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唯一的自然山林胜地,徐霞客都“点赞” | 海派城市考古

图片
说到上海的山,你能说出几座?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佘山了吧。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占地401公顷,是上海唯一的自然山林胜地。从1993年至今,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走过了建园三十周年的历程,九峰十二山自然风光优美,环境幽静,绽放出独一无二的海派之美、生态之美。
九朵芙蓉堕淼茫
图片
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上海西郊松江境内,于1993年6月由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距市中心30公里,是上海唯一的自然山林胜地。
图片
1994年8月,时任国家林业部部长徐有芳为佘山国家森林公园题写园名;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为公园题词“风景这边独好”;2000年12月,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4A”旅游景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佘山山脉虽然低了点,但佘山的人文典故、历史渊源却不输他山,为世人所熟知,名闻遐迩。“九峰”分别指的是佘山、天马山、横山、小昆山、凤凰山、厍公山、辰山、薛山和机山。另外,再加上钟贾山、北竿山、卢山,就是所谓的“十二山”。
图片
园内十二座山峰高均不过百米,犹如十二颗大小不一的翡翠从西南趋向东北,蜿蜒连绵13.2公里,使一马平川的上海平原呈现出灵秀多姿的山林景观,形成了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笔下“九朵芙蓉堕渺茫“的九峰十二山独特风景。
图片
明  董其昌 《燕吴八景图》册之《九峰招隐》
九峰何时生成已无从查考,据一些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分析,这是长江三角洲最古老的地质标志,早在中生代后期(约7000万年前),岩浆沿着今松江县西北部一条由东北— —西南走向的断裂线涌出地面,经过风化侵蚀而逐步形成。随着数万年的地质变化、大海的冲积,九峰作为长江三角洲的成陆中心,直到大约6000年前,开始出现了人类。
图片
陈继儒、徐霞客多次“点赞”
图片
图片
        陈继儒                             徐霞客
号称“山中宰相”的明代名士陈继儒就长期隐居在佘山,著有《小窗幽记》《宝颜堂笔记》《佘山诗话》等传世之作。他与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徐霞客曾5次来佘山,4次拜访陈继儒。
图片
徐霞客最后一次历时4年的西南万里行,就是拜访陈继儒后从佘山出发的。
图片
东佘山园内的徐霞客铜雕像
到明清两代,文人骚客们热衷于在佘山九峰建别业,如董其昌在佘山建有佘山草堂,何三畏在凤凰山建有拜石堂,王鸿绪购得李逢甲建于明代的别业改建为横云山庄等等,一时之间,九峰地区成了文人墨客们的聚集之地。
图片
明  董其昌 《佘山游境图》
根据《松江府志》中的记载,公元1707年,康熙南巡至松江,当时松江的官员设宴款待康熙,其中便有佘山特产的竹笋。康熙品尝竹笋时深感其鲜嫩细腻,并且有股淡淡的兰花清香,顿时大悦。待康熙回到京城之后,他御题“兰笋山”三字的匾额,并派了两位钦差大臣将御匾送到佘山。从此,佘山就有了“兰笋山”的别名。
图片
自然景观和人文胜迹交相辉映
图片
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以钟灵毓秀的自然景观、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渊源流长的宗教胜迹名闻遐迩。目前已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景区有:东佘山园、西佘山园、天马山园、小昆山园等,各景区各具风采,又交相辉映。
图片
东佘山园以竹为景,以竹为营,以竹为胜。这里以山间所产竹笋有兰花幽香而闻名。徐霞客的万里之行就起步于此。园内有368级台阶、白石山亭、骑龙堰、佛香泉、兰笋山石碑等历史人文景观。
图片
西余山海拔高度100.87米,占地面积52.50公顷。它以秀丽的自然风光、璀璨的宗教文化、茂密的竹林、俊俏的山峰和雄伟壮观的山顶建筑吸引着中外游客。山顶有一幢红色的建筑物,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天主教堂,雄伟壮观,气势非凡。旁有一穹庐型建筑,为上海佘山天文博物馆。
图片
天马山山势陡峭,山体脊线近东西方向,山形如一匹展翅欲飞的天马,传说春秋吴国干将铸剑于此。护珠塔,又称护珠宝光塔,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砖石结构,七层八角,高18.82米,护珠塔建在天马山顶,其斜度超越意大利比萨斜塔,被誉为“世界第一斜塔”,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小昆山地处九峰最南端。其山形呈东南西北走向,有南北两峰,南高北低,全山略呈“8”字状,山色圆秀朗润。园内有二陆草堂及读书台、摩崖石刻、九峰禅寺等景观。
文/编辑:张斌
资料/图: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趣游佘山、今日佘山、人文松江、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