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共约2100字,预计需要7分钟左右,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
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一直若即若离,不管是国际关系,还是经济往来。自从中国高层访问德国之后,德国内部对于德中之间的关系就没有停止过讨论。
令人遗憾的是,德国媒体对于德中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什么积极的报道,同时德国外交官也反复强调,德国应该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德国在舒尔茨领导下,对华的态度也十分不明确,经常会附和美国的政策,对中国喊话“减少依赖”,可是现在的德国真的能摆脱对华的依赖么?
01中国电车要反向输出了?
整天都能看到国外媒体的各种报道,“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或者“要求中国转变态度”之类的种种,可这些国家到底怎么对中国依赖了呢?
最近,在中德汽车界就传出了一则消息,显示了中国已经开始主导市场了。
德国奥迪汽车的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在2023年上半年度财报会议上表示,和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合作是大众汽车2023年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这与网上谣传,奥迪汽车会购买中国电动汽车平台的消息有些出入,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众汽车集团对于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十分看好。
其实这足够让人惊讶地了。
德国汽车在几年前一直是我国百姓购买汽车的首选,很多人也对德国汽车有着独有的情怀。
可就这么短短几年,德国汽车从最开始要对中国出口要签订技术协议,到现在需要上门和中国达成战略合作。
这种突然的转变总能带给人冲击。
不可否认,目前世界的格局正在转变,像德国和日本这样的老牌汽车制造产业在企业转型上的困难很高。
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已经处在了世界前列。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件事的根本其实代表着中国和德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方向。
这种情况目前正是德国国内所担心的,对华依赖。
毕竟现在的美国正用“无形的手”控制着整个欧洲,德国担心中国在未来也会用某种手段控制德国。
02中国已经开始“去依赖化”了
在老牌发达国家里,一直认为中国是那个跟在屁股后面,要技术,要资源,要材料的发展中国家,可现的慢慢的发现,他们已经不太能摆脱这个发展中国家了。
其实这种情况对于老牌的发达国家并不少见。
站在世界经济体系顶端多年,不太能用公平的眼光去看待中国的发展。
一直以来都认为中国需要引进他们的技术来发展。
英国媒体路透社,就曾经发表过一篇社论文章,里面表达了对近些年来中国发展速度的担忧。
里面提到了现在的中国已经开始摆脱了对德国在技术领域的依赖性。
其实现在我们有时候也是能有所意识的,比如街道上行驶的汽车品牌,越来越多是国产车品牌,每个中国家庭也已经不再去“疯狂”追求德国家电了。
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从宏观角度国际贸易方面也能看到。
在默克尔辞去职务时,德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就已经开始下滑。
到现任舒尔茨调整了德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方针以来,德国和中国之间的进出口比例就发生了大幅的改变。
2023年上半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只占了总出口额的6.2%,这个数据是最近几年以来最低的。
有专业人士分析,德国对中国的出口比例只会越来越低,这件事情并不是一件“偶然事件”。
这一情况可能会对中德两国之间的关系有所影响。
相比于德国对和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合作事件表现出来的紧张,中国这方面则显得大度许多。
中国对于德国汽车仍旧有着很强的包容性,不论是油车还是电车都能共存,说到底只是需求不一样。
这也是中国对外贸易一贯的态度,平等互利,合作共赢。
03什么导致了中德贸易失衡?
德国在技术领域对中国的出口早已深入人心,中国大部分的人有时候还会去选择德国生产的家电和器械,可现实却是中国正在逐渐摆脱对德国的技术依赖。
导致中德贸易失衡的原因很复杂,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
德国和英国的专家,就总结了三个导致目前情况的“可能性原因”。
第一点就是从整个欧元区来看的。
近年来欧元区的出口优势正在逐年减弱,德国的制造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加上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德国的出口优势已经大不如前了。
这一点从德国对其它国家的出口份额就能看出来,只不过在与中国贸易表现的更为明显而已。
第二点就是中国方面的原因了。
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太快了。
近年来世界能源格局开始转变,产业技术的发展重心也随之变化,德国在技术领域的优势是建立在传统能源消耗上,而中国则在目前主流的新能源领域上发展迅速。
这样的增速,已经完全满足了中国发展的需求,或者说目前的中国“没必要花费大价钱购买一些国外的技术了”。
反观德国,为了跟上世界的发展,更多的需要在中国的帮助下,在新能源领域投资和研发技术。
第三点则指出,中国和德国之间平等贸易的关系有一些失衡。
中国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经济也在缓慢复苏,但介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套制造业产业链的国家,自救当然没问题,但不能指望中国去尽力“帮助德国复苏经济”。
但德国对于中国的制造业的依赖正在加深。
在上个月德国方面公布的“对华战略”就能看出,德国对中国的态度并不是很友好,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就表示要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
这明显就是美国对中国的态度的致敬,舒尔茨一边需要附和美国的政策,一边在对中国态度的问题上朝令夕改。
这一系列操作,让人觉得中国还没减少与德国之间的贸易,德国就要先疏离和中国的关系。
默克尔还在任期时,德国对中国的对立政策还不严重,现在的德国则像极了美国手中的“傀儡”。
西方在对华的态度上总有着很奇怪的想法,对中国玩了命的制裁,还不满意,还要怪中国自力更生,让他们的制裁没有太大效果。
对于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讨论!坚持原创不易,记得点赞关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查看原图 7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