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AIGC应用被苹果中国区下架,国内监管新规生效在即 | 最前线

作者 | 周愚
编辑 | 邓咏仪
在国内大模型的“百模大战”打得如火如荼、AI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之际,其背后的风险问题引发了全球各国的密切关注。
国内监管的脚步也在快步跟上。
8月1日凌晨,苹果中国区应用商店集中下架多款AIGC应用。两周后的8月15日,此前通过的《生成式AI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即将正式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科大讯飞在6月29日上线的,搭载国产大模型的“讯飞星火”App,也位列此次下架之中。不过,8月1日晚间,科大讯飞表示,此次下架原因是升级优化。
36氪于今日(8月2日)在苹果应用商店中尝试搜索该App,目前已经恢复正常下载。
据《科创板日报》从接近监管部门的权威人士了解,《暂行办法》是相关App下架的主因,这些App在数据采集和使用环节还不够规范。
该人士还表示,这些App存在非法采集、利用信息数据,数据出境等风险问题,如果要重新上架,未来预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本次许多AIGC应用的下架,也与接入GPT等境外大模型有关。
一位相关APP开发者收到的苹果审核信息显示,应用在中国App Store上无法使用,是因为包含在中国属非法的内容。“DST(深度合成技术)必须满足在中国运营的许可要求,包括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得许可证。根据我们的审核,您的应用与ChatGPT相关,但没有获得在中国运营所需的许可证。”
图片
网传相关APP开发者收到的苹果审核信息。
已经生效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要求,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需要进行备案。
而即将生效的《暂行办法》也规定:提供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需要进行备案。
目前,GPT-4、Midjourney等境外大模型并没有在国内有关部门进行备案。市面上的许多应用,如果通过接入这些大模型提供服务,将无法在中国继续正常使用。
此外,考虑到监管对生成式AI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这些境外模型能否在国内获得许可,也有待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