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姐不港:讲塑料粤语还能当香港小姐吗?

图片
七月份,2023年香港小姐竞选拉开帷幕,经过海选和终极面试,选出了17位候选佳丽。
图片
▲图源网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海选中近半数佳丽来自内地,而不少候选佳丽的粤语水平更是引发港媒和网友的一番辣评……
01
港姐海选,粤语水平一言难尽
在海选阶段,通过佳丽和媒体对话的“三言两语”,我们就能发现不少佳丽的粤语说得并不标准。
例如大热的江苏女孩王怡然,因其神似cute版阿Sa的外貌和香港浸会大学的高学历而备受关注。
当记者询问她的就读专业时,王怡然先是用英文回答,后用蹩脚的粤语补充道“不知道用广东话怎么说”因此有网友曾调侃:“美貌让你入围五强,粤语不流利止步三甲,建议粤语速成。”
图片
▲图源网络
面对大家的评价,王怡然在社交媒体上大方回应,表示不会粤语确实有点心虚,也妨碍了她的表达,但自己会英文和普通话都讲得很好,只要能用粤语回应的问题都会尽量用粤语去回应,会好好练习粤语。
图片
▲图源网络
另一位候选佳丽,从事金融业的23岁东北女孩Cecilia,虽然已有六年的在港经历,但平常交流以普通话和英文居多,在采访中直言自己的粤语水平“麻麻哋”。
图片
▲图源网络
到了终极面试环节,候选佳丽的粤语状况依然让人“大跌眼镜”。
当被问到如何向外国人介绍丝袜奶茶时,选手周婷一开口就是用普通话输出,夹杂些许英文,全程没有用粤语表达
图片
▲图源网络
据我们统计,终极面试环节一共26位佳丽,其中有9名参选者的粤语讲得不标准,占比近4成,还有3名佳丽直接使用了普通话或英文回答。
图片
▲图源网络
实际上,关于港姐讲不好粤语的现象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
2020年,混血儿谢嘉怡成为港姐冠军也曾引起争议。外国长大的谢嘉怡一直以英语为母语,比赛期间粤语讲得“不咸不淡”。
甚至在后冠加冕绕场一周时,因为听不清楚工作人员的粤语指示,差点直接走进后台离开,令人啼笑皆非。
图片
▲图源网络
去年,入围五强的内地选手徐麟,也在问答环节表示听不懂粤语提问,把“天堂美食节”听成了“天体美食节”。
近年港姐舞台上,粤语讲得不灵光的佳丽越来越多,令众多网友感叹“港姐不港”……
02
参选香港小姐有无粤语门槛?
香港小姐的粤语水平参差不齐,主办方和网友们对此各有看法。
首先,主办方TVB对于粤语水平没有硬性要求。根据TVB官网,香港小姐参选者具备八大条件,其中对语言,或者说粤语水平,并没有明确要求。
图片
▲图源网络
TVB高层乐易玲也曾表示,不会把设定“港姐”门槛为选择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香港出生去外面读书,举家移民回来竞选,抑或是内地出生在香港长大都可以参选。”
“港姐”大会统筹经理何小慧则表示,如果内地选手想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可以在竞选中使用普通话,不过主办方对粤语也并非毫无要求,如果选手粤语不好的话,会考虑其能否快速学会。
总的来说,TVB对于港姐粤语水平的考量相对来说较为宽松。
图片
▲图源水印
另一边,网络上的意见却是各执一词。有网友觉得,竞选香港小姐并非参加语言考试,没必要对佳丽的粤语水平太过严苛。
图片
▲网友观点
不过,反对的声音似乎有盖过之势。有网友评论道:“入乡随俗,粤语都讲不好、沟通不顺的话,就没必要上赶着去选港姐。毕竟港姐是要代表大湾区的,讲塑料粤语的港姐难以想象。
图片
▲网友观点
正如上世纪香港流传的一句话:“能代表香港的,不是尖沙咀的钟楼,不是太平山的老衬亭,不是海洋公园,也不是大富豪夜总会,而是香港小姐。”
根据以往经验,香港小姐的优胜者会与TVB签下合约,在日后以大使的形象,履行香港小姐的职责,向外输出香港文化并进行相关的公益活动。或者参与TVB剧集、综艺等节目的拍摄。
图片
▲图源网络,2022香港小姐慈善晚宴
更有网友指出,港姐不会粤语只是一个侧面,反映了香港本地参赛者越来越少,内地或海外参赛者的比例越来越大。
大部分非粤语母语的佳丽,并没有在香港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她们对香港的了解又有多少?如果对佳丽的语言或生活背景没有任何要求,那么港姐和其他选美比赛又有什么区别呢?
