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住——张恨无水墨作品展

图片
《无住》横幅 水墨纸本 96×180cm 2023年
时间:2023年7月15日—8月1日
地点:苏州彬龙美术馆
策展人:杨海明
学术主持:杨文涛 顾工
图片
【艺术简介】
张恨无(1972-),号止斋、砥斋,斋号小槐花馆。文学硕士、博士(书法方向),当代独立艺术家、学者、评论人。
图片
展览前言:
书法是门高度成熟的艺术形态。因其成熟,故趋保守。熟悉一二体,肖似二三家,便可于此安身立命一生。其间非是没有意义,然而未免显得有些局促因循。
张恨无不以此种价值取向为旨归。其投注巨量心力,涉猎每一种字体以及大小字之间非正常规格的创作,细心体味每一种字体、书体乃至幅式的特性,积淀演化,“我”之面目渐生焉。但又警惕风格定型导致滋生令人不快的习气与惰性,不断融入新的因素,因而其书写始终处在一种动态情境中。
这样的动态情境必不完善,然而源头活水,触处花开。作者乐意带给观众更多的审美可能——如能适当越出惯常的期待视野则更佳。
“无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知这些作品是否能够让观众“有所住而生心”,在此基础上,断然忘掉,让自身不论处于何境皆能任运自在,始终保持一颗清净心灵。
图片
草书 立幅《宋之问诗》水墨纸本 138×53cm 2023年
座谈会嘉宾评论(以发言先后为序):
钱西姿(彬龙美术馆馆长):
张恨无先生曾说:“书法乃寂寞之事,永远跋涉在艰苦之途,没有止境。”这是他从事书法艺术的体验,也反映了他精神层面的孤独与果敢。
观看张先生拙朴、厚重、清雅的水墨作品,既可以感受到他丰富的书写技巧,也可以感受到他修身、悟道的精神追求。
正是因为张恨无远离书法的功利性因素,他的书法才能表现自由活泼的天性,高古醇厚生机磅礴的气势,给人以见字如见其人的艺术魅力。
展览标题出自《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图片
草书 立幅《孙逖诗》水墨纸本 138×63cm 2023年
王歌之(苏州书协顾问、中书协会员):
苏州风气上有点守旧,张恨无的作品在苏州早了点。
宋季丁书法作品曾经不受重视,但现在苏州艺坛对其艺术作品十分认可。艺术家的历史地位至少要在五十年到一百年之后再排定,当代的历史由后人书写。
我的观念超前,书体无所谓高低,每个历史阶段都有高度。正如黄宾虹所说,作品的一点一画都体现出作者的个人精神和所处的时代风貌。
张恨无是有想法的,尝试着拙、重、大的风格,不小巧,之前的一流大家也在追求这个路数。不过现在恨无的作品还有些不成熟,接受传统远远不够。
书法不是重复以前,以后的路在哪里?回到传统,接受传统精华,结合现代意识,内容与形式统一。中国书法至晋唐大致各体已完备,如何再走下去确是一个问题。一些著名书家力行现代书法,却丢掉了中国书法的根本。我以为无所谓古今,中国人真接受了传统的笔墨精华,改变一下整体形式,必然能创作出新时代的中国气派的新作品,惊艳世界!
图片
草书 立幅《陶弘景诗》水墨纸本 96×38cm 2020年
杨文涛(苏州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中书协会员、本次展览学术主持):
作品应该放在全球范围内理解。传统保守环境里,作出有力突破是不容易的。抛弃成见来看张恨无作品,破坏力还要更大一些,不要在乎小节,可以更大胆、更开放,这样作品才会更富感染力。张恨无的格局是大的。
图片
草书 立幅《王维诗》水墨纸本 92×43cm 2021年
顾工(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艺术学博士、本次展览学术主持):
今天参观张恨无水墨艺术展,没想到他的书法作品这么有意思。笔墨沉着、淳朴、大气,结构有奇趣又不松散。少字数作品很有张力,线条内的墨韵肌理也很丰富。他在探讨书法的当下和未来,有思想深度。当然,作品里面有多种可能性,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正因为如此,这个展览比起其他不好不坏的展览,更能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他作品集的自序,也是一篇奇文。我从中抽出八个字:懒散(生活)、自我(个性)、现代(审美)、复杂(书体),可从这八个字来理解张恨无其人其书。
图片
行书 立幅《唐人诗》水墨纸本 132×33cm 2021年
邢宗仁(吴江书画院院长、中书协会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
