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产折叠屏很好,我还要推荐三星Galaxy Z Fold5

用个不恰当的比喻,三星Galaxy Z Fold5(下文简称Z Fold5)用起来有些像iPhone。
相比近两年进步巨大的国产折叠屏,三星显得有些“平平无奇”。但对于全球市场而言,2022年三星在折叠屏市场的份额达80%,位居第一,国内也有16.5%,仅次于华为。
图片
三星能攫取这么多的市场份额,有来自用户的肯定,更重要的是产品体验和形态的稳定。每代产品看起来变化不大,实则都保留了非常高的“体验下限”,以此为基础再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升级。
这样的策略可能会让产品看起来新意不足,但很难说它不好用,这也是三星手机和iPhone最像的地方,刚刚发布的Z Fold5就是一款这样的折叠屏手机。
外观变化不大,内部焕然一新
如果将Z Fold5和前代摆在一起,乍看之下很难看出两者在外观上有什么实质性变化,直到看到手机底部。
图片
Z Fold5在外观上最大的变化,就是折叠时终于可以完全闭合,追上当前国产折叠屏手机的水平。这个问题的解决得益于三星这次换了一根新铰链。
在不影响防水和悬停的前提下,Z Fold5采用了新一代超闭合精工铰链,这根铰链实现弯折效果与国产折叠屏手机普遍使用的水滴形铰链一致,两块盖板能紧密贴合,减少灰尘进入内屏的几率,同时有效分散外部冲击的同时,提供更好的耐用性。
图片
只是三星作为最早研发水滴型铰链的厂商之一,早在2016年就获得了相关专利,直到现在才将其运用到量产产品上,确实让消费者等太久了。
有一点要注意,Z Fold5的闭合并不是无缝隙的,它在内屏正面面板的上下两侧各放置了一个垫片,相当于人为地留出了一点点缝隙,国产折叠屏手机则没有这类设定。
三星这么做的原因,应该是避免完全无缝隙贴合后,产生静电导致闭合后吸力太强,不方便用户展开手机。这也是个痒点问题,无缝隙的贴合塑造了一个精致的外观,但展开时,特别是头几次使用,用户需要用不小的力度才能掰开内屏。
有这些小巧思,加上三星对铰链一直以来出色的调校,让Z Fold5的铰链使用手感更为轻松和舒适。即便手上有汗,无法与金属中框形成较大的摩擦力,也能以较小力度展开手机。
图片
左:Z Fold5 右:采用水滴铰链的国产折叠屏
新一代超闭合精工铰链采用的是双轨式集成铰链结构,这种铰链在展开或折叠屏幕时,可以让转轴在铰链内部自行滚动,大幅度减少屏幕上的折痕。对比目前使用水滴型铰链的国产折叠屏手机,Z Fold5的折痕表现已经与国产很接近了。
尽管折痕是“用的人不关心,不买的人最在意”。但折痕对内屏观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较深的折痕引起的屏幕反光,一个更加平坦的内屏绝对是有意义的。就这点而言,Z Fold5的升级对得起“焕然一新”这个词。
新铰链带来的另一个改变是更轻的重量和更薄的厚度。之前Z Fold4使用的分体式的U型铰链,由三个部分组成,这样设计可以有效降低铰链重量,比同期的一体式水滴铰链轻了近4g。
Z Fold5的铰链与同期水滴型铰链相似,一体化程度大大增加,但在调整了铰链结构之后,手机重量和厚度较前代有明显下降,重量轻了10克,折叠厚度最多减少2.4毫米,展开厚度减少0.2毫米。
图片
单看重量和厚度,Z Fold5与一直在追求轻薄的国产折叠屏手机还是存在差距的,不过好在它的配重做的非常出色,手机中框也做成了直角,尽管这样没办法让手机做的更薄,但对比常见的圆形中框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有效降低对手部的压迫。这也是为何单手使用这部253克的折叠屏手机(展开形态)时,没有显著的坠手感。
Z Fold5在更换新一代的铰链之后,观感和使用手感较上一代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折痕和闭合状态下的缝隙改善非常多,Z Fold系列到第5代终于达到了一个趋近于完美的状态。