03
为什么近年来“港姐不港”?
近年来“港姐不港”的现象愈加突出,今年某港媒更以“过江来港挑战港女竞逐后冠”作报道标题。那么为什么参加香港小姐竞选的内地面孔越来越多呢?
图片
▲图源网络
首先,在回归后,香港与内地关系日趋紧密,一定程度上导致内地人口加速进入香港,造就了“港生一代”。
2002年1月1日起,内地“香港游”配额限制正式取消,涌现出“港生一代”——父母来自内地,自2001年以后在香港出生的孩子自动获得港人身份,香港学者称其为“TYPE II Babies”。《南都周刊》数据表明,2001年至2008年,“港生一代”从620人增至25000人。
拥有香港户籍为其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了更多的便利。
图片
▲图源网络
第二,香港高等教育阶段各个学位层级的非本地学生数量,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从2006年到2016年,前往香港进行高等教育的内地学生人数从5754人上升到11891人,到2022年,申请人数网传已接近4万,香港城市大学公布数据表示,研究生申请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翻超一倍。
根据香港小姐的参赛要求,报名需要有“香港身份证”,指的是永居身份和非永居身份。意味着,从小在内地生活但拥有港籍,或者来港读书工作的港漂的女生都有参选港姐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有大批香港高校就读经历的内地参加者的原因。
图片
▲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香港本地女性对于参加香港小姐的兴趣减淡,也是“港姐不港”的重要原因。
选美,不再是女性想要立足社会甚至跃升阶层的唯一出路。实际上,TVB在1973年接手举办香港小姐,当时香港女性所得到的教育和工作机会普遍比男性低。参加选美从而实现社会阶层的跃升,成为了当时不少女性的梦想。
但当今,香港女性受教育人数不断攀升,从政的女性(以晋升首长级职务为准)更是在回归二十多年间翻了8倍,可供选择的职业也在不断增长,无需要再靠“选美”,也能自食其力、改变命运。
图片
▲图源网络
另外,对于那些想进入娱乐圈的素人来说,成名的渠道同样更加丰富,江河日下的TVB亦不再是最佳平台。
港姐连年下滑的节目收视率便是例证,巅峰时期港姐竞选的收视率曾超过40点,近年来收视率却徘徊在20-30个点之间,而最新的“2023香港小姐竞选终极面试”最高收视仅16.6点。
另外,本届港姐海选只吸引了89位面试者,相较往年近200位选手数量明显下降。
图片
▲图源网络
况且,传统电视行业现在更难与网络媒体的影响力相提并论。在网络视频平台如此发达的今天,想要成名,有美貌、才艺、会演戏、能搞笑,就能自己拍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实现成名。
正如去年港姐五强选手陈铭凤,她本身就是抖音上小有名气的博主,拥有180多万粉丝。一些内地网友表示“为了cherry才去看今年的港姐”,她的网红身份为去年比赛带来了不小的话题度。
今年海选阶段,23岁的湖南女孩在面对网友对其粤语水平的质疑时表示:“我就是想要蹭热点很难理解吗?咱们是做自媒体的,摆在我面前的香港小姐热点,我能不追吗?
图片
▲图源网络
可见,对于部分选手来说,夺冠并不是主要目标,她们更希望通过参选增加网络曝光度。
在这个造星、毁星都很快的时代,“港姐”的存在不再像以前那么特别。港姐这个文化符号的衰落,也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