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逛一场大地艺术节?

图片
烈日炎炎,或许一场森林之旅是绝佳的降温方式。高植被的覆盖率使得森林的降温作用堪比空调,且更为舒爽。而结合了大地艺术的山野更是趣味无穷,看艺术与看风景两不误,着实让人心生欢喜。
莽山•森林大地艺术节、横坑“竹也”大地艺术节、云南原乡大地艺术节,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等相继出现,阿那亚大地艺术节、在青山•云响艺术季、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出圈”,让大家有了多样的选择。
面对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状,那就先从刚开幕不久的阿那亚首届大地艺术节作为引子,为广大读者献上一份独特的观赏指南,请诸位先点赞、收藏,再细细阅读!
各地大地艺术节海报
01
阿那亚首届大地艺术节
阿那亚•金山岭
距离北京约120公里的阿那亚•金山岭,与城市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是阿那亚的第一个山居社区。那里群山环抱,远离了尘世的浮华与喧嚣,有超然物外的怡然自得。今年7月初,阿那亚首届大地艺术节在金山岭隆重呈现,展至10月29日。
横跨三个月的展期,正是炎炎酷暑转向金色深秋之际。在此期间,金山岭将化为自然与艺术互动和对话的空间。在主展览单元中,人们可以在主办方为大家亲身定制的3条徒步路线中,与21组国内外当代艺术家的前沿、先锋的创作实践不期而遇。
图片
与展览同期进行的还有不少公共活动。从日出到傍晚,人们都能在此与艺术来一场邂逅。
一系列以雕塑、绘画、声音、行动、文本为媒介的创作,分布于与之相呼应的山野之间。沿途的原生自然风光,让观展的过程也变成一种对于山脉和土地的探索,观众对于艺术与自然的探索在此合一,人们可以另辟蹊径,也可以遵循布展的巧思,发现彼此间奇妙的回响。
图片
观展路线 以横屏观看为准
早在阿那亚园区建成之前,金山岭地区的村民已经在山中行走活动。业主进驻以后,一些人自主开拓了这3条用于徒步休闲的线路。3条线路中,有的多为崎岖的山路,有的在林中穿梭,有的则通向山中湖泊。
园区内
该区域有3组作品,位于社区大草坪和山谷酒吧外草坪。数量不多,尽可放慢脚步,仔细观看。
图片
园区内观展地图
图片
丁乙《三面旗帜》尺寸可变 旗帜、鼓风机 2023
丁乙被山谷里强劲的山风所吸引,三面旗上是他标志性的十字图像所组成,展现自然风与人造风、正向与逆向对抗的动态关系。
一号线
一号线以山谷音乐厅旁的草坪为起点,以深藏山中的作品为延伸,策展路线涵盖了山谷音乐厅和金山岭上院两座地标性建筑。其中11号作品是本次大地艺术节的“隐藏副本”,若想完整探寻需多走1小时山路到达老道洞,建议根据个人时间与体力酌情安排观展行程。此条线路内有9组作品,路程全长约2公里,往返用时约2小时,海拔高度变化不算明显,仅约200米。
图片
一号线观展地图
图片
从山谷音乐厅向外眺望,如同一幅缓缓舒展开的卷轴画,美不胜收。
图片
梁硕《小家》马赛克瓷砖 尺寸可变 2023
梁硕在金山岭山中各处为鸟儿、为昆虫、为人类的寄托建造小小归宿。
二号线
二号线全长约2公里,往返用时约1.5小时,以在原始山林中穿梭为主。该路线以y MOUNTAIN外露台的绘画作品为起点,向人们展示了5位女性艺术家独具力量的雕塑和装置作品。
图片
二号线观展地图
图片
娜布其《我们》2023 3D打印树脂、漆 235cm×146cm×75cm 由阿那亚大地艺术节委任创作
三号线
三号线是三条路线中最长的,全长约4公里,往返用时约2.5小时,人们需在此中翻越长城,才能看到3组为此地量身定制的委任创作。入口在社区大草坪旁,以山中湖泊为终点。这条路线适合时间充裕,体力充沛,想深度体验金山岭文化底蕴与自然景观的观众。
