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高考学霸被感染,无知摧残了年轻的生命!传染病中第一死因,男孩子的这个暑假要特别关注!

关注
吾是疾控人
疫情信息原则上每天都会整理发送
某天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没发
可以关注“吾是疾控人”微信公众号
据国家疾控局公布,2023年6月(6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06707例,死亡2337人,其中因艾滋病死亡1792例,占76.7%。
近年来,在法定传染病引起的死亡中,艾滋病一直排在第一位。
另一事实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约有1/3是因为男-男性行为而被感染的。多数专家承认,男性中,同性恋占4%。那么,这些“男同”第一次发生同性性行为在什么时间呢?
根据“疾控先生”多年从事艾滋病防控的经验,这些“男同”通常在初中阶段开始性觉醒,意识到自己与大多数男同学不同,存在同性恋倾向。因此,有些“男同”在初中阶段就懵懵懂懂被感染了。
但“疾控先生”认为,最重要的阶段是在高考结束、上大学之前的这个暑假。“疾控先生”接触的多位男同大学生均在上大学前的这个暑假(比如等待录取通知的时候)中发生了第一次。对于这些男孩来说,这个暑假是人生的重大转折阶段,也可能是最紧张(等待考分公布)、最轻松(接到录取通知后),总之是最刺激的一段时间,也是挣脱家长管控的第一个长假,自然也最容易受到更长年龄的“男同”诱惑而发生同性性行为。
因此,对于高考考生家长来说,一定要特别关注这个暑假。当然对于“男同”家长来说(如果你的孩子是“男同”--根据“疾控先生”经验,男孩好像更愿意向母亲而不是父亲承认自己是“男同”),你也要务必接受这个现实,并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杭州市富阳区疾控中心  李欢龙)
在华东某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工作人员登记了一名大学生的个人信息:男,19岁,第一次检测……
对华东某985高校学生刘明(化名)来说,这一年是他人生的分水岭:藏在他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被发现了。
这种可怕的病毒什么时候进入了刘明的体内?
他很轻易就想了起来,那是大一下学期末。期末考试前的压力,让他和几个好友在周末去通宵网吧放松了一下,凌晨又到KTV,3罐啤酒下肚,迷离灯光下,他和一位刚认识的同性纠缠在了一起...
图片
《春光乍泄》剧照
而那天距离他结束高考,整整一年。
高考时,刘明曾是父母乃至学校的骄傲。他是高中母校当年考进985大学10名考生中的一个,成绩623分。学校光荣榜里,他的照片依然在激励着学弟学妹,但现在的他却不得不作为AIDS(艾滋病)患者休学治疗
刘明的事,并不是个例。最近,网上流出一份数据表格:
图片
上面表格中的数字含义,说出来后很扎心。这是西北地区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公布的该省累计感染HIV(艾滋病毒)人数前15所高校名单。
出现在名单中的大学,既有985名校,也有民办高校。每所大学的数字并不多,在现在动辄学生三四万人的大学里,比例不过千分之几。
图片
“感染基数虽小,但增长速度特别显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疾控)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1年起,青年学生艾滋病新发感染数以每年约30%的幅度增长,2014年的增幅更是接近60%!
再看一组细思极恐的数据——
前段时间,上海部分高校新增的“艾滋病检测包”自动售卖机,在上架当天就引起了学生们的疯狂抢购
其中,上海*济大学“表现抢眼”,不出6小时,全部卖光。
图片
而检测结果也非常不乐观,多名学生被检测出HIV呈阳性。染病比例之高,让人不禁反思,现在的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图片
象牙塔”,“艾滋病”,这两个本应毫无瓜葛的词汇,如今竟被一串串急剧攀升的数字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这里可是大学啊!印象中纯洁的校园,如今到底是怎么了?
人民网之前曾发布一个新闻,《南昌高校学生艾滋病例135例》
图片
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高校艾滋病情上涨的同时,一些中部省份高校学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比如湖南大学生艾滋病患者8年竟上升37倍。(注:湖南省2007年报告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例,2015年累计报告536例。其中2014年138例,2015年154例)
正如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且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
图片
这些还只是有记录的数据。没被发现的、未登记的,还有更多,可谓是触目惊心。如此发展下去,后果可谓不可想象!                
