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用7部电影带您重温历史

1905电影网专稿 反法西斯战争,这场几乎涉及全世界的战争,值得所有人铭记和反思。
在这些影片里,有的着眼战火纷飞的前线,有的聚焦战争背景下的平凡百姓,无论场面激烈或沉静,都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
回首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发生在各国战场上的重要战役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周二播出的电影《珍珠港》里,导演迈克尔·贝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还原了战争的冰冷残酷。
图片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突然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在震撼的视觉呈现下,无情的轰炸、冷血的杀戮,淋漓尽致地揭露着战争的罪恶,狠狠地撕扯着观众的心。
图片
同时,电影也展现了被战火燎烧的爱情故事。
宁静祥和的夏威夷清晨,充满着夏日气息的阳光海滩,唯美纯真的爱情,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却因为战争被一瞬摧毁。
图片
雷夫、丹尼与伊芙琳的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揭示了战争对个人和社会的摧毁力,更加具体地突显出战争的残酷。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半年之后,中途岛战役爆发,这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以小搏大”战役,扭转了太平洋局势,为二战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周日播出的电影《决战中途岛》,全景式的还原那场惊心动魄的海空大战。
图片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说:“在战争片中,逼真的视效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大型战争场面的视觉效果呈现,在《决战中途岛》中,他使用了大量实景,辅以1500多个特效镜头。
飞机战舰相互交火;
图片
导弹激烈轰炸;
图片
这些震撼的场面,极具窒息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个正面战场,苏德战场上,也诞生了无数传奇故事。
本周五播出的电影《猎杀T34》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为背景的苏德坦克攻防大战。
T-34在苏联战士心中有着别样的意义。
图片
作为“功勋战车”,T-34为打败德国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猎杀T34》中的道具极为考究,为了使影片更显真实,导演请出了博物馆里曾在战争中服役的坦克和苏军的反坦克炮。
图片
T-34如同历史的缩影,它的背后展现的是每一位苏联战士都有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意志和坚韧豪迈的牺牲精神。
图片
在周一播出的电影《波斯语课》中,导演并没有将过多的画面聚焦于战争本身自带的残酷场面。
图片
影片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吉尔斯为了活命隐藏了自己的犹太人身份,谎称自己是波斯人。恰好负责管辖厨房的上尉科赫想要学习波斯语,于是他便被留了下来。
图片
对波斯语一窍不通的他,以集中营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为词根,编造出了一整套语言来冒充波斯语。
图片
在700多天的时间里,吉尔斯编出了2840个假波斯语单词,而科赫也记住了2840个被他视作草芥的“无名之辈”的名字。
当被解救后的吉尔斯缓缓吐出2840个犹太人陌生而又朴实的名字时,不紧不慢的声音却振聋发聩地戳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图片
周三播出的《虎口脱险》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二战喜剧电影。
图片
法国喜剧老顽童路易·德·菲奈斯饰演的自私尖酸的指挥家拉福和布尔维尔饰演的老实愚笨的油漆匠布卫富,给观众带来无以计数的笑声,在当时成为中国观众心目中的时代回忆。
图片
这部一直保持着法国电影票房纪录32年之久的电影《虎口脱险》,用独特的喜剧方式再现那场战争,表现盟军士兵的勇敢和法国平民的无畏。
图片
全片并没有过多地表现德军的凶残和你死我活的战争场面,我们甚至见不到任何一个士兵阵亡,但电影通过笑料直指人性,戏谑的带我们回溯二战中法德战争的历史。
周四播出的《地雷区》用独特的历史视角,讲述了战后遗留问题,让人省思也令人哀叹。 
图片
丹麦导演马汀·桑德瓦利特以冷寂谧静、黯沉幽远的基调,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与丹麦两国之间的战终幕事。
图片
德国在二战时在丹麦西海岸放置了超过一百五十万枚地雷,这些定时炸弹时刻提醒着丹麦惨败的伤痛。
战争结束,被俘获的2000多名德国年轻士兵,充当人体地雷探测器,用生命一步一步地净化海岸线。
图片
敌我对立的冲突、人性的试炼与抉择的煎熬,都让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战争进行思考。
周六佳片有约为大家带来的电影《乔乔的异想世界》,也为观众提供了另一种观察二战的视角,即以未谙世事的少年身份,置身于这段幻想与现实杂糅的历史。
图片
二战时期,纳粹文化裹挟着德国民众,无处不在的法西斯宣传怂恿着青少年们加入“希特勒青年团”。
主角乔乔便生活在这样的时代。
图片
电影通过乔乔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对人们的影响。
图片
乔乔从对希特勒的痴迷和对纳粹主义的狂热,到挣扎在对犹太人的恐惧与对艾莎的善意之间摇摆,再到保护艾莎,逐渐觉醒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乔乔那个曾经被战争扭曲的世界,是能够通过善意和理解得到拯救。
和平来之不易。
让我们一同跟随电影,从各个角度审视、反思那场人类的大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