图片
三号线观展地图
图片
陈萧伊《风景》2023年 UV印刷、金属铝板,尺寸可变 摄影:孙诗
艺术家受金山岭自然中的风势所启发,在山径的不同位置采集风声、鸟鸣声和空寂声等声音素材,然后将声波转为可视化图形,印制在细长的金属条上,编织成“风铃”悬挂于树梢。
图片
王一一《红果》尺寸可变 山楂、铝线 2023
王一一联合周围的村民、志愿者串联起几百公斤山楂,在靠近山顶的一片森林中编织出散发着酸甜味的帷幔。
02
成为“地胆”,沉浸式打卡
你需要这份贴心指南
作为一项舶来品,大地艺术节的篇章刚刚在中国展开,相信许多人对于“大地艺术节”尚在认知与学习状态中,首次接触的人还不少,还未接触的人更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赏艺术品的渠道与观光旅游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不再需要专程进入一个“白盒子”空间,打破了固有认知。不少人表示他们会为了大地艺术节安排去当地旅游,因为“既能欣赏艺术,又能旅游,我觉得这非常棒。”《人民艺术》主编郝立勋说。
建筑人文媒体“一言一吾 i-Talk”创始人朱丽康则表示:“因为这种以艺术作为引子的活动形式,用一种有趣的方式让我了解到那个地区的文化知识,我认为这是旅行的核心所在。”艺术中心工作人员弹融家则称:“在此之前,我也会因为想看某一个展览而计划去该地区旅游,大地艺术节则会让我更倾向于计划一个长途旅行。”
而且,想要观看到这些艺术品,还不那么容易,告别了展馆内“冻死人不偿命”的空调,需要人们亲身行走在山野、田间、村头等地,直面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或许是需要徒步2公里才能看到的雕塑,也有可能是日间、晚间呈现出完全不同效果的装置……出入美术馆的城市居民与身处乡村的村民都能见证艺术作品,花草树木、人与动物也皆是它的观众。
图片
人们行走在金山岭间,与艺术作品不期而遇。图源:阿那亚大地艺术节
告别“打卡”的“特种兵心态”,打开五感,尽情期待在漫游间与艺术来一场盛大的邂逅。为了更好的观展体验,需要做什么准备?所以,相比起“攻略”,你更需要这一份“指南”。
出行前
一双轻便的运动鞋
如有条件,还可以配备一双防滑登山鞋,皮鞋、高跟鞋、拖鞋不太合适。此外,长衣、长裤和速干透气衣物也是出行必备。
图片
艺术在浮梁 图源:朱丽康
做好防晒
户外的早晚温差比较大,且夏季紫外线强、温度高,特别是有些人对紫外线过敏,更要注重防暑防晒,最好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齐上。
防虫驱蚊
山间夏季夜晚凉爽,可准备薄外套,并注意防虫驱蚊。如若不然,手上、脚上就会多出很多个被掐出来的“十字架”。
带好干粮
片区内范围较大,且在山间或凋敝的村落,沿途少有食物的补给,不像城区中有完备的旅游设施,所以带好充足的水和食物用以时时补充体力很有必要。
图片
参观南海大地艺术节时,偶遇当地“全副武装”防晒的居民。 图源:朱丽康
保证充足睡眠
对于长久身处都市的打工人来说,参加大地艺术节无异于一项高强度运动。为了更好地参观,请评估自身健康状况和体能,合理参与及安排行程,建议前一天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
查天气预报
相比遮风避雨、有专人严格管理的美术馆,“大地”是浮动的,去得早、天气好、客流小、行程轻松,那它一定可爱;反之,甚至面目可憎。如遇雷雨、雾、高温等天气和路况较差的情况,还是好好待在室内吧。如若当天有登山行程,务必在太阳落山前下山,且不要在天黑后登山徒步。
图片
在青山•群响艺术季  图源:朱丽康
查观展地图
