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大运会“热度” 成都如何加快打造世界赛事名城?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7月28日晚,成都大运会正式开幕。这场彰显青春风采的开幕式也让全世界看到了成都的活力与无限可能。成都如何抓住大运会的机遇,加快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成都大运会后,赛事场馆该怎样继续发挥作用,更好地推动体育惠民?
7月29日,成都举行“运动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新闻发布会。现场,成都市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回应了大家关心的话题。
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
底气足
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
成都大运会是党的二十大后国内举办的首个世界级大型体育赛事,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首次承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对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时间往前,2017年底,成都就正式提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与世界文创名城、世界旅游名城、国际美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国际会展之都一起,共同构成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
“近年来,成都以筹办大运会为牵引,坚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坚持繁荣体育事业与发展体育产业并重,编制《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全方位推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成都市体育局副局长陈志介绍,以办赛为引领,成都的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
他举例,在获得成都大运会举办权后,成都举办了第18届世界警察与消防员运动会,先后取得了2024年羽毛球汤尤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举办权,吸引了亚洲体育舞蹈联合会、世界冰壶巡回赛亚太总部落户。2022年举办了北京冬奥会后国内首个顶级国际赛事——第56届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实现“办赛精彩、参赛出彩”的目标。
体育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成都新建改建大运会场馆49座,其中改造36座,在其中22个场馆打造智慧场馆运行管理平台,成功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体育特色基地,全市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综合水平进入全国前五。
数据显示,近年来,成都新建改造达到省级以上标准的体育公园22个,打造社区运动角示范项目200余处、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400余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服务市民健身年均超460万人次。2022年,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
图片
目标明确
分三个阶段建设世界赛事名城
“近年来我们发布的《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就已经在谋划大运会后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发展路径。”陈志说。
具体来讲,有三个阶段性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建成赛事体系完备的世界赛事名城,每年举办国际级和国家级赛事50项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
到2030年建成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世界体育名城,体育在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经济生产力、市民健康力、社会亲和力、文化传播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到2035年建成体育融入市民生活、运动成为城市高品质生活特质的世界生活名城,体育成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标志性事业,体育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陈志表示,成都计划构筑世界赛事名城“两都四中心一极”体系。其中提到,打造彰显公园城市底色的健身活力之都,推动运动成为市民优雅时尚的生活方式、促进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赛事之都,形成符合成都实际、凸显成都特色、可持续的高质量赛事体系;建设辐射全球的体育创新资源配置中心,提高体育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等。
他透露,目前成都全力筹备2024年汤尤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积极对接国际体育组织和全国单项体育协会,争取引进更多赛事,举办ATP250成都公开赛、世界体育舞蹈节、铁人三项世界杯、国际网联世界巡回赛青少年年终总决赛、国际篮联三对三世界巡回大师赛等国际赛事。
图片
延续大运会热度
推动体育惠民
成都大运会举办之后,成都如何用好用活大运会体育场馆,更好推动体育惠民?
成都市龙泉驿区政府副区长王旭涛介绍,龙泉驿区是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主媒体中心和大运村、大运公园所在地,也是游泳、体操等重要赛事举办地。大运会结束后,将按照“体育+”的总体思路,做好办赛、营城、兴业、惠民四篇文章,促进大运会场馆赛后利用和体育惠民。
他提到,龙泉驿区将精心塑造体育赛事品牌,重点引进世界杯田径赛、世界杯游泳锦标赛、苏迪曼杯、汤尤杯等知名国际赛事和U系列篮球赛等全国性赛事。加快孵化培育龙马马拉松、东安湖半程马拉松为全国马拉松赛事,打造本土赛事IP。充分利用东安湖及其绿道资源,支持举办各类自行车、皮划艇、龙舟、健步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业余体育赛事。
此外,大力开展高品质惠民活动。加快招商运营东安湖剧院、东安书院,将东安湖打造成为华语青年作家写作营,承办好一年一度的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典礼,策划举办中法艺术交流展、文化四季风、读书节、文艺展演等惠民活动,推动东安湖体育场馆和文化场所惠民开放。
双流赛区是训练比赛场馆、竞赛项目、金牌数量和参赛选手最多的赛区,有田径、网球、射箭、羽毛球、水球5个比赛项目。
“我们将立足体育惠民,聚焦全球视野,继续承办和新引进大型国际国内、专业高质IP赛事活动,发挥行业协会力量,切实落实场馆惠民政策,激发体育民生活力,促进体育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延续大运会热度,满足市民多样化健身消费需求。”成都市双流区政府副区长薛燕介绍,以专业赛事为依托,延续大运会热度。充分利用已引进的ATP250成都网球公开赛、国际网联世界巡回赛青少年年终总决赛、“熊猫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等国际大型比赛,接棒大运会赛事。积极引入NBA热血信条西南区域总决赛、四川省首届街舞公开赛等赛事,持续推动大运会后新潮体育赛事氛围。创新黄龙溪端午龙舟赛等传统民俗文体赛事,提升赛事观感和市民参与度。
她表示,双流还将以场馆惠民为重点,优化公共服务。大力推进场馆惠民开放行动,利用双流体育中心、现代五项赛事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全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惠及68万余人次以上,其余大运会场馆赛后继续向广大市民提供大运会水准的体育健身服务。创新开展“一镇一特色”、社区运动节等体育惠民活动不低于500场次,吸引至少50余万人次参与,持续优化公共体育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