过去一年里,中国有3077例学生感染艾滋病,这些学生的感染81.8%是同性性传播导致的。
2021年11月23日,国家卫健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披露了以上数据。
图片
去年同期公布的该数据显示:我国年度新增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在相应年度青年感染总人群中的占比,已由2008年的5.77%上升至2017年的23.58%,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了国际艾滋病10%的“重灾区”认定感染红线值。原本是一片与世无争、岁月静好的学习乐土,早已受到艾滋病的严重侵袭。
图片
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总计约125万,并且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这是来自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联合评估。
2018年,上海市63名青年学生感染艾滋,均为男性。
图片
上海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称,2018年1月1日至11月20日,上海市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50例,其中青年学生感染者63例,全部为男性,82.5%经男性同性途径感染。自1987年以来,上海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2047例,艾滋病病人7416例,已死亡1678人。
陕西省疾控中心:
感染艾滋病最多的前25名高校的名单
图片
排在第一的是西北政法大学,有19例,其次分别是:长安大学、西安外国大学、西安外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欧亚学院。分别是:18、16、15、13、13、13例。可怕的是在这些比例中,同性传播最高达93.7%,最低的也在66.7%。
触目惊心!北京海淀区学生感染艾滋10例案例
北京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海淀疾控”,曾公布了10例学生艾滋病患者的感染案例,希望能用他们曾经的惨痛经历与不幸,来警示人们。
案例1:
男,19岁,大二学生。
感染经历:皮疹到医院看病确诊梅毒。医生建议:查HIV抗体,结果初筛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患者大二时来到北京,偶然发现学校附近有一个同志活动点,去了几次,一个50多岁的男性主动和他聊天,后来邀请他去家里坐坐吃饭,期间发生了2次被动无套肛交。
案例2:
男,21岁,大三学生。
感染经历:因发生过不安全性行为到地坛,主动监测HIV抗体,初筛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受大学同学邀请一起出去玩,在一个会所中和台湾、新加坡来得朋友吃饭、唱歌,后在朋友推荐下尝试性兴奋药物,发生群交。
案例3:
男,17岁,高二学生。
感染经历:发现肛门赘生物到医院看病,诊断尖锐湿疣,后医生建议检测HIV,初筛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网上聊天,和一个网友聊得很投机,聊几次后网友请吃披萨,到约定地点后网友说身上钱不多,要求其陪同回家取钱,在网友家中遭挟持,被强暴。
案例4:
男,19岁,大二学生。
感染经历:因肛门出血到医院就诊,一个月后复诊检测发现HIV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和同学一起到酒吧喝酒唱歌,喝醉了,第二天醒来发现就剩自己一个人,因屁股痛,一摸全是血,后到医院就诊。
案例5:
男,20岁,大三学生。
感染经历:因肺炎住院治疗,常规检测发现HIV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高中时有同性性行为,安全意识不强,有过几个同性朋友。
案例6:
某男,大三学生,20岁。
感染经历:学校体检发现HIV抗体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高考考入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由于本人性格开朗、外向,被推选为学生会的干部,因为工作原因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其中有同性恋,久而久之在一起发生过多次无保护的男男同性性行为,结果学校体检中被检测出艾滋病病毒。
案例7:
某女,大四学生,20岁。
感染经历:体检中发现hiv抗体阳性,但其男友抽血检测,结果阴性。
流行病学调查:她既往曾交往过多个男朋友,与不同的男友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
案例8:
某男,大四学生,21岁。
感染经历:通过VCT门诊自愿咨询检测发现hiv抗体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患者曾在同性恋网站上看过有关男男同性恋的事,自己通过社交软件多次与他人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