大地艺术节的展期跨度长,观展面积大,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运营规划,不同片区有不同的艺术项目,不同的艺术项目有不同的观赏方式,如遇多媒体装置,或会涉及到开关机的时间。
如阿那亚大地艺术节的园区内展出作品,在夏季时,丁乙的《三面旗帜》和陈若璠的《关于54株植物的情绪存档》在工作日的开放时间是10:00—20:00,周末及节假日是10:00-21:00。所以观展前在各大艺术节的官方通知中了解清楚这些信息,可以有效避免“跑空”的情况出现。
最后,如果想要逛完全域,基本都需要3天左右的时间,可根据观展地图酌情安排行程。
图片
陈若璠 《关于54株植物的情绪存档》2023 不锈钢、LED、视频,400cm×400cm×400cm 55:92 min 由阿那亚大地艺术节委任创作
购买保险
户外徒步伴随一定危险性,建议自行购买保险。
游览中
爱护艺术品
观展过程中请勿触碰艺术作品,除非是可以互动的装置,但也要轻拿轻放。
图片
图片
南海大地艺术节的渔耕粤韵片区中的《鱼跃鸢飞》是一项互动装置,人们在树下玩跷跷板,带动鱼身摆动。
结伴同行
最好不要单独行动,儿童须由家长陪同。徒步过程中请关注同伴状态,勿擅自离队,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拨打救援电话119。
图片
南海大地艺术节 朱赢椿《这里虫子美术馆》图源:朱丽康
做一个“绿色”的人
观展过程中,讲文明,守秩序,爱护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人人有责。做好垃圾回收,妥善处理废弃物,做到“无垃圾”“零废弃”;尽量远离植被覆盖的树林,使用现有的步道,避免踩踏对植物和土壤产生影响;与野外生物保持距离,不要尾随、靠近、触摸、采集野生动植物,也请制止他人这样做。
图片
在青山•群响艺术季中放在山间的告示  图源:朱丽康
03
观众是怎么想的?
近两年,有关大地艺术的讨论只增不减,这是一个更接近于为城市人口提供的短途旅行好方式。艺术家和观众都能通过这种方式,以更多元的路径进入艺术,彼此联结。
说起攻略,说起指南,都是为了观众而准备的,那么反过来,观众又是怎么想的呢?
图片
艺术在浮梁 向阳 《进化中的尘埃——史子园村的记忆》
“展示的艺术品应该多与当地文化相关或结合,或充分利用当地材料,更多是场域特定艺术或驻地创作作品。”是多数人的观点。建筑人文媒体“一言一吾 i-Talk”创始人朱丽康认为:“能否与人产生情感共鸣是一个重要的维度。艺术家如何在大地艺术节的艺术创作中,与当地人产生连结?艺术如何从土地中‘生长’出来,成为人人可欣赏与接近,并从中感知到地域文化价值的事物,而不仅仅是土地上偶发的‘外来景观’。”《人民艺术》主编郝立勋还提到:“最好是能有一部分驻地艺术家的创作在活动结束后能够永远留在当地,用时间来记录这些作品的意义。”
图片
艺术在浮梁 向阳 《进化中的尘埃——史子园村的记忆》
此外,艺术中心工作人员谭融家表示:“让当地居民深度参与和感到快乐,而不是烦扰,这一点也是我比较看重的。南海大地艺术节邀请了各个场域的当地居民参与到每个作品的介绍,为他们提供培训和补贴,他们会分享他们对作品的看法,对当地的故事津津乐道,知无不言。这打开了一个跟当地居民自然互动的渠道,对于我们参观的人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在地体验。”
“官方需清晰地向大众提供充分完备的行程指南、艺术地图、场馆开放时间、船次、停车位置,推荐餐厅和住宿等信息,这样更有利于规划行程。”
图片
书中内页
好了,相信看完这篇文章的大家,可以结伴去“撒欢”,狂欢式地和艺术与自然撞个满怀了!
编辑|张诗溦
资料、图片|受访者提供、网络、本刊资料库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