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让更多经营主体“青山常在”

各类经营主体是我国经济运行的“细胞”,直接感知经济环境、市场温度,其数量变化是观察我国经济驱动力的“风向标”。3月30日,江苏成为全国首个个体工商户在册总量破千万省份。截至6月底,全省实有各类经营主体1444.7万户、同比增长5.3%,经营主体总量保持高位稳增。
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经营主体总量高位稳增,反映出江苏经济景气水平的回升。同时,经营主体量的增长也伴随着其质的优化升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企业大量涌现。江苏省经营主体质量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级各部门为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努力。无论是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还是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实施、优化市场监管方式、优化政府采购管理,抑或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一项项措施的出台,都是江苏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的有为有效之举。
规模庞大的经营主体,是我国经济韧性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中国经济之所以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众多经营主体的汇聚和壮大。以带动就业为例,1444.7万户经营主体,意味着可提供数以千万计的就业岗位,这对拥有8500万人口的江苏来说至关重要。经营主体的萌芽、破土与壮大,能够有效增加就业、推动创业创新、繁荣经济,有力承载起江苏省经济基本盘。
江苏产业基础坚实、营商环境优良、创新创业创富空间巨大,经营主体在苏发展可谓如鱼得水,体现为量大面广质优。尽管如此,我们也应看到,江苏在培育更多经营主体、夯实经济基座上依然任重道远。从企业自身看,全省个体工商户约占经营主体总量的70%,是江苏经济“家底中的家底”“基本盘中的基本盘”,这些个体工商户连同部分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还不够强、生命周期短,相对较为脆弱;从外部环境看,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其回升向好态势需进一步巩固,要持续培植市场沃土、确保经营主体市场信心和预期持续恢复,有关部门需提供更多“阳光雨露”。
广大经营主体是江苏“经济强”的基座,是江苏需要倍加珍视的战略资源。要让经营主体“看好江苏”成为常态,持续巩固经营主体总量增长态势,就要以真金白银为企“供氧输血”,进一步落实助企纾困的减税、退税、降费措施,帮助经营主体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经营负担;要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为经营主体放权赋能,一视同仁支持国企、民企、外企发展,坚决捍卫市场公平;要坚持需求端发力,解决需求不足等突出问题,为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创造良好条件。要急经营主体之所急,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让更多经营主体“青山常在”、竞相涌现,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为经济发展进一步恢复元气、增加底气、保持生气注入新动能。(韩宗峰)
来源:新华日报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