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治疗与康复,看这篇就够了

8月8日,郑州市中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梁行做客《医生说》节目,详细解读关于“中风康复”方面的知识。
图片
中风又称卒中,现代医学多指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风是指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类似,故以中风名之。
中风的表现有哪些?
典型的中风症状主要包括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偏身麻木以及剧烈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风的中医辨证分析?
中医人为本病病位在脑,与心、肝、肾密切相关。其总体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本病的病性属于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标实为风、火、痰、气、瘀,本虚为气血阴阳不足,以阴虚、气虚较多见,而以肝肾阴虚为根本,两者可互为因果。
中风后遗症都有哪些表现?
(1)气虚血瘀型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色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2)肝肾阴虚型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腰酸腿软,健忘失眠,咽干口燥,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3)风痰瘀阻型证候:此型以实为主,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图片
△郑州市中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梁行
为什么要进行中风康复?
因为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风患者的存活率大大提高,而存活下来的患者多数会,遗留一定的残疾。
据统计:每年新发的脑卒中患者约200万,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脑卒中原发病得到控制之后,大多数患者会遗留有各种功能障碍,包括偏瘫、麻木、偏盲、面瘫、失语,认知障碍、心理障碍等。
康复治疗能全面改善患者的功能,大大降低其致残率,使90%的患者能够通过康复训练可以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工作能力,所以康复对于中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中风康复方法主要包括哪些种类?
两大类:现代医学康复和传统医学康复。
现代医学包括
(1)物理治疗;各类型的高中低频电刺激、超声、水疗、冷热疗法、光疗、蜡疗、牵引、生物反馈等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物理治疗手段,如电针、激光针疗、超声针疗、红外线针疗、穴位磁疗等。
(2)作业疗法;作业疗法的种类有,包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动作的基本技巧,并视具体情况恢复部分职业性劳动能力,如泥塑、编织等。
(3)语言吞咽矫治;对失语、口吃、听觉及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训练,尽可能恢复其听说及吞咽能力。
(4)心理康复;对焦虑抑郁的中风患者进行心理测定及心理治疗。
(5)医疗体育;包括各类型的体育锻炼等活动。
(6)康复工程应用;利用电子、机械、材料等工艺为中风残疾者设计和制作假肢、矫形器等。
(7)营养治疗;针对中风患者体质及原发疾病,拟定合理的膳食和营养食谱。
(8)临床康复;应用药物和护理手段,对中风康复患者进行必要的临床干预处理,减轻症状,预防合并症的产生并促进身体功能恢复。
(9)文娱治疗;利用音乐治疗。
(10)就业咨询及入职前岗位训练;根据患者的职业兴趣、爱好专长、身体功能状况,对其就业潜力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必要时进行就业前的岗位训练。
传统中医康复包括:
(1)中药疗法,涵盖中药内服及中药外用两种情况,可根据舌苔脉象,辨证论治,进行证候划裁,分析疾病分型后采取针对性药物干预。
(2)针灸,即针法和灸法的合称。前者依据中医理论指导,在一定体表腧穴部位利用针具刺入机体组织内部内,以捻转提插、补泻兼施等手法对腧穴进行刺激,已达到疏通经络,调畅气机之效;灸法是指以灸柱或是灸条于机体表面组织及腧穴进行灸治加热,以达到温经驱寒,升举阳气的治疗目的。
(3)拔罐法,通常借助火罐为工具,利用燃烧后的热空气将罐内空气排出,从而形成负压,使罐具吸附于腧穴或体表部位,并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胀,从而达到驱邪扶正之效。
(4)推拿,指操作者利用双手作用于中风病人的体表部位,根据病情采取推、拿、按、摩、揉、捏及点按等手法,以实现疏通经络、补益气血及调和阴阳之效。
(5)导引疗法,“五禽戏”、“太极拳”等融阴阳五行、精气津液、经络藏象等诸多学说为一体,对中风患者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疗效。
中风患者如何进行家庭康复护理?
(1)中风后患者因其大多行动不便,因此首先进行居家改造,打造适宜康复的环境:比如:床铺、沙发、坐椅应该软硬适度,或者高度比平时稍高,便于患者使患者更容易站起,也需要高低适当,便于患者上下、睡卧,患者卧床期间也可以较为轻松地取用日用品。卫生间是患者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 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地方,应铺有防滑设施,加装扶手,方便患者如厕,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2)长期卧床的中风患者应该积极预防褥疮,因为患者发病后长期卧床,活动度减少,局部组织长期受到压迫,从而诱发褥疮,而褥疮一旦产生,就会对身体康复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经常性地对床上用品进行清洁,及时清理大小便,床上用品被污染应及时更换,床铺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建议可以让患者铺防压疮气垫,定时2~3小时为病人进行翻身拍背。经常让患者翻身可以防止褥疮,保持正确的卧床体位,同时可以有效的预防足下垂和关节挛缩的发生。
(3)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饮食上应当少食多餐,吃饭的时候进食速度宜慢,以免发生误吸事件,流质食物容易导致呛咳,所以应尽量给予糊状食品。低盐、低脂、低糖分摄入,适量增加蛋白质,富含膳食纤维和维C的食物。
中风患者居家如何进行康复锻练呢?
(1)早期运动:当病人病情稳定后,家属应多多鼓励和协助病人进行运动,比如:肩关节的屈曲、外展、内外旋、前臂旋前旋后;膝关节、内外旋、转、屈、伸、抬举的运动,以及床上翻身、移动、桥式运动、躯干运动、坐位练习等。活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
(2)恢复期运动:当病人能独立完成床上的主动运动后,就可以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和站立平衡训练了,逐渐进行站立移动训练及步行训练,有条件的家庭应装上护栏或由家属扶持,并注意克服肌张力过高造成的偏瘫步态。当然也不能忘记做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比如:握球、梳头、系扣、解带、进餐、清洁、大小便等。
(3)语言训练:首先教会家属运用重复刺激法,也可以利用读唇语获得病人要表达的信息,帮助病人反复练习发音,从简单数字、句子说起,再循序渐进地加深复杂的词句,鼓励其经常与家人进行语言交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逐步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图片
中风家庭食疗小妙方
(1)益气活血方  中风后遗症见气短乏力、肢软神疲、偏身麻木、瘫肢肿胀等,可选用以下药膳调养。黄芪桂枝粥:黄芪15克,炒白芍、桂枝各10克,生姜3片,四味水煎取汁,与大米100克、大枣5枚同煮为稀粥服食。益气养血兼温经通络。
(2)补养肝肾 中风后遗症见偏瘫日久、短气乏力、耳鸣目糊、腰酸膝软、失眠多梦、肢体麻木、筋肉抖颤等,可采用以下食疗方法。①栗子桂圆粥:栗子10个(去壳、切成碎块)。与粳米50克一同熬粥,将熟时放桂圆肉20克再熬10分钟,即可服食。可平肝潜阳、熄风通络,宜于兼见面色潮红,烦躁不宁者。
(3)健脾化痰 中风后遗症见头昏眩晕、神志恍惚、肢体麻木、运动不利、胸脘满闷、食少纳呆等,可选用以下调养药膳。①山药葛粉山楂羹:山药150克,葛根粉200克,山楂肉(干品)15克;另将糯米100克煮粥,视适当温度随意食用。宜于兼有血脂偏高者。
文字:程鹰
编辑:张杭
统筹:岳翔、李昌虎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