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三千年幻想成真 开启东方文化“封神”记忆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闫千慧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8月5日14时23分,2023年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140亿。其中神话题材电影《封神第一部》上映后广受好评,截止今日累计票房破十五亿!作为中国首部国民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的开篇之作,以其震撼视效开启国民“封神”记忆。
三千年幻想成真,“朝歌、西岐、质子、西伯侯、姬发、姜子牙、苏妲己…“这些自带神秘与玄幻色彩的文字如何理解?看我们自己的神话大片,在奇幻意境中,体会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
“封神”记忆——“武王伐纣”是怎样的历史事件?
《封神三部曲》改编自明代长篇小说《封神演义》,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以中国著名的历史事件“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建周灭商。
武王伐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给了后世“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重要启示。
图片
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朝歌。
“封神”记忆——纣王的本名叫“殷寿”?
《封神演义》原文记载: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寿王。“殷寿”只是原著的名字,并不是历史上纣王的真实姓名。
历史上的纣王,本名子受,别名:帝辛、辛、受德、殷辛、后辛等。他在位时,商朝的都城位于殷(今河南安阳)。《史记》记,辛是帝乙的小儿子,帝乙逝世,辛继位,这就是帝辛。“纣王”也不是他真正的帝号,是后人加给他的谥号,意思是“残义损善”,因其暴虐,天下称之为“纣”。
图片
影片中纣王的扮演者是“初代顶流”费翔,剧中的“纣王”,剧组的“卷王”,获得观众好感。
“封神”记忆——勤政爱才的西伯侯姬昌会卜卦?
历史上的周文王姬昌,重视农业,广罗人才,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有人认为其创《周易》,成为也有人质疑。虽没有确凿的证据肯定作者就是周文王一人,但可以推断,周文王在《周易》成书的过程中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易》是中国最早的经书,是诸子百家之源,导引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轨迹,影响了后代的文化发展机制,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
图片
西伯侯姬昌的扮演者是中国国家级优秀演员李雪健老师。“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唤醒了“武王”姬发,同时在观众心里久久回荡,是全片中印象最深刻的台词之一。
“封神”记忆——历史上周武王姬发有做过质子吗?
周武王姬发(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约前1056年,文王崩逝,姬发继位,号为武王。约前1046年,发动牧野之战,商灭周兴,被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
《封神第一部》剧本改编创新引入“质子”设定,从原著以姜子牙为主的全知视角,改成以青年姬发为代表的成长视角,使青年观众更容易产生共情,成为一部符合中国价值观的家国主题片。
图片
新生代“质子”演员们颜值在线,表演可圈可点不拉胯。将寻心问路不负凌云志,少年英雄追风逐梦的心路历程刻画的丝丝入微。
“封神”记忆—— 姜子牙是真人还是神仙?
三千年的上古文化中,诸多文字词汇自带仙风道骨之感。比如一提到姜子牙,许多年轻观众会想:“他是神仙?”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姜太公、太公望、吕望等。据史料记载,一般认为其出身地在今山东东部黄海之滨的日照、莒县一带。
时有“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之言,足见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是商朝末年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西周开国元勋,是中华民族创立韬略理论开山鼻祖。由于其在历史上具有全智全能的人物属性,在中国文艺舞台上被塑造成“高、大、全”的形象,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
图片
影片中姜子牙和杨戬、哪吒组成的“土味地三仙”三人小分队,深受观众的喜爱。
“封神”记忆——何谓朝歌?西岐又是哪里?
朝歌:别名沬乡、沬邑,商城后期的一座重要城池,故址位于今河南省鹤壁市。“牧野之战”就发生在朝歌城外。朝歌遗址已有三千年历史,曾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西岐:小说中西伯侯姬昌的家乡,历史原型为炎帝的生息之地。西岐一直是周王朝的国度,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现在的周原遗址位于陕西宝鸡市岐山县境内。
图片
影片中场景设计精妙绝伦,剧组走遍20余省、上百个人迹罕至之地,寻找中国独有的上古美感。
“封神”记忆——那些古典华美的乐器你都认识吗?
“殷寿击鼓、妲己跳舞、伯邑考吹笛”影片中最有力度的情绪升华点之一,击鼓的节奏,舞蹈的魅惑,在激荡蛊惑的氛围中,作为西伯侯长子的伯邑考,按自己的节奏,笛声清幽镇定,理性与正直。短短一句:“我愿替父认罪,听凭大王处置!”承上启下的剧情,两匹雪龙驹,一匹给父亲,一匹给弟弟,他却留在了朝歌。人性至善,格局之大,观众为之动容!
影片中,殷寿的鼍(tuo)鼓和伯邑考的箎(chi)在鹿台上交相辉映。封神的音乐制作团队,从河南、湖北省博物馆中展出的商代文物中,通过专家考据、出土文物的形态,结合电影叙事需求,将这些早已失传的古代乐器,进行设计制作再仿制。
图片
“封神”记忆——影片中的妲己、雷震子是人?是妖?
苏妲己,确有其人。己(妀)姓,字妲,苏氏部落女,有苏国(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有苏氏诸侯之女,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
雷震子,《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之一,乃天雷将星下世。与避雨时的周文王姬昌相遇后,被收养为义子,因其现身时霹雳交加,电闪雷鸣,所以取名雷震子。
影片的改编与创作更加着眼对人性的探究,其中“纣王、妲己”的“强”“美”形象对应的是人性欲望的放大,“雷震子、姜子牙”的“丑”“凡”形象对应人性至善的放大,这样的反差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同时也是中国神话小说中的“封神”之处,是人?是妖?是神?至真至善,才是心之所向,大势所趋。
图片
出土的殷商古迹中,龟甲与兽骨上所刻的大量文字与“卜辞”,记载了妲己和商王的相关事实。雷震子、哪吒、杨戬均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艺术形象。
影片的结尾——最感人之处是片尾的人员名单字幕墙
影片结束,三次彩蛋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席,意犹未尽,密密麻麻上千号的人名字幕把观众拉回现实。影片由乌尔善执导,创作团队历时多年,匠心打磨,尊重所有工作人员的付出。
《封神三部曲》对于中国电影发展意义重大
三千年的神话想象投之于荧幕,中式美学融合东方文化,“封神”IP的创新性设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正义良知、向上向善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充分印证当代国人的文化自信,加速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