新平台能畅玩《原神》了
Z Fold5搭载第二代骁龙8 For Galaxy,这是该机另外一个变化比较大的点。在《原神》测试环节,开启游戏的极高画质和60帧模式,测试内容包括跑图和战斗,手机端“游戏性能实验模式”,这个模式会进一步提升手机的性能释放,但是功耗和温度会有所上升。
图片
30分钟连续测试后,Z Fold5平均帧数为57.7帧,渲染分辨率1284 x 1069,游戏帧数出现一点波动,总体比较平稳,较上代进步非常明显,是现在旗舰手机运行《原神》的主流水准。
对于折叠屏产品来说,一般为了支持大屏的长时间使用,性能调校会偏向续航,对游戏体验的要求自然也不能太高,三星能有这样的表现还蛮意外的。
图片
Z Fold5的游戏画面
不过,Z Fold5的30分钟游戏功耗有些偏高,达到了9W。三星的策略是比较激进的,超大核平均频率1.3GHz,四个大核的频率基本稳定在1.7GHz,但可惜三星的GPU使用率偏低且频率也不算高,没有很好地参与到游戏渲染,以至于最终游戏画质和帧数还有提升空间,功耗偏高。
图片
这种策略多多少少会影响到日常使用,比较直观的就是当Z Fold5后台运行多个App或长时间使用某个App时,加上三星激进的高刷策略,手机会有较为明显的发热现象。只是热源在摄像头右侧,位置较高且避开了双手握持区域,不会影响正常使用。
但就Z Fold5面向的人群来说,三星最好还是在之后版本中优化一下性能调度策略,对于第二代骁龙8这样的芯片,它的性能和功耗做到兼顾游戏与续航是没有问题的。
图片
除了第二代骁龙8 For Galaxy,其余配置参数与前代基本一致,一样的4400mAh电池,25W快充,支持无线充电;后置5000万像素广角摄像头,1200万像素的超广角摄像头,以及一颗 1000 万像素的长焦传感器,支持OIS和3 倍光学变焦,外屏前置1000万像素摄像头,整体表现与上代相当,续航表现则会稍好一些。
一块必须给好评的好屏
屏幕素质是三星手机最不需要担心的部分。
Z Fold5内屏为6.2英寸,分辨率2316 x 914,内屏尺寸为7.6英寸,分辨率2176 x 1812,内外屏均升级成三星第二代AMOLED屏幕并支持最高120Hz刷新率。
图片
不同的是,Z Fold5的内外屏峰值亮度从前代的1300和1500尼特均提升到1750尼特,高亮度模式的亮度也从1000尼特升级到1200尼特。
更高的亮度意味着更好的观影效果,还有更强的阳光可视性。Z Fold5的发布时间点正逢夏季,户外的强光不会对屏幕正在显示的画面造成显著影响。
Z Fold5的屏幕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它的通透。折叠屏的内屏由于物理性质,看起来会像蒙了一层雾,虽然分辨率很高,但实际观感就是不够清晰,屏幕底噪较为明显。但Z Fold5在这点上表现就会好很多,屏幕无明显噪点,亮度均匀,色彩准确,观感干净通透,有那么一瞬间让人感觉像是在用直板旗舰的屏幕,这也是三星折叠产品的优势之一。
但我认为三星“鲜艳”模式下的屏幕色彩过于鲜艳,加上更高的屏幕亮度,长期使用可能会有一点不适感。如果你有类似的感觉,推荐将屏幕模式改成“自然”,柔和的色彩对眼睛会友好很多。
图片
Z Fold5的内屏依旧前置了一颗400万像素的屏下摄像头,效果与前代产品一致,纱窗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变化不大的不只是屏幕参数,还有屏幕比例。
Z Fold5的外屏与前代相同,是一个偏长的屏幕比例,导致外屏能够显示的信息量不及国产折叠屏。同样因为这块偏长偏瘦的外屏,它反而能实现单手操作,也变相提升了内屏的使用价值和时长,至少在这部手机上,我会更倾向于打开内屏使用,外屏更像是为应急而存在,比如快速打开乘车码,付款码等。
图片
