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伊塔事件”

61年前,中国西部边陲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几万人逃往苏联。
重新点燃的记忆
伤痕愈合时,痛感也会淡忘。是的,人们似乎已经忘却了——或者正在忘却:1962年,中国西部的新疆伊犁至塔城漫长曲折的边境线上,滚滚的人流,践踏哨卡,毁坏边防,冲过边界,流向苏联,人流整整流了半个月,近七万多民中国公民一夜之间成为苏联人。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我们这个星球上还是第一次发生规模如此浩大、时间如此集中的边民越境逃亡事件。
有趣的是,26年后,公元1988年,当年的逃亡者,又陆续返回他们的故土,紧张、惶惑、窥视、喜悦、眷恋......酸甜苦辣,赤橙黄绿,所有的滋味和所有的印象,都无法形容和显现归来者此刻的心情。当然,边境这边的迎接者也带着和他们同样的目光,同样的心潮!
正在被忘却的记忆重新点燃了,那么,让我们回头翻一翻那已经沉淀了的历史之页吧。
图片
大骚乱和大逃亡
这是一场猝不及防的、毫无先兆的风暴,对于部分官员来说,这场风暴实在太突然了。
伊宁市,早晨,天气有些凉。伊犁州委那幢土黄色的四层办公楼,象往日一样,既不繁忙,也不宁静。干部们进进出出,吉普车和伏尔加来来往往。
看大门的李老头,正在门房里打瞌睡。他五十多岁了,跟着解放军一起进疆,一起参加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斗,受过伤也立过功,可他没文化,也没多少特殊才能,一直是个老兵,到了伊宁市,他便就地转业,弄了这么个清闲的差事。
乌鲁木齐时间9时(北京时间7时左右),突然有五、六十个年轻人涌进铁栅栏大门,李老头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一块石头撞破门房的玻璃窗,落到地上,惊醒了他的瞌睡。
“哎,你们有啥子事?”李老头拉开门,大声问。
“砸!”有人喊了一声。这些年轻人抡起手中的木棍、扁担,劈头朝李老头打来。
李老头一见不妙,拔腿逃向办公大楼。年轻人的愤怒,全都发泄在小小的门房上,木质的门框、窗框、桌凳被砸得乒乓乱响。
门房离办公大楼只有二十多米远。李老头跑上楼大喊:“出事了!有人来砸了!”喊声惊动了办公室的干部们,一些人涌到门口。
砸了门房的年轻人,一部分在街上大声吆喝,用俄语、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召集他们的人马,一部分则冲向办公楼。
这是一幢钢筋水泥营造的哥特式建筑。干部们正要询问冲上来的这伙人想干什么,但,大批人马已从铁栅栏处蜂拥而来,院子里一片混乱,砖头、石块和火铳打出的铁砂子,纷纷落向小小的办公楼大门。
“打死这些汉人!”人群中又有人用汉语高呼口号。这些看上去没有组织的人,向大楼发起进攻,迫得100多名州委干部不得不后撤。目击者后来说,冲进来的至少有2000多人,不少人带着火铳。
李老头和州委武装部的阿汗部长(哈萨克人),指挥干部退上四楼平台,冲击者则在楼梯口向上射击,在房间里翻箱倒柜,寻找贵重物品。院子里的吉普车,已被掀翻点燃,火光熊熊。
喊话,冲击者不听;电话请示,上级不许开枪伤害群众;要求援军,上级说无法派出军队,因为哨卡和军营也受到了同样的包围。
局面一直僵持着,包围者越来越多,院子里的树木、家具,凡是能砸的东西,全都被砸坏了。
到了下午3时多,包围者在大楼里放了火,地板、窗帘烧着了,平台上的人感到烟雾呛人。再这么烧下去,大楼有塌垮的危险。
于是,州委在平台上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釆取果断措施。会议一结束,州委武装部的干部拔出随身携带的枪枝,向楼下还击。当然,他们不能射击人们的要害部位。
大概只放了二十余枪,楼梯口和楼下的人开始呻吟、溃退,这群乌合之众闹不清楼顶到底有多少支枪,陆续退出大院。到天黑时,州委干部们在夜幕掩护下冲出了包围。
公安部门后来说,州委一半以上的干部在最初的袭击中受了伤,是被砖石和铁砂子打伤的。袭击者中,有十余人被枪弹打伤了腿和手。
同样的袭击同时发生在塔城和边境线上的解放军哨卡。
霍尔果斯,这是中苏边境最宽敞的一个山口,一条平坦的油沙路,通过两国交界的国门,把两个国家连接起来,国境东边驻扎着一个连的解放军战士。
