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程发布】类器官和细胞产业高峰论坛将于08月11日在海南三亚举办,免费报名中!

图片
 论坛背景
      当前,生命科学已成为前沿科学研究活跃领域,生物技术成为促进未来发展的有效力量。国家和地方层面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生物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作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前沿生物技术,类器官技术和细胞技术在发育生物学、精准医疗、再生医学、药物筛选、基因编辑、疾病建模、以及药物毒性、药效试验、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疗、健康促进等方面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科技快速发展以及政策红利的双重加持下创新日益活跃、成果加速涌现,相关产业亦进入快速发展期。
      为进一步推动干细胞、细胞治疗、类器官、抗体药物、基因等技术研究与应用转化,由转化医学网联合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类器官和细胞产业高峰论坛暨崖州湾科技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恳谈会”将于2023年8月10-11日在海南三亚召开,届时将邀请政策专家、临床医生、基础科研大咖、创新药企代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产业园区代表、投融资机构深入交流,打造产学研医资的协助平台,促进该领域的研究与产业发展,期待您的参与!
 时间地点
时间:2023年 08月11日 上午08:30-12:05 
地点:海南三亚崖州湾度假村希尔顿格芮精选酒店
 会议日程安排(更新中)
08月11日 上午 08:30-12:05
类器官和细胞产业高峰论坛
08:30-08:45
开幕致辞
嘉宾致辞&领导致辞&主办方致辞&崖州湾科技城介绍
08:45-09:00
主题分享一
林鑫华  教授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主题:类器官技术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与前景
09:00-09:15
主题分享二
邢新会  教授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 副院长
主题:类器官工程化技术创新支撑医药健康产业技术高质量发展
09:15-09:30
主题分享三
苏佳灿  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主任、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
主题:骨衰老与骨类器官转化研究
09:30-09:35
联盟发起
类器官转化医学联盟(筹)发起情况介绍
苏佳灿  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主任、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
09:35-10:15
圆桌讨论一
圆桌主题:共话类器官和细胞领域创新技术圆桌论坛
圆桌嘉宾:
华国强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员
陈早早  东南大学 副研究员 / 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关一民  上海傲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顾宪进  镁伽科技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
王少雄  新诺唯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董事长
朱    林  丹纳赫生命科学 战略市场部高级经理
10:15-10:25
合影&茶歇
首届类器官和细胞产业高峰论坛合影&茶歇
10:25-10:40
主题分享四
何志颖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 执行所长
主题:干细胞治疗的基础与转化研究
10:40-10:55
主题分享五
杨德华  研究员 / 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 副主任
主题:松弛素家族多肽受体4的小分子激动剂筛选和配体识别机制
10:55-11:10
主题分享六
向阳飞  研究员 / 上海科技大学博导、PI 
主题:人脑类器官技术与应用
11:10-11:25
主题分享七
学术报告
李   亮  副研究员 /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博导、PI    
主题:基于类器官的感染与免疫机制研究及药物研发
11:25-12:05
圆桌讨论二
圆桌主题:共话类器官和细胞领域产业发展圆桌论坛
丁仁博  海南大学药学院 副教授
周    宇  北京大橡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卫华  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创始人&董事长
吕    威  海南大学三亚研究院副院长
罗海青  厦门模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阮宏强  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傅赟彬  IDT埃德特 市场经理
 分享嘉宾介绍(排名不分先后,更新中)
图片
林鑫华  教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院长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 执行院长
分享主题:类器官技术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与前景
林鑫华,发育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家,国家首批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现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博士学位,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回国前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儿童医院医学中心任终身教授。先后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长期利用模式动物结合类器官技术,研究信号转导与表观遗传在胚胎发育、成体干细胞命运决定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系列原创工作在 Cell、Nature、Nature Cell Biology、Developmental Cell等国际期刊发表80余篇,相关成果编入美国大学教科书,是生物学和生物医药领域高被引华人科学家。
图片
邢新会  教授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 副院长
分享主题:类器官工程化技术创新支撑医药健康产业技术高质量发展
邢新会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工学博士(1992),清华大学“百人计划教授”入选者(2000)。现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 教授,主持工作副院长。从事高通量生物育种技术与装备,循证健康工程,酶工程,糖类药物创制,天然活性肽等领域的研究。其中,多糖裂解酶工程技术、生物育种技术与装备等已成功实现产业化转化。已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合作著书8部,译著教材2部,英文专著1部,获得发明专利80余件,其中3件国际专利。担任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副主编及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
