来希望能真正发挥生态红利。”王沛建议,松山湖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应该是从“生态治理打基础阶段”转变到了“享受生态红利加速发展阶段”。他建议,未来可以结合中心区预留商业、旅游储备用地,完善酒店配套、旅游商务、商业配套功能,形成“生态+文旅”的新模式。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市民能够在这里停留更多的时间,体验生态建设的成果。
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刘丹:建议松山湖举办生态科普活动,开展环保教育宣传
“感觉松山湖整体规划建设更完善了,整个生态包括水质、鱼类以及植被等都有所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鸟类生存。”刘丹说。
刘丹还表示,这几年东莞的观鸟比赛都是在同沙生态公园举行,今天来看到松山湖的新变化,未来也可以考虑把观鸟比赛放到松山湖来。让大家更了解松山湖绿美建设的成果。
未来,松山湖可以通过举办生态科普活动,进而开展环保教育宣传。刘丹介绍,从2017年东莞举行第一届中小学生观鸟比赛以来,目前共已举办了6届。中小学生通过观鸟活动,了解鸟类习性、种类、数量和生存环境,通过观鸟,和鸟类、森林等建立情感连接。“参与到生态科普活动后,以后孩子们看到有人捕捉和贩卖野生鸟类的行为,可能也会去阻止,并拨打森林公安的电话去举报。”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