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依附权贵,靠孤身闯敌营获康熙赏识,盛京为官是贬是升?

在历史大剧《康熙王朝》中周培公这个人物被塑造得非常清高,剧中虚构的帝师伍次友十分赏识他,还特意给他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去找大学士明珠,可以获得提拔。
但是周培公这个人很清高,他不屑依附权贵,因此他进京之后并没有去找明珠,而是决定凭自己的本事参加科举考试谋个前途,结果他却因考试时没有避讳康熙皇帝的名字“玄”字而被逐出考场。
幸运的是周培公在流落京城街头之时,偶然遇到了微服私访的康熙,这才获得了康熙赏识,从此成为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在平三藩之乱中周培公立下大功,但却因功高引来了满洲权贵对他的嫉妒和不满,康熙不得已之下把他放逐盛京,不久之后他在盛京去世,临终前向康熙举荐了可以启用姚启圣负责收复台湾的事务。
图片
以上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对周培公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但是电视剧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其实与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相去甚远,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可不是不屑于依附权贵,而他之所以平步青云恰恰是因为依附权贵而来。
历史上的周培公本名周昌字培公,以字行于世,因此后人称呼其为周培公。他出生于明末崇祯五年(1632年),是湖北荆门人,其父周化龙是荆门官学的教书先生,周培公也算是出身于书香门第。
在周培公10岁的时候,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打荆门,当时主政荆门的官员是明末代理知州卢学古,面对李自成的攻势,卢学古激发全城军民奋勇抵御农民军,因此周培公的父亲周化龙就带着官学的学生们参与守城。
图片
而一个小小的荆门就拖住了李自成的军队三天,李自成的起义军连攻荆门三天没有攻破,反而农民起义军损失了一万余人,这让李自成十分愤怒。在第四天时,李自成的义军终于攻陷了荆门,李自成下令攻陷荆门之后进行屠城,把凡是参与守城的军民全部屠杀,因此周培公的父亲周化龙为了保护学生就惨死在了李自成的屠刀之下。
周化龙被李自成杀害之后,周培公的母亲孙氏很刚烈,当天就自尽殉夫,就这样10岁的周培公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
由于自幼孤苦无依,周培公年纪大点之后就到衙门里当了一名文书小吏,在明清时期衙门的书吏其实身份地位十分低下,一般有才学的读书人是不屑去衙门里当书吏的,周培公虽然自幼失去父母,但他并没有辍学,而是一直坚持通过周化龙遗留下来的书稿自学,所以他长大后其实颇有才华,只是家境贫苦不得已才去当书吏。
图片
俗话说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这话用在周培公身上最为精确,他在衙门里当书吏不久就遇到了机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衙门中办差认识了当时回家乡福建晋江省亲的当朝内阁大学士黄锡衮。
周培公依附上了黄锡衮这个高官,加之他本人确实是颇有才学,所以黄锡衮在回京时就把他带到了京城,举荐他进入内阁担任了负责文案参谋工作的内阁供奉一职。
在电视剧中是周培公在临终前向康熙推荐了姚启圣去收复台湾,实际历史上周培公与姚启圣并没有过多地交集,历史上的他比姚启圣小了12岁,比姚启圣多活了近20年,因此不存在周培公临终向康熙推荐姚启圣的事。当然,周培公和姚启圣也不是全无联系,周培公的贵人黄锡衮正是姚启圣的亲妹夫。
图片
而黄锡衮也确实堪称周培公的贵人,三藩之乱爆发后,吴三桂鼓动了陕西平凉提督王辅臣反清,最初王辅臣没想反叛,但是由于朝廷派下来的川陕总督莫洛处事不公,激怒了王辅臣,于是王辅臣割据平凉反清。
在王辅臣反清之后,吴三桂就希冀能打通王辅臣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之间的联系,吴三桂的战略意图就是要把西南、西北、东南连成一片,康熙看透了吴三桂的战略意图,于是就派黄锡衮为主帅率军去切断耿精忠与王辅臣之间的联系,黄锡衮出征时就选定了周培公当参谋,就这样周培公得以参加平定三藩之乱。
其实黄锡衮这场仗打的比较容易,当时的耿精忠属于腹背受敌,在西面有黄锡衮的军队,在东面则有康熙堂兄康亲王杰书所率领的八旗劲旅,在东西夹击之下,耿精忠很快就被打的节节败退跑回了福建,后来杰书继续率军深入追歼耿精忠,黄锡衮则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图片
黄锡衮一直留在西面招抚地方已经没有太多的军功了,而康熙一直对王辅臣采取怀柔招抚的手段,希望王辅臣能主动投降,但是由于王辅臣迟迟没有投降,反而在吴三桂与朝廷之间首鼠两端,这让康熙很生气,因此康熙在杰书迫降耿精忠之后,决定派兵剿灭王辅臣。
