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六院院长文卫平:探索研究型医院建设新路径

图片
秉承“三创三服”(创业、创新、创优,服务患者、服务临床、服务同事)的文化核心理念,扎根于开放创新的粤港澳大湾区,我院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定位于“成为患者求医的最终选择”。在我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文卫平看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是要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做高质量的科学研究。
一直以来,我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围绕重大疾病防治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打造协同创新一体化研发平台和临床技能培训基地,推动“研究型医生”培养,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研究型医院新路径。
搭建协同创新一体化研发平台
“科研不能只是为了发论文,更要转化为产品、技术,让病人受益。高质量的科学研究要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诊疗实践中,在临床发现科学问题,在科研中解决临床需求。”文卫平院长强调,医院科研与临床需求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解决临床需求是医院科研的根本目的,临床需求可以激发和引导科研的方向和重点,两者的互动与合作,可以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而促进医学发展和医疗实践进步。
今年6月5日,广州高新区管委会与我院合作共建的“协同创新一体化研发平台”系列揭牌仪式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举行。除由文卫平院长牵头申报并担任主任的医院首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体微生态与老年慢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外,“生物岛研究型医生创新转化空间”“广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材料创新合作平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新型生物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广东研究院临床示范医院”等协同创新一体化研发平台也一同亮相。
文卫平院长介绍,这些平台将重点围绕消化系统肿瘤、炎症免疫疾病和生殖医学相关疾病的全周期综合防治、全链条诊疗,立足解决临床生物材料应用、疾病早期诊断、创新药物研发等“卡脖子”技术难关,面向国际前沿领域开展新技术研发,让更多医学家、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得到迅速转化和孵化,真正运用到临床工作中,让广大老百姓受益。
图片
6月5日,“人体微生态与老年慢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揭牌,文卫平院长致辞
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医院非常重视科学性和全局性,即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性和全链条性上布局,从前端开始往后端逐步制定计划。”文卫平院长介绍。
专利技术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形式,作为科研机构,专利数量不够,就缺乏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力点。文院长谈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医院采取的第一项措施就是有计划地组织科研人员接受培训,逐渐增加科技成果数量,医院的授权专利从2016年的7项增长至目前的近250项。
第二项措施是完善评估标准,助推专利高质量发展。医院从2020年开始针对专利质量的提升做出了部署,从个人业绩评定、科室学科评估等方面,突出发明专利以及专利奖的影响力,提升科研人员对专利质量的重视度。在政策引导下,医院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在2021年开始大幅度增加,同时有2项专利入选“2021 生物医学领域高价值专利项目库”,专利质量提升显著。
第三项措施是通过政策和服务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医院在2020年底制订了成果转化实施办法,从政策上,赋予科研人员更多的科研自主性;在激励上,将科技成果的转化收益分配给完成人团队;在医院服务上,科研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和参与成果对接会,让科研人员有更多的机会对外交流。
“概念验证是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文卫平院长介绍,下一步,医院将聚焦概念验证和成果孵化,计划通过院内培育基金、医院-企业联合培育基金的方式,做好概念验证工作,孕育一批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进入“中试”和“孵化”,逐步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
创新发展医疗技术
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在文卫平院长看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于不断创新发展医疗技术和医疗安全保障,体现在疑难重症的诊断治疗水平,是扎根在诊疗实践中完善诊疗规范的能力。
“医疗行业的技术创新,一定是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前提,技术精进带来最明显的社会效益,也一定是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文卫平院长谈到,技术创新可以让医疗服务范围扩大,使更多地区的患者,尤其是部分农村和困难地区的患者从中受益;技术创新带来的医疗水平的提升,也能减少患者身体和经济上的负担;此外,技术创新还可以促进医疗服务和医学研究之间的良性循坏。
我院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建设,分层次进行学科布局,胃肠肛门专科、生殖医学等学科已具有全国影响力。医院胃肠肛门疾病诊治中心以结直肠肿瘤及肛肠盆底疑难疾病为龙头,带动普通外科、消化系统疾病学科群建设,着力攻克消化道领域的重大、复杂和疑难病例,直肠癌保肛术、保功能水平全国领先。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目前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生育力保存库并通过ISO9001认证;建立起6万人的新生儿筛查基因数据库和20万人的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数据库,规模排名全球前列;年取卵周期数近9000周期,规模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六。
推动“研究型医生”培养
探索“研究型医院”新路径
文卫平院长谈到,研究型医院建设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医院通过建立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科研项目管理、多学科交叉平台建设、完善研究型医生培养体系建设、建立具有六院特色的评估体系、牵头成立广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等方式,助推研究型医院建设。
以研究型医生培养体系为例,医院充分运用胃肠病学研究所、期刊中心、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以及医学创新研究院等大平台资源,开展研究型医生培训,进一步完善“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从临床医学人才金字塔的基底抓起,在规范化培训中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
文卫平院长介绍,医院从主治医师开始分流,结合学科建设需求,从各学科选拔临床与科研能力俱佳的优秀青年骨干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临床技能、科研素养和研究思维能力,在选送青年医务人员外出研修支持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在推荐选拔医师奖等项目人选、年度评优评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医疗推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多维度激励引导青年医生向研究型医生方向发展。
“未来,医院将结合高质量医学发展需求,加大力度引育一批生物信息学、医学统计学等相关领域的人才,带动医院培育一批研究型医生。”文卫平院长谈到,医院将通过研究型医生的培养和研究型学科的建设来推动研究型医院高质量建设,最终构建起“临床问题-实验研究-临床治疗”的全链条机制,形成医药结合、医工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研究与转化结合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责任编辑:唐小雨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