图片
苏佳灿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骨科主任
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院长
分享主题:骨衰老与骨类器官转化研究
苏佳灿,医学博士,材料学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主任,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中韩生物医学工程中心主任,韩国仁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副组长兼青年骨质疏松学组组长,中国骨质疏松防治联盟执行主席等职。苏佳灿教授长期从事老年运动系统退变性疾病研究,在复杂骨折、骨不连、骨质疏松性骨折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研究方面: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脊柱、膝关节退变机制等,首次发现骨质疏松治疗新靶点L-Plastin;临床研究方面: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新型内固定器械研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治疗等,在创伤、矫形及外固定领域革新了多项新技术,成果在临床广泛转化应用。近五年主持并完成含科技部重点研发、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重点项目,国自然重点项目,国自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等20余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等。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总影响因子800余分,获国家专利授权7项,发表骨衰老领域专家共识7部,主编国内首部《老年病学:骨科学》
图片
何志颖  研究员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 执行所长
分享主题:干细胞治疗的基础与转化研究
何志颖,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执行所长,上海干细胞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治疗研究与应用分会秘书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分会副会长、中国解剖学会医学发育生物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Cell Transplantation编委等学术任职。以干细胞转化医学、干细胞与肝脏再生及肝细胞衰老与肝癌发生机制为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ell Stem Cell, Cell Research,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 Biomaterials, Matrix Biology等国际期刊。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P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等30余项课题。研究成果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细胞出版社中国年度论文、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研发和推动多个干细胞治疗新药临床注册研究或干细胞临床备案研究。
图片
杨德华  研究员
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 副主任
分享主题:松弛素家族多肽受体4的小分子激动剂筛选和配体识别机制
杨德华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研究员、课题组长。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功能研究及小分子药物筛选。作为共同完成人获得了200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以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5年荣获科技部及盖茨基金会“大挑战·青年科学家”奖,2016年受到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2017年获得赛诺菲—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优秀青年人才奖,2023 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迄今共发表包括SCI收录论文120余篇,被引用超过4100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子课题、中国科学院-诺和诺德研究基金等项目。
图片
向阳飞  研究员
上海科技大学博导、PI 
分享主题:人脑类器官技术与应用
向阳飞,干细胞与神经生物学课题组PI,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上海市人才计划获得者,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发育与再生分会委员。从事脑类器官技术研究近十年。主要内容包括基于人类多能干细胞的脑区特异类器官、复杂脑类器官构建技术开发及应用。相关工作被Nature、Cell、Cell Stem Cell等杂志的评述文章强调,被Nature、Cell类器官主题收录,被Nature Methods编辑部列为重点关注研究方向(“Methods to Watch”)。实验室于2020年、2021年两次被干细胞领域著名期刊Cell Stem Cell关注。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项目。
李   亮  副研究员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博导、PI   
分享主题:基于类器官的感染与免疫机制研究
及药物研发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博士生导师,类器官平台主任,P2动物平台主任
曾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PI,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
长期应用体外重构类器官模型、原代细胞模型、多种动物模型与临床样本从事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进行新型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开发,对上皮与血管内皮物理屏障的保护与重构进行了单克隆抗体治疗与干细胞治疗的相应尝试。曾经两次获得新加坡生物医药工程科研大会金奖。近年在包括Cell Research, Nature Metabolism, Cell Host & Microbe, Gastroenterolog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mBio, Microbiology Spectrum, Cell Reports, Antiviral Research, 和 Cell Death and Disease等期刊发表论文,相关应用发明也已申请国际PCT专利并得到授权,成果得到多国媒体报道,主持和中国、新加坡、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的多家医疗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报名参加
本次活动免费,提交报名申请,经审核通过后,您会收到报名成功确认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