案例9:
某女,研究生,24岁。
感染经历:在医院就诊时检测发现hiv抗体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大学期间曾交过2个男友,曾怀疑其中一位男友有吸毒经历,并与其发生了无保护性性行为。
案例10:
某女,博士生,27岁。
感染经历:献血时检测发现hiv抗体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曾通过社交软件与他人发生过无保护性性行为。
图片
北京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称,2010年-2015年海淀区艾滋病病例疫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6年始疫情增长放缓;2017年开始下降。疾控中心在防病过程中,做了大量防控艾滋病知识的宣传,知晓率在逐年提升,并为患者提供咨询、检测、转介治疗等服务。
图片
性教育在中国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不论家庭,还是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对于性话题及性行为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2015年,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等34个城市的高校本科生,分男女、年级进行摸底调查研究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60.5%接受性解放、性自由,67.1%接受婚前性行为,近七成大学生接受未婚同居行为
图片
图片
大学生的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虽然趋于开放化,可是对于性病知识的缺乏及预防能力却令人堪忧。性知识的缺乏,加上突然到来的自由,让不安全的性行为在高校校园里如脱缰的野马。
高校学生,尤其是大一大二学生,处在青春期迈向成人社会的十字路口。
他们刚刚告别残酷的高考,高中期间严格的管理、无尽的考试和家长老师的约束突然没有了,在相对包容的“象牙塔”里,一些大学生刚从高中学业压力释放出来
图片
他们对性行为(尤其是同性性行为)感到新鲜,就想“尝试一下”,但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风险。
“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是青年学生群体艾滋病疫情的一大特点。”
原国家卫计委表示,从2008年到2014年,青年学生中新报艾滋病感染数从482例上升到2552例,其中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的比例由58.5%飙升至81.6%
对高校来说,由于大量同性异性同龄人聚集,在看似平淡的人际交往的掩映下,高校的“同志”们各有自己隐秘的社交网络
西安南郊某高校22岁男研究生小东(化名)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感染艾滋病。
“一直不敢也不想检查,总觉得距离我很遥远。”外表斯文的小东说,他在读研前就比较喜欢男性,“男友”都是经网络认识的,通过QQ聊天,等聊得投缘后就约会。
“有四五个,长的交往几个月,短的就一次”,大家在一起不问名字,也不用安全套。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被哪位“男友”感染的,是否还有人因为自己而感染
图片
《春光乍泄》剧照
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离艾滋病很远,不会被感染。
广州高校大学生防艾公益组织介绍,大学生“男男”之间没有避孕需要,大多不会采用防护措施,导致“男男”成为大学生艾滋感染最高危的群体
图片
调查由某情感App进行,对象为该App 3000万的用户(其中包括36%以上大学生用户)、20000份网络调查以及高校大学生的电话采访。
前不久,有个视频在微博上传疯了。一男子和一名女生发生关系后,告诉该女生,自己是艾滋病毒感染者
图片
得知真相的女子全然崩溃,蹲在墙角绝望的呐喊听得让人揪心。
当女孩得知他有艾滋病时,第一反应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可谁知渣男却云淡风轻的说:“我骗你干嘛?我真的有艾滋。”
这语气,似乎并不是传播了艾滋病毒,而是告诉她,你被传染了感冒,多喝两口热水就会好了一样。
而男孩呢?还在边上拍下现场的“战果”视频,云淡风轻地说出丧尽天良的话。
这里绝没有歧视艾滋病患者的意思。但确有极个别艾滋病患者有非常邪恶的想法:你不让我活,那大家一块死。于是,他们疯狂出没在社交场所,主动“约”陌生人,目的只有一个:拉你垫背!
图片
你以为你遇到了真爱,谁料想他手里拿着“镰刀”,你想要的只是一场爱情,而他想要的却是你的命
然而,这样的事件实在太多。每到特殊节日,大学旁的小旅馆也必定爆满。
图片
于是,在高校周边、工厂周边小旅馆糟糕的卫生条件下,艾滋病的温床迅速滋生。
甚至在一些大学附近,许多医院推出了“学生人流半价”,这说明不做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在学生中也越来越频繁!
