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箩筐和竹竿,这位卫生员怎么俘获3个全副武装的美国兵? | 红色印记

图片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留存珍贵历史记忆,挖掘地区红色资源,闵行区档案局(馆)、闵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展了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历史工作,2023年2月起走访区内10位抗美援朝老战士,进行采访和照片、视频拍摄,并制作成专题片《致最可爱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近老兵,聆听他们为大家讲述的动人故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赴朝后首战,至此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保家为家,血战沙场,无数志愿军在战场受伤,出现了医疗短缺的问题。
1951年1月,当时还是上海力行卫生学校三年级学生的阎汝昆响应国家号召,立即和50名多名同学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赶赴沙场。阎汝昆被分配到第九兵团20军炮兵师任卫生员,参与救死扶伤的工作。当时的他,年仅17岁。
虽然是卫生员,天职是全力以赴地救死扶伤,但也要随时准备战斗,故阎汝昆也是一位能打仗的战士。当时卫生队除了每人配发一个急救包外,还配发了4枚手榴弹。阎汝昆非常疑惑:上战场怎么不给我们发枪呢?跨过鸭绿江到达驻地之后,阎汝昆找到队长郝正霞要求发枪。这位12岁就参加红军长征的战士跟他说:“你不要小看手榴弹,它的威力很大,是给你应对突发情况的。你说你要枪,战场上到处有敌人丢弃的枪,但你要学会怎么使用武器。”后来在郝大姐的严格要求下,阎汝昆不但成了一名合格的卫生员,而且还学会了熟练装填炮弹,真的当了好几回火炮手。
“哪怕爬,也要把伤员背回去3年的战地生活,阎汝昆在火线上为了抢救伤员,曾经3次负伤。在他心里有一个强烈信念:哪怕爬,也要把伤员背回去。”
图片
阎汝昆
牢记使命,救死扶伤
长津湖战役是在抗美援朝战役东部战场中极为关键,但同样极其惨烈的一场战役。阎汝昆到达朝鲜的时候是1月份,“英雄冰雕连”事迹令人潸然泪下,但来不及过多地感伤,阎汝昆与战友便开展了冻伤战士的救治工作。
据阎汝昆讲述,当时气温降至零下40摄氏度,而他参与救治的9兵团将士们大部分是从祖国南方紧急调运过来的,连御寒衣被也没来得及更换。阎汝昆与战友们登上1071高地,亲眼目睹了242团五连仅剩的56名战友,都被冻死在岗位上。每位战友身上都挂满冰霜,手握钢枪,双目怒视着南方,仿佛随时准备冲锋……一幕幕场景在他的脑海中闪过。长津湖战役给了阎汝昆极大的震撼,当时还未成年的他似乎什么也不怕,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要救人!“你不打死敌人,敌人就要打死你!”阎汝昆激动地说道:“我们牢记这样一个原则,当时也是年轻,什么都不怕的。”
卫生员的战斗能力毕竟比不上冲锋陷阵的将士,即使是戴上红十字袖章,也极易在战场上受伤。有一次,战况正是激烈的时候,有位战士倒在了路面上,而当时,这条路的三面都被敌人封锁了。这时阎汝昆的师长用浑厚的声音命令他:“小阎,把那个伤员救回来!”即使当时内心是害怕的,但他依旧回答:“是!”阎汝昆开始思索,如此厉害的机枪扫射,自己怎么才能穿过去?他将身上的红十字袖章拿下来固定在旗子上,拿着旗子尝试穿过去。走到半路上,阎汝昆还是中弹倒下了,他感觉到有子弹射击到自己的臀部,但依旧没有放弃,决定慢慢爬过去,将伤员受伤的部位包扎,接着又用绳子将他绑好,慢慢拖回了安全的地方。
为了在火线上抢救伤员,阎汝昆在3年的战争生活中曾经3次负伤。在他心里有一个强烈信念:哪怕爬,也要把伤员背回去。
图片
战场立功,临危不乱
1952年4月,阎汝昆参加了熙川战役。他在美军已逃跑的废墟上寻找伤员时,意外发现雪地下有一箱用英文标注、上面有手形图案和“TNT”字样的美制手榴弹。整整48枚,完完整整的一箱,这可是我军最紧缺的弹药啊!当时,四面还有火正在燃烧,预计不到一分钟就会引爆炸弹。