于是康熙就派遣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率军赴西北平定王辅臣,黄锡衮一看参与讨伐耿精忠这已经没有太多战功了,他特意给图海写了一封书信,举荐周培公到图海那去参谋军务,就这样周培公又转到了西北图海麾下参与围剿王辅臣。
王辅臣算是当时出名的猛将,他的外号叫作“活吕布”,非常骁勇善战,在明末时期他与清军作战就表现得十分骁勇,八旗军中都称他为“马鹞子”,八旗军对王辅臣的威名是十分害怕,因此当图海率领八旗军赶到平凉之后,八旗军慑于王辅臣的威名,作战并不顺利。
图片
周培公抵达前线之后通过形势判断出王辅臣是可以招降的,因此周培公特意给图海分析了王辅臣的形势。周培公认为王辅臣本来曾多次拒绝吴三桂的笼络起兵反叛,只不过后来由于他和陕甘总督莫洛不和,导致在冲突中误杀了莫洛,这才不得已而被迫起兵反叛,现在康亲王杰书已经迫降了耿精忠,切断了西北、西南、东南之间的联系,王辅臣孤军处于西北,形势很不妙,所以如果能找到一个能说会道的说客,必定能说服王辅臣投降。
图海听闻周培公的分析之后深以为然,但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说客人选,因此图海就只能继续围困平凉。
这时候恰好王辅臣手下参将黄九畴和布政使龚荣遇与周培公是同乡,尤其龚荣遇是周培公的发小,二人极为熟络。黄九畴和龚荣遇本不想跟着王辅臣反叛,一直劝王辅臣尽快向朝廷投降,这时候得知周培公在图海军中参谋军务,于是二人私下就与周培公取得联系,把王辅臣军中的一切形势和其举棋不定的心里都如实告诉给了周培公。
图片
周培公摸清了王辅臣的心理和军中形势就有了很大把握,因此他决定富贵险中求,亲自入平凉城劝降王辅臣。
于是周培公向图海主动请缨,表示他自己愿意孤身入城劝降王辅臣,图海听闻之后高兴万分,立刻就把周培公的劝降计划写好奏折汇报给了康熙,而康熙得知后也是非常高兴,当即下旨宣周培公进京,并在乾清宫接见了他。
周培公进乾清宫面见康熙之后,把劝降计划和说辞给康熙演示了一遍,康熙认为周培公分析局势能力非常精准,十分赞同劝降王辅臣的计划,于是康熙当即下旨任命周培公为军政参议道,这个官职本是从三品或正四品官级,康熙特意加封周培公为正一品,并赏赐他穿黄马褂,还给周培公发了招降诏书。
图片
于是周培公这一番毛遂自荐、富贵险中求就算是成功了,他穿着正一品的官服顶戴加上黄马褂,拿着招降诏书就来到了平凉城内。
周培公当着王辅臣的面分析当前局势,让王辅臣明白吴三桂败亡是迟早的事,再加上黄九畴和龚荣遇在旁边帮着劝说,这使得王辅臣终于松动,最终决定向朝廷投降,就这样周培公兵不血刃的收复了平凉城。
当周培公兵不血刃降服了让八旗军害怕的“活吕布”王辅臣的消息传回京城,康熙是万分高兴,要知道王辅臣的叛军是当时距离京城最近的军队,王辅臣还十分骁勇善战,因此对京城威胁极大,康熙稍微腾出手就想先歼灭王辅臣就在于此,而周培公兵不血刃地就平定了王辅臣,可算是替康熙解了燃眉之急。
图片
因此康熙对周培公的赏赐是毫不吝啬,康熙让周培公自己说想要什么赏赐,此前康熙已经加封周培公为正一品官,并且还给了黄马褂,在仕途上周培公基本已经达到巅峰,所以周培公就想到了自幼失去的父母,他想尽一尽孝道。
于是周培公向康熙表明自己别无所求,只求康熙追谥他的父母,要知道周培公一个人抵得上十万雄兵,为康熙兵不血刃降服了王辅臣,就算是要金要银要官职康熙都能满足他,更何况他现在只是替死人讨封号,因此康熙当然是毫不吝啬的痛快答应了周培公的请求。
而且康熙还亲自执笔为周培公的父母撰写了祭文,并给周培公的父母追谥了官职和谥号,还下旨在全国表扬周培公的父母,称他们生了一个好儿子造福天下,一时之间周培公成了康熙面前的大红人。
图片
在三藩之乱平定之后,周培公被外放为山东军政参议道,但是周培公可是高配的正一品道员,要知道山东巡抚也不过是正二品,他一个道员比巡抚官级还高,因此周培公在任期间与地方上的同僚关系处得并不是很好,长期受到同僚的排挤,后来周培公很生气,一怒之下就辞掉了官职,赋闲在老家荆门。
不过周培公对仕途并没有死心,他虽然在老家赋闲,但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当康熙准备讨伐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时,周培公觉得自己机会又来了,他赶紧给康熙写出了一套平定噶尔丹的战略方针并上呈,康熙看到周培公的平定噶尔丹战略方针后很是认同他,康熙高兴地采纳了周培公的战略建议,于是康熙又想起了周培公,下旨加封周培公为盛京提督。
周培公到盛京出任提督可不是像电视剧中那样被贬官,实际历史上他属于是高升了,要知道盛京提督可是一品高级武官,这个官职可要比周培公之前担任的军政参议道厉害多了。
此后周培公一直担任了11年的盛京提督之职,直到康熙四十年(1701年)时,他在盛京提督任上去世,终年69岁。
图片
所以历史上的周培公与电视剧中的形象完全不同,历史上的他可没有电视剧中那么清高,相反,还是一名依附权贵、趋炎附势之徒,而且历史上的他算是比较长寿,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壮年去世,而且历史上的他到盛京出任提督不仅不是被贬值,还算是高升了,是康熙对他的提拔和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