头两天,战士们发现有人偷越国境,逃往苏联。这些零星的逃亡者都被战士们劝阻了,到了第三天的中午时分,公路上突然出现了浩浩荡荡的人流。
人流向哨卡涌来——人流里有老人、妇女、孩子,许多人赶着羊群、推着三轮车,车上装着毡篷和家具。
连长李军拦住人群,问他们想干什么。人群里一阵乱喊:“我们要回老家去!”随后,象后浪推前浪一样,人流在无法遏止的情况下,冲过哨卡,踏伤了劝阻的战士。
滚滚的人流在这条公路上一直流了三天三夜,李连长请示上级,上级明确指示:不许开枪,不许伤着群众,不许……就这样,战士们眼看着成千上万的人逃向苏联。
由于战士们釆取了极为克制的行动,所以从这儿逃亡的人几乎没有伤亡。但是,哨所的房屋被破坏了,十余名战士被踩伤、砸伤。
塔城城郊的边防站,离塔城只有几公里远,这条油沙路上发生的事情、与霍尔果斯边防站一模一样。
是什么原因使这么多的边民突然外逃?事后,有关部门组织了调查,惊奇地发现:苏联方面早就接收了1000多人,在伊犁、塔城,早已颁发了十余万张苏联侨民证,这些发证人员还宣传说:到苏联去吧,那里是你们的老家,那里有面包黄油,那里缺少劳力!”
1961年冬季和1962年春,苏联驻伊宁领事馆副领事迪道夫、秘书切莫合宁科等人先后六次到塔城专区进行非法活动,特别是1962年4月,迪道夫等人来塔城非法活动五天,接见中国公民1373人,对他们进行越境煽动,并出境两次,与苏方联系。
富有诱惑力的煽动,使许多人动了心,恰巧当时正值中国三年自然灾害后期,边民们缺吃少穿,生活困难,向往能吃饱穿暖的地方。
图片
在煽动的同时,苏方在边境线上摆满面包、黄油,免费供应给踏上边境线的所有人食用。消息传开,边民们纷纷外逃。
在这些逃亡的边民中,参加外逃的总人数74570人,其中非法越境去苏的有61361人。
参与外逃的人大体分为三类:
一是坚决逃跑的。这类人占少数,主要是一部分持苏侨证的干部和持各种非法证件的干部;还有一些对党和政府不满的人员,他们多数又是煽动、组织和胁迫群众外逃的首要分子。
二是受了欺骗宣传、听信谣言、存在各种想法而随大流逃跑的,其中有的人犁地刚回来,连饭都有吃,就盲目地跟上别人外逃了;有些人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跟着越境的人群跑了;还有的无故离开父母、妻子和儿女。
三是被裹协的。很多群众不愿外逃,但被坏分子用木棒、鞭子和刀子的威逼下,不得不跟着走。
一些不法分子大肆抢劫社队及国家财产,殴打干部和战士。裕民县红旗、卫星公社的四个供销门市部和公社仓库被一抢而光,劫走现金三万元,粮食八万斤;塔城县被拉走的耕马有六千匹;已经逃走的一些人又窜回抢劫牲畜粮食、强购商品。塔城地区先后有七千余人次的干部、战士遭殴打。
塔城专区的边民越境,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塔、裕、额三县少种30多万亩地,并影响了已种作物的适时浇水及田间管理;其他的播种也受到影响;大小牲畜损失约20多万头;其他生产资料的损失也非常严重。
伊塔骚乱,在中央引起震动,造成了中苏西部边界长达二十余年的紧张、摩擦和流血!
图片
团场女民兵在边境巡逻
紧急时刻,自治区党委派出了600余名各级干部深入塔城、伊犁等地工作,新疆兵团奉国务院之命,从各师抽调了部分青年民兵,组成武装值班连队,奔赴伊塔地区维护边境秩序,并执行代耕、代牧、代管的“三代”任务,彻底制止了边民外逃事件。 
此后,兵团发展成为 14 个师,175 个团场的兵民一集的实体,其中有 58 个团场就分布在新疆 2020 公里的边防线上,从阿勒泰到塔城、博尔塔拉、再到伊犁、阿克苏等地都有兵团的农牧团场,他们“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成为维护西陲边防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不论历史怎样发展,不论社会如何进步,不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前景如何, 但是,中国西部边陲上的这一场风风雨雨,共和国是不会忘记的,也不该忘记!
来源:新疆我的家综合自《南风窗》“伊塔事件”,逃亡者归来
《伊犁文史资料》1962年的“伊塔边民非法越境事件”——白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