为了防止手榴弹突然爆炸,阎汝昆找来一卷旧电话线,大约五六米长。他牢牢拴住箱子,先是扛在肩膀上,但马上意识到不对劲,当时到处都是特务,如果被看到扛着手榴弹,绝对会被攻击。这时,阎汝昆看到地上有副破担架,于是将背包里的被子拿出来盖住手榴弹箱子,决定拖着它离开。在全身伏在地上爬行10多米脱离险境后,他不顾左下肢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拖着约50斤的弹药箱开始往驻地跑,跑了约10几里路才终于到达司令部。因此事,部队授予阎汝昆一等军功章。后来,首长对他说,在一次近距离的遭遇战中,这箱手榴弹大显神威,消灭了100多个敌人,没有一个战友受伤,更宝贵的是,我方的火炮阵地也得到了解围和转移。
还有一次,阎汝昆参加侦查工作。那是在文登川战斗中,美军一处炮兵阵地挡住了我军前进步伐,指挥部决定端掉它,命令阎汝昆协助侦察员孙国富想办法抓两个敌方士兵探明敌情。领受任务后,第一步就先要搞定哨兵。但美军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用刀用枪都难以解决。怎么办?两人想出一招,带一小桶融化好的柏油趁夜悄悄摸过去,用浇上柏油的布像贴膏药一样突然捂住哨兵口鼻,让他不能、也不敢发声,然后再摸进帐篷,迅速将两个正在鸭绒袋里熟睡的美军拖了出来。结冰的道路很滑,所以他们拖着敌人也不觉得重。俘虏虽然中途惊醒,但因手脚困在袋里也无法反抗。抓到司令部一问,原来是主炮炮长和炮手。要知道,炮兵连没有炮长是很严重的事情。天亮后,敌人见炮长失踪,乱了阵脚,企图逃跑,又被我军来个“马后炮”,一下子缴获了30门榴弹炮。因为这件事,阎汝昆荣获三等功。
图片
急中生智,保家卫国
1951年4月,在结束了一场艰难的战斗之后,部队开始休整。不打仗的日子里,阎汝昆开始帮助伙房的炊事员做饭。每次做完饭之后,都需要几个人将饭菜送到部队驻地去。那次,阎汝昆带领3位炊事员——两人抬一筐窝头,一人挑两桶菜汤,阎汝昆提一筐餐具,4人行走在山路上。突然看到前方大约100米处有几个头戴钢盔、身背冲锋枪的美国士兵,而我方当时除了阎汝昆身上有一把手枪之外,其余3人均没有武器。双方对峙之时,阎汝昆急中生智,把装食物和餐具的箩筐堆起来,把抬箩筐的竹竿架在上面,假装是门小钢炮,他想借着天色较暗,能蒙骗、唬住敌人。阎汝昆用韩语冲敌人大喊:“放下武器!”几个美国士兵被吓到,马上跪倒在地上,将冲锋枪举过头顶。阎汝昆见状边喊“不许动!”边迅速上前,把美国陆战队的标配——3支汤姆逊冲锋枪、马牌手枪和匕首统统缴获过来,再卸下子弹夹,将他们押解到司令部。后来一审讯,原来是3个迷路的逃兵。阎汝昆很庆幸骗过了这几个美国士兵,如果是硬碰硬的话,我方必定会吃亏。
抗美援朝的战役打得很不容易,回忆起以上这些往事,阎汝昆感慨万千。那年一起去朝鲜的有38人,最后回国的却只有12人,其余的或失踪或战死,而那些,都是当年和他一般大、十几岁的孩子。连队长郝正霞,也在后来运送物资的过程中不幸牺牲。说起这件事,阎汝昆非常伤心:“郝大姐把我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表示,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志愿军还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怕死。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向世界强调自己的态度;雄赳赳,气昂昂,这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向世界展现自己的雄姿。一场确立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战争,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如今,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但在走向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依旧需要老兵们当年的勇气。
图片
(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