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8年还未通车,中国花22亿修建的中朝鸭绿江大桥,为何成摆设

丹东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因为当年的抗美援朝而成为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旅游城市,有很多旅游景点,其中最著名的,还属耸立在鸭绿江边的鸭绿江大桥,能让人们能唤起对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记忆。
图片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爆发,不久美军就越过三八线,快速推进到鸭绿江边,关键时刻,我国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从10月11日先头部队秘密渡江,到11月末,志愿军过江部队就达到了38万人,还有大量军用物资,而承担运输任务的就是这些横跨在鸭绿江上的大桥以及一些浮桥。
图片
不过当年鸭绿江上的大桥可不止丹东市内的这两座,从吉林的临江、集安到丹东鸭绿江一线近380公里的江面上,共有九座江桥,目前现存七座,而最出名的就是丹东鸭绿江上的“姊妹桥”,一座是鸭绿江大桥,一座是断桥。
鸭绿江断桥,建于1909年,是鸭绿江上第一座大桥,也是一座只通汽车的公路桥。1950年11月,美军先后两次出动近百架B—29型轰炸机对大桥狂轰滥炸,朝鲜一侧的钢梁和三座桥墩被炸塌,遗址被保留下来,这就是今天看到的“断桥”,如今桥上的钢架和桥体上仍能看到累累弹痕,见证了那段历史,是丹东市唯一的国家级文保单位。
图片
图片
鸭绿江大桥(中朝友谊桥),建于1937年,全长940.8米,最初是铁路桥,断桥被炸毁后,汽车运输被迫中断,只好将大桥双轨铁路中的一轨拆除,在上面铺设了一条公路,变成了公铁两用桥,整个战争期间,大桥也是经历了美军的十几次轰炸,修桥部队是一边炸一边修,使鸭绿江大桥成为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图片
老鸭绿江大桥年代久远,不仅作为历史文物耸立在那供人们参观,同时还承担了中朝两国贸易的运输任务,每天一班的北京到平壤的国际列车也从这里通过。随着中朝贸易的发展,这座近百年的老桥实在难以承担巨大的运输压力,迫切需要有一座现代化的新桥来替代,同时也为进入开放后的朝鲜打造一个桥头堡。
图片
中朝鸭绿江大桥新桥的诞生。为此,中国多次提议建设新的鸭绿江大桥,并承诺出资建造大桥的所有费用,但令人意外的是,一开始朝鲜表现出的态度并不是很积极,直到2009年10月,中国领导人访问朝鲜时,才同意建设此桥。
图片
新鸭绿江大桥位于断桥下游约10公里处,主桥全长3公里,宽33米,是一座双向四车道的斜拉桥,加上附属的配套设施,中国造此桥需要投资22亿元人民币。新鸭绿江大桥口岸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对朝经济贸易口岸区,并承载80%以上的中朝进出口贸易量,届时,位于丹东市区的老口岸也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正式关闭。
图片
2010年12月31日,在丹东新区举行了新大桥的奠基仪式,仅用了4年时间,大桥的主体就正式完工,2015年中方派出技术人员辅助朝方修建引桥,原计划于2015年11月底大桥正式通车,丹东方面也为新桥通车后的物流等配套设施做好了对接准备,但8年过去了,截至目前大桥不但仍未通车,甚至在对方一侧看不到任何的动工迹象。
图片
一座投资20多亿,寄托了无数人期盼的现代化大桥,建成8年,仍处于闲置状态,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1、引桥和附属设施对朝鲜并不是难事
大桥没有如期投入使用,最直接的原因是朝方并没有按计划配套建设朝方一侧的引桥和附属设施,大桥主桥都完工了,但朝鲜方面基建速度推进之慢令人难以想象,按理说引桥和其他的基础设施对于朝鲜目前的基建能力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还有中国桥梁专家现场指导,之所以拖到现在不开通,还是朝鲜自己不想开通,有分析说是朝鲜自身的政治原因,阻挠了大桥的如期通车和投入输使用。
图片
2、朝鲜希望中国继续援建大桥其它配套工程
据传,之所以朝鲜方面迟迟不让大桥开通,其目的是让中国继续承担大桥的引桥和大桥到平壤的公路建设,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朝方真是想多了,中方当然不会同意,朝鲜目前自己也没有能力建设,所以只能无限期地拖下去。
图片
中国是世界基建大国,21世纪人类新建的世界前100名高桥中,中国就占了90座,从技术和造桥能力上可以说无与伦比,新鸭绿江大桥无疑堪称是世界级的,而且中国是朝鲜最大贸易伙伴,此桥的建造,更方便两国的贸易来往来,对朝鲜这样一个世界上比较孤立的国度,相当于送上门的好处,但对方似乎并不领情,还产生更多的非分之想,我们是不是有那么一点“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味道,对此,你怎么看?
图片
欢迎关注慕士塔格的季风,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