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这里,有一片人迹罕至的宝藏海域

环岛游、吃海鲜
在青澳湾看日出
去金银岛看日落
参观全国唯一的海岛总兵府
和国内第一座海防史陈列馆
仰望郑成功的“招兵树”
……
自南澳跨海大桥开通后
汕头南澳岛逐渐成为了
广东旅游的热门去处
《广东印记》之
“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将和你一起
深入这片生机勃勃的世外桃源
携手爱护海洋生态
共创美丽的蓝色未来
在南澳岛东南的南澳县域内,有一片人迹罕至的宝藏海域。
那里众多的岛屿与礁石仍保存着原始的自然风貌,被人们誉为“中国南海典型的海洋生物资源宝库”“中国南海北部活的自然博物馆”。
那片海域,就是广东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粤东地区第一个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而划出界限,加以特殊保护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地带,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防止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措施之一,其意义在于保持原始海洋自然环境、维持海洋生物生产力、保护重要的生态过程和遗传资源。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开始选划海洋自然保护区,5年之内建立起7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广东南澎列岛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3年,2012年成为广东省第五个、粤东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2015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图片
保护区总面积35679公顷,包括南澎、中澎、顶澎、芹澎等众多岛屿和星罗棋布的礁岩,其中核心区12581公顷,占总面积的35.3%;缓冲区11285公顷,占总面积的31.6%,其外围边界是一不规则四边形;实验区围绕在缓冲区周围,有11813公顷,占总面积的33.1%。
由于地处台湾海峡西南端喇叭口,粤闽台三省交界及南海、东海的交汇处,紧贴北回归线,为热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区,邻近韩江、黄冈河、榕江和鰲江等河流,这片海域地理位置优越,水文气候条件独特,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多样性,为广东沿海最具有代表性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之一。
保护区的建立,不但有效地防止了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维持了独特的海底自然地貌和近海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还保护了海洋重要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和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境,保护了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复杂的生物群落。
图片
中国南海典型的 
海洋生物资源宝库
这里,天蓝海阔、群鸥飞翔、豚跃鱼欢。目前已发现海洋生物1308种,隶属于20个门,113个目,357个科。
中华白海豚、鹦鹉螺、红珊瑚、海龟、黄唇鱼、克氏海马鱼、江豚、宽吻海豚、中国龙虾、中国鲎、鲸鲨……20多种国家一级、二级和省级重点海洋动物,在这里洄游繁殖;
图片
鹿角珊瑚、蔷薇珊瑚、橙黄滨珊瑚、斯式角孔珊瑚、盾形陀螺珊瑚等至少15种造礁石珊瑚,于2019年在这片海域首次被人们发现,因处在远离人类活动干扰的海底,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
图片
图片
石斑鱼、龙虾、锯缘青蟹、大黄鱼、紫菜、头足类、鲷科鱼……772种主要经济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图片
由于饵料充足,60多种世界濒危鸟类、国际保护的珍贵候鸟,也常年在保护区内栖息、觅食。
图片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为对保护区进行更好的管护,保护区管理局多措并举,成效显著。
图片
在资源与环境管护方面,保护区建立起专职的管护机构,设立保护区渔政和海监支队,配备相应的管护设施设备,在机构和装备上确保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
在救助保护动物和增殖放流方面,保护区设立珍稀濒危野生保护动物救护热线,并通过户外广告、宣传视频等向社会公布,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救助工作。
在科学研究与对外交流方面,保护区一方面依托自身的科研队伍,开展资源环境调查监测。同时通过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研究项目,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积累了一批科研成果。
图片
在宣传教育与培训方面,保护区围绕海洋科普特色,积极优化宣教环境,提升科普服务品质,在南澳岛AAAA级旅游区内建立起了第一个初具规模、品种门类较为齐全的海洋生物标本馆,打造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汕头市海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在休渔期间,保护区开展相关培训班,提高渔民综合素质,曾联合广东海洋大学和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举行香港渔民培训班。
图片
海洋生物多样性
与经济、社会、环境的
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保护海洋环境
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策划 | 广东发布、方志广东
编辑 | 吴展桥
校对 | 牟元凯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