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送凉意,荷花满院香

此时,我真的想用竹筒将这夏日的晚风盖住,寄给诸位。
白昼里,高柳咽蝉,菡萏低眉,油柏路盛着热气延展进黝黑的隧道。艳阳高照,宛似火舌舔舐地面,热得人快疯掉。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
独倚胡床酒初醒。
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
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
——宋·刘光祖《洞仙歌·荷花》节选
太阳西昃,晚风不知何时趟过了院落,它含住了满口烫气,击退炎热,密密匝匝携来了满院清凉。待星子坠落在泼墨般的苍穹之上,待月华投下皎洁似雪的月光,这时人们才敢外出纳凉。
图片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秦观《纳凉》
此时,夜是惬意的。白日蔫耷耷的荷花此刻沐浴着露珠重新振作了起来,经风惹过,吐出雅致的清香。
文人撑着手杖漫步其间。这时的天早在徽墨里滚了一圈,乌漆麻黑的宛若遗忘多年未擦的玻璃,密密麻麻的污渍,斑驳的令人看不清窗外的景。好在月光皎洁,不至于看不清地面。
他继续走着,晚风从垂地绿柳间拂过,柳条轻动,划破如鉴的水塘,勾起连串涟漪。终于,文人寻到了一纳凉好所在,华丽的桥梁旁,绿荫摆摆,簌簌响动,最是凉爽。于是乎,他倚靠在胡床上,耳畔闻笛声悠悠,鼻端嗅莲花淡雅芳香,异常满足。
图片
夜里,万物都隐匿在浓厚的黑气里,辨不清方向。可是我觉得只有在夜里,我们的五感才能真真正正被利用起来。孟浩然真的只有在夜里才写得出《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如果在白日,他根本不会感察到“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艳阳的灼烧会令万物都置身于热气里,我甚至怀疑白昼里我们是闻不到味道的,因为一出门身体便为我们感觉到了热气,然后鼻子被身体影响,自动的便将外面的味道归纳于灼烧的味道,一旦被此味道所牵扯住,那么荷花的香气,绿竹的淡雅气息,完全无法捕捉到。
夜里,天地间黢黑一片,眼前唯有虚影摆动,模糊难辨,白日被忽略的嗅觉、听觉便在此时发挥了作用。不需瞧见,便知风送来的是荷香,而唯有万籁俱寂,才能听到竹叶滚动露水坠地之声。无须触摸,我们的皮肤便为我们享受了月光的普照以及清风的流泻。这般静籁,只有凉爽的夏夜里才能感知到。
图片
夏夜里,风卷过最多的便是荷香,若身在荷池里,学着清照“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那么回家后,衣裳也沾染了荷香。或者凭栏远眺,将自己放置于荷花池之外,赏辽阔水面菡萏连、菱角莲花交错开,阵阵香气追着风的脚步,盘旋上雕栏玉砌,绕着楼阁,再次来到诗人的身边: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首》其一 
不过随着晚风而动的不单单只有荷香,还有槐花香以及稻花香。
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
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
寂寞挑灯坐,沈吟蹋月行。
年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
——唐·白居易《夏夜宿直》
入夜后,庭院寂寂无人,松风生起,布满整个院落,凉意渐起。此时,阒然无声,静寂的连松子落阶声都能听见。静寂的夜遇上了寂寞的人,便绘出了幽静的景。
为何会没有人陪呢?因为已经后半夜了。露水滋生,月亮西沉,槐花的甜香沾染露水愈发馥郁起来。此夜,文人因值班而无比孤寂;此夜,文人沉溺在年华衰老的无趣里;此夜,皓月撒霜,槐花吐芬,意趣油然而生。
图片
若说起稻花香,脑海里自然而然浮现出的便是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曾经学过辛弃疾的不少词篇,譬如两首《永遇乐》《水龙吟》《菩萨蛮》以及这篇《西江月》,当时不曾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便不喜其词。认为其词晦涩难懂,用典之繁多借助注释也只能做到一知半解,认为其只会掉袋子般卖弄学问。等稍微学了点知识后,我重新将目光凝聚在以往看过的那个落日楼头。
断断续续嘶鸣的鸿雁声凄苦地已然能刺破长天,而北方的烽燹早烧遍了荒原,朝廷求和,偏安一隅。欲使长枪缚苍龙、欲使战马踏金兵的战士此刻却报国无门,他什么都做不了,落日余晖里,能做的也只能是“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落日余晖拉长在我眼里,我似乎触摸到了那个男人的孤寂。
图片
于是我也知道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写作背景,婉约清新的词风让人又了解到辛弃疾的令一创作风格。
笔下的景物足够令人欢喜,朗月、疏星、稀雨,喜鹊、夏蝉、鸣蛙,稻花、清风、茅店,如此多意象组合,却不叫人感到杂乱。作者和谐地将所有村野中的平常景致镶嵌在词篇里,等它们井然有序地排列后,清风便会裹着稻花香气冲破书页来到我们身边,我们能感觉这夜是寂静的,唯见皓月与疏星,我们也能感觉这夜是热闹的,小动物们早已在田间奏起质朴的乐章了。
可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却是辛弃疾被贬后所创,他在江西闲居,无事可做,自然是痛苦的。不过当他走在田埂上,闻见潺潺溪流叮咚于石缝中,望见静夜松间露出的清冷微月,我想他还是被安抚到了吧,不然为何下笔会如此温柔。
夜寂,清风仗着无人夜行千里,将摆脱骄阳桎梏的花香送往每个地方,皓月当空,任性地将满身的光辉与清凉洒向世间一切罅隙。这是一场极好的夏夜。
-作者-
盈昃,一个爱诗词、爱江南的人。幻想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愿望是“一生好入名山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