三星内外屏的屏幕比例见仁见智,有的用户应该会喜欢这种单手操作外屏的感觉,但如果用过其他国产折叠屏,那么外屏的显示面积和比例还是需要适应的。但Z Fold5的屏幕素质、观感、显示效果延续了三星一贯的高水准,这也是它领先市面上其他折叠屏的地方。
适合单手使用的折叠屏
Z Fold5预置One UI 5.1.1,这套系统在折叠屏上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适合单手使用。
图片
当你在手机上启动某个App时,屏幕最下方会有一排任务栏和安卓标志性的”三大金刚键”,为了方便用户单手使用,将按键放置在屏幕的右下角,也可以通过设置放到左下角。通过单手控制这几个按键,就能完成对整部手机的基本操作。
Z Fold5也保留了手势操作,但三星这种通过导航栏实现的手势远没有按键操作直观,我还是推荐使用按键,简单直接也更好上手。另外,这代的任务栏有所改进,可以让用户快速切换常用应用。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个场景,你正在使用Z Fold5全屏使用某个App或玩游戏,这时候微信消息来了,除了可以用小窗回复,也可以通过底部的任务栏直接跳转到微信。这个功能效率非常高,直接跳过原先很多手势操作。
图片
点击App顶部的导航条,可以选择将App小窗化,分屏和全屏,已经小窗显示的App还能通过顶部导航条调整透明度,降低对主屏幕视野影像。
我认为三星的这套逻辑对国产的折叠屏手机、平板这类大屏产品依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用户为什么一定要用手势,不能用按键,各家手势操作都有所不同,但安卓三大金刚键的逻辑是固定的,基本只要用过安卓手机,就能明白按键的操作逻辑。
图片
Z Fold5也有比较复杂的手势操作,但三星将其都放在实验室功能里,需要用户手动开启才能使用,从这里就能看出三星对手势和按键的态度了。
图片
在大屏适配上,基本常用App包括微信、QQ、地图、视频、新闻都有针对大屏进行适配和布局调整,当前版本主要还是购物类App,比如京东、淘宝、拼多多尚未适配。
图片
未适配,仅商品图就几乎占据整块屏幕
图片
强制开启分屏后效果
三星也提供了解决办法,在高级功能—实验室——应用程序分屏视图,可强制被勾选的App进行分屏,实现类似平行视界的效果,显示一个App的多级界面,规避适配空白。
不过One UI 5.1.1也不是没有槽点,比如应用接力。在内屏打开某个App时,合上屏幕自动锁屏,而不是让外屏接力继续显示App,即便解锁显示的也是桌面而非之前打开的App,但反过来却又是可行的。
由于内外屏PPI不同,内外屏切换应用时会导致显示变形。例如正在使用内屏启动《原神》,将屏幕合上,再从外屏打开时,游戏画面就会出现变形,建议固定内屏或外屏玩。
一个“保险”的选择
严格来说,Z Fold5的升级不算大,主要是更换了新铰链和搭载第二代骁龙8 For Galaxy,其他维度除了一些细节提升,实际表现相比前代基本保持一致。
但对于三星来说,这样的产品策略恐怕才是正确的。三星和苹果一样,是同时面向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顶级厂商,它们推出的厂品最重要的是高质量且长期的稳定,以此为基础再去考虑要做哪些升级。
图片
Z Fold5基本消灭缝隙实现了折叠屏完全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形态,以此再去追求巨大的创新,那种隔代产品间剧烈的改变对三星来说是不太可行的,也是三星每代产品大多只完善细节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才说,Z Fold5用起来有些像iPhone,它或许无法满足你对科技巨头的超高预期,但是能够给你足够优秀和稳定的使用体验。当你遇到难以抉择的折叠屏困恼时,三星一定是那个保底的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