图片
可是,静下来仔细想想:在这个“约吗”盛行的年代,有多少人还诚诚恳恳,渴望着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爱情。
性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多一个性伴侣,就多一份危险;多一次危险性行为,就多一分感染艾滋的概率。
家庭教育缺位,学生艾滋防治的第一道堤坝失守
伴随手机的高度普及,以及网络社交媒体的发达,手机摇一摇,微信聊一聊,一次轻率而“方便”的性行为,暗藏感染HIV的巨大风险。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主任、研究员韩孟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两年每年有3000多例的学生感染。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再一次成为热点话题。
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专家吴尊友分析,大学生男男同性传播感染者上升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早期对这部分人群不够重视,监测不到感染情况,二是大学生刚从高中学业压力释放出来,对男男同性性行为感到新鲜,就想“尝试一下”,但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风险。
甘肃省传染病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王建云说,近几年,在此救治的18—24岁的年轻人占比悄然走高。每看到门诊上青涩、稚嫩的脸庞,王建云主任心里就很难过,“互联网普及,使得人与人之间交往变得更加便捷、隐蔽。由于处于性活跃期,加之受到外界的影响,学生群体容易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一些年轻人的身体健康就这样被好奇心断送。”
图片
中国青年网对全国160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参与调查的1606名大学生中,89.23%的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网络,其次是学校教育、校园宣教活动等,各有68.06%、62.33%学生选择。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比较多元,但网络是最主要的渠道。
另外可以发现,家庭教育严重缺位,仅占21.92%,也是诸多渠道中比例最少的!!作为家长,真的那么放心自己上学的孩子吗?郑重呼吁:为了孩子,请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建起艾滋防治的第一道堤坝!
关于艾滋病,大学生希望了解哪些信息?调查结果显示,85.74%的大学生希望“了解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其次为想了解“艾滋病感染者生存现状与艾滋病有关的事件”“相关艾滋病知识介绍”和“最新艾滋病相关新闻报道”,各有70.86%、63.2%、58.16%学生选择。
图片
扩散!发生高危性行为或被艾滋病人侵犯后,可在72小时内自救!请把这个方法转给所有人!
艾滋病是有阻断药的!被艾滋病人侵犯后,2小时内及时进行预防性用药的效果最佳,阻断成功率在99%以上。随后成功率会开始逐渐下降,但72小时内仍有较高的成功率,被称为黄金72小时。
曾有媒体报道,一大学生在泰国清迈旅行的最后一天,准备体验当地特色泰式按摩,著名的女子监狱按摩店当天预约人满,就去了一家私人按摩店,结果不幸遭到流动按摩师(人妖,实为男性)的迷奸。回酒店洗了很久的澡,逐渐清醒后反应过来,自己有被感染HIV的可能,立马在网上寻求了老师的帮助,事发8小时后前往当地私立医院购买了一个月的阻断药物及时服用,成功阻断。
图片
图片
如果发生了高危性行为,需要的就是暴露后阻断。比如,“男同”之间无套性交,或者拥有多个性伴侣且无套性行为,就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高度危险性,如果及时按照疗程服用艾滋病阻断药物,可以有效防止感染艾滋病。
——哪些人需要服用阻断药物
有明确暴露史的人群才有必要服用。因为阻断药物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所以不能随便乱吃,有明确暴露史的人群才有必要接受阻断药物治疗,具体情况包括三种:与艾滋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发生没有安全措施的性行为;开放的伤口或黏膜组织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血液;被有艾滋病患者血液的针具刺伤等。
——2小时内服用阻断成功率达99%
什么时候服用阻断药物最好?其实,阻断药物的服用是有时间要求的。阻断药物的成功率随着时间的延后而下降,在2小时及时进行预防性用药的效果最佳,阻断成功率在99%以上。随后成功率会开始逐渐下降,但72小时内仍有较高的成功率,被称为黄金72小时。
——阻断药物要吃多久
阻断药的完整疗程一般需要28天。中途自行停药,会使得阻断效果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耐药的后果。所以,在决定服用阻断药物后,要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并与医生随时保持联系。
——阻断药物会有副作用吗
有。除了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恶心等,阻断药物也会对人体肝脏和肾脏造成一定的负担。所以,有明确暴露史的人群才有必要考虑服用阻断药物,而且必须要第一时间到传染病医院或疾控中心寻求帮助,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图片
请记住:
一定要坚持洁身自爱!
一定要记得使用安全套!
如果与疑似艾滋病人发生了关系,72小时内找当地疾控中心或大型医院服用“阻断药”,可以有很大几率防止感染艾滋病
最后给大家一个最重要的提醒: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不管读大学还是高中,切勿让你的冲动,毁了你的后半生!
(综合cdc信息站、医学硕博会、中国青年网、陕西疾控、北京疾控、东莞时间网、医学硕博会、中国青年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