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防控方案》发布,感染科专家解答十大疑问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健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今年6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的风险较高。
图片
7月26日,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印发《猴痘防控方案》,明确猴痘防控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精准防控、快速处置”原则,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坚持发现一起、控制一起,及时阻断疫情传播。针对公众关注的猴痘热点问题,“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结合方案内容,专门邀请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进行了梳理解答。
1.猴痘病毒的传染源到底是什么?
猴痘病毒的宿主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非洲啮齿类动物(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可能为其自然宿主。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
2.猴痘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
3.猴痘病毒的流行与气温有关吗?
猴痘的传播与气温并没有太大关系,即使冬季也有可能流行。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土壤和衣物、床上用品等物体表面可生存数月。该病毒对热敏感,加热至56℃30分钟或60℃10分钟即可灭活,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可有效灭活病毒。
4.普通人感染猴痘风险如何?
猴痘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但猴痘的传染性不是很强,从国内外病例来看,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有可能在这些高风险人群中继续扩散。对于普通人来说,感染风险非常低,没必要谈“猴痘色变”。
图片
5.猴痘病毒的潜伏期有多长?
猴痘感染后的潜伏期为5~21天,多为6~13天。病例出现症状后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并形成新皮肤前具有传染性。有调查提示一些病例可能在出现症状前1~4天存在传染性。
6.猴痘感染后有哪些症状?会不会毁容?
猴痘感染早期可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皮疹和黏膜疹通常在热退后出现,有些病例可出现在全身症状之前。皮疹发生常经过斑疹、丘疹、水疱、脓疱、结痂至痂皮脱落几个阶段,不同形态皮疹可同时存在,可伴有明显痒感和疼痛。可累及口腔咽喉黏膜、肛门、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目前来看,绝大多数人痂皮脱落后,不会留下长久的瘢痕,更不会毁容。只有少数人皮疹密集、很深,且治疗不及时,在继发皮肤细菌感染后,有可能会留下长时间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
7.感染猴痘后需要立即上医院吗?重症率高不高?
猴痘病程约2~4周,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病程可能较长。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症状会自行消失,也有重症和死亡发生,主要为儿童、孕妇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目前看,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在6%左右,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大概1‰。按照防控规定,根据病例的不同情况分类实施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或居家隔离治疗。如病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变部位已结痂,可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解除居家隔离。住院期间主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并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继发皮肤感染。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单人单间居住,避免与家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做好被污染物品的消毒,非必要不外出,确须外出时穿长衣长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避免与其他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
8.如何判定密接者?
密接者定义为,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部位及其被污染物品,或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渗出物等污染物;以及职业暴露或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等,经评估有感染风险的人员。具体情形包括:
1.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发病后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的人员,包括性接触、抚摸、拥抱和亲吻等;2.与有皮疹症状的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共用衣物、被褥、餐具等物品的人员;3.医疗诊疗、采样或实验室检测等操作过程中可能暴露于病毒,经评估有感染风险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4.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发病前4天内有性接触,并经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评估有感染风险的人员,亦可判定为密接者;5.在狭小密闭空间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如长时间共处同一封闭空间),经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评估有感染风险的人员;6.接触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及其分泌物、渗出物等污染物,而未采取有效个人防护的人员;7.其他可能存在病毒暴露风险的人员。
9.密接者需要监测多长时间?
密接者要求进行21天的自我健康检测,监测期限为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21天。出入境人员如在境外有可疑接触史,入境后21天内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密接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需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猴痘样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报告可疑接触史。
10.针对猴痘是否有有效的疫苗?
目前,全球专门针对猴痘病毒开发的特异性疫苗还没有上市,但之前针对天花的疫苗也能够起到交叉保护作用。国内还没有完全有效的疫苗,国外有非复制型减毒活疫苗可以预防天花和猴痘,主要应用于高风险人群。但普通人群猴痘感染风险低,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大规模接种猴痘疫苗,一般采取以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责编:杨萌
主编:屠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