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中的闻太师,为何也有第三只眼?这只眼又有何用途?

在近期火热上映的神话巨制《封神》,因其恢弘的场景、庞大的投入,加上其中一些著名的神话人物着装与外貌细节,让这部电影饱受热议。
尤其是在片尾彩蛋中出场的闻太师,因其眉中生出第三目,并且眼睛里时不时散发出阵阵诡异的红光。如此怪异,颠覆人们想象的造型,让“闻太师”这一词条迅速冲向这几天的热搜。
当然,无论是《封神》,还是《封神演义》,原著小说皆为神话志怪作品。
那结合电影,再对照《封神演义》的原著作品,闻太师到底有没有第三只眼?如果有的话,这第三只神眼又有什么用途?
图片
在《封神演义》中,闻太师是殷商的重要人物。妲己入宫前与入宫之后的一段时间,他因为带兵剿灭外敌,故没有出场。
当闻仲从战场凯旋的时候,得知侄儿纣王的堕落和无道而义愤填膺,上书十策以陈情劝谏,希望纣王能够迷途知返,亲君子而远小人。
可惜的是,此时的纣王早已在骄奢淫逸中迷失了自我,闻仲虽说凭借自己的威望,让纣王“没奈何”。
但当时的殷商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反商,闻仲不得不去平定东海平灵王的反叛。
对于闻仲出征,“纣王闻奏大悦,巴不得闻太师去了,不在面前搅扰,心中甚是清净”。
图片
直到后来,截教通天教主亲自率领弟子与辅佐武王的各教教主展开搏杀,其结果仍旧是仙阵被一一化解,门徒死伤及被俘无数。
在争斗过程中,闻仲作为截教门下弟子,被杨戬化身的樵夫引至绝地(绝龙岭),毙命于云中子之手。
而闻仲即使归天,仍念念不忘殷商社稷,他的魂魄仍旧劝谏纣王“勤修仁政,求贤辅国”。
后来,他封神台受封雷部正神时,太上元始也评述闻仲:“曾入名山,证修大道,虽闻朝元之果,未真至一之谛,登大罗而无缘,位人臣之极品,辅助两朝,竭忠补衮,虽劫运之使然,其贞烈之可悯。”
由此可见,闻仲注定是一个被天命击败的愚忠式英雄人物。
图片
《封神演义》之所以几百年一直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其中描写了许多仙人出场时的坐骑与手中武器,还有各式眼花缭乱的仙珍异宝。
比如闻太师出场时,书中写道,他胯下墨麒麟,额中有第三只神目,一举一动皆透露无上威严。
包括《封神》电影中的闻太师,因其散发阵阵红光的第三只眼,不仅为第二部的上映留足悬念,同时还为观众们提供了热议焦点,那就是闻太师的第三只眼睛究竟有何用?
细细阅读原著一番后我们能发现,整部《封神演义》有九处地方写到了闻太师的第三只眼。
奇怪的是,查遍全文也没有发现闻太师的第三只眼是横着长,且不时泛出红光。
若按许仲琳的本意,闻太师的天眼一共有两种特异处。
图片
其一,第三只眼平时看不见,情绪激动时会显现,并放射白光。原文是这么说的:“闻太师听得此言,心中大怒,三目交辉,只急得当中那一只神目睁开,白光现尺余远近。”
闻太师远征归来,听闻比干被挖心而死,得知纣王竟然如此残暴,不禁大怒。平日里闭合的第三只眼蓦然出现,并且放出一尺多长的白光。
还有“化血阵”被破后,闻太师心中又气又悲,额中第三只眼放射光辉。
其二,第三只眼在泛白光后可以加强视力,扩宽视野,查悉日常不能见之景象
原文记载:“闻太师当中眼睁开看时,好凶恶之相,二翅飞来。”
闻太师路过黄花山,辛环背生双翅,从天空出现,对闻太师施行突袭。危急时刻,闻太师第三只眼显现,迅速捕捉到了辛环的动向。
包括:“夜战时,子牙祭起打神鞭。闻太师当中神目看见,急忙躲时,早中左肩臂。” 
图片
在夜色如墨的环境中,姜子牙与闻太师交战偷偷祭出打神鞭。闻太师有第三只眼,看到了打神鞭,他急忙躲闪。
由于这件法宝速度太快,闻太师于匆忙之间躲避了要害,肩膀上挨了一下。
在《封神演义》的原文中,还有几段介绍第三只眼用途的片段,意思都差不太多。
可见,在《封神演义》原文中,闻太师的第三只眼似乎有些“鸡肋”,仅仅是可以加强视力、拓宽视野,能在夜色之中稍微规避一下打到身上的法宝。
并且,闻太师天眼的增强效果相当有限,不能让他直接躲开敌人攻击,更没有透视功能,连杨戬变化时的虚像都分辨不清。
如若闻太师的第三只眼功能稍微再增加一些的话,他便不会屡次迷失方向,领着残兵败卒向西南前进,进入绝龙岭。
图片
与之横向比较,同为神怪小说《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孙悟空,他虽然没有第三只眼,但在八卦炉中煅烧得到的“火眼金睛”神通,让孙悟空可以看破妖精幻化的伪像。
就连同为《封神演义》中的角色杨任,他的双目被剜去之后,道德真君用两粒金丹为之幻化的双眼,还能上可看天,下可看地。
还有的人说闻太师的第三只眼,具有超凡的洞察力和预知能力,可以看到人们心中的秘密和命运的轨迹。
诸如此类的说法,其实是作者进行同人化的续写与想象,与《封神演义》的原文没有任何联系。
参考文献:
[1]张建.《《封神演义》》中的闻仲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09):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