这是一种新的水墨书法,非常新,有想法,充满浪漫性,带来一片清凉。有几个地方值得说一说;
1、对“古质今妍”进行了很好诠释。恨无兄一直在这条路上努力追求。
2、性情与功力。他的性情和功力都在书法线条中得到体现,线条质感非常好。
3、有人有我。作品十分立体,可以看出他的个性以及对时代与前辈书家的回应。个性、性格、追求、想法,到底往哪个方向调和平衡?是写意书法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张恨无的作品奔放热烈,处在探索的新阶段,也让人思考怎样书写当下的时代。书法创作需要深入了解时代,书法现在越来越非实用,更加靠近艺术。锤炼基本功是永远的课题,从中体现出技术、功力与性情。
图片
行书 立幅《王维诗》水墨纸本 98×52cm 2019年
王渊清(中书协会员、书画家):
我和恨无的艺术观念不一致,经常争吵。苏州从事现代艺术创作有二批人,苏州城西(香山里)现代艺术群,处于模仿阶段。城东(东坊)现代艺术较好一些,但他们是在重复自己,底气不足,只是西方艺术与水墨的拼接。而且他们对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书法、国画)都比较陌生。
应该在传统中用力,去探索新东西。我对张恨无目前的作品还不满意,作为“水墨作品”展,但却未能从传统的书法、国画审美跳跃到当代水墨艺术来。以当代水墨艺术的标准去衡量这批作品,我觉得其跨步不够大,或者说尚未进入到当代水墨艺术的层次,仍是传统的书法。但是他已有了转型的意识,并讨诸实践,这是值得肯定的。
图片
行书 立幅《元好问诗》水墨纸本 29×20cm×2 2019年
林尔(西泠印社社员、中书协会员):
苏州人大多喜欢甜食,张恨无的作品就像是在苏州人的菜里放了一大把辣椒,大部分苏州人接受不了。这���很正常,很多人多说苏州的传统基础比较深厚,那么相对而言也就比较保守,在这样环境下,我们能看到张恨无的这些作品,真的不容易。来的时候,张恨无请我先观看了一下,我个人以为,他是有想法的,但结构、用笔还是有些拘谨,放不开,如果能再轻松点,能做到出奇不意,又在情理之中,那么他的作品还会更有看头,相反他的画比起书法来就轻松写意不少。
现代艺术在当下还存在很大争议,前途荆棘丛生,希望张恨无能持之以恒,不放弃,坚持下去。
图片
行书 条幅 王世贞《艺苑卮言》一则 水墨纸本 114×21cm 2019年
霍正斌(中书协会员、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亭林印社社长):
看了恨无兄的作品,第一感受是现场的震惊感,震惊的是,恨无兄的作品呈现了个体的观念和独立的思想。当今书法现状呈现两类,一类讲“传统”,一类讲“创新”,如果“传统”和“创新”是条件反射的结果,那么可以说这两者皆为“群体”的表述。这种条件反射下的表迖是同一性的表达,是无自我的。恨无兄的展览是当代语境下的表述,有古也有今,最可贵处他敢于表现自己,即使“不确定”的也表现出来了。我羡慕他的“震惊”(敏感),欣赏他对艺术的严肃态度。
今日观恨无兄展览收获甚多。如提一个建议,望在笔法上再提炼、再明确一点。
图片
上图:行书横幅《古乐府长歌行》水墨纸本 22×111cm 2020年
下图:行书横幅《古乐府长歌行》水墨纸本 22×114cm 2020年
裔志杰(中书协会员、相城区书协副主席、秘书长):
我和恨无兄比较投缘,我们相识也有许多年了,但真正相聚交流的次数却并不多,但每次相见,又仿佛昨日刚刚见过,绝无违和感距离感,不需要客套,直奔话题,彼此都感觉轻松简单。
都说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欣赏恨无兄的作品也是这样的感觉,让人轻松愉悦,时不时还眼睛一亮,有惊喜感。处在当下书法大发展的时代,讯息高度发达,资料取之不尽。各类国展、省展让人眼花缭乱,看久了宏片巨制,精美制作,技法精熟的展厅作品,细品之下,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盛装之下的作品让欣赏者在赞叹之余总有一丝审美疲劳。
我有好多年没欣赏过恨无兄的书法作品了,这次展览一进展厅,顿觉眼睛一亮,完全出乎意料。小品作品清新雅致,与场景相得益彰,在这炎炎夏日,感受到了丝丝清凉,让人觉得可爱、有趣、轻松。能从作品中读到这样的感觉,浮现的就是恨无兄的身影,恰是见字如面了。
相对展览中流行的传统书风,恨无兄另辟蹊径,不为时风所囿,选择较为小众的风格面目让人耳目一新,这是具需要巨大勇气的,受众群有限,在常人看起来是个不讨巧的探索。但我想他作为理论学者定有眼界高度,有学养支撑,定然是成竹在胸的。书法创作的意义不在于炫技,而在于抒情达性,以恰当的技法手段,表达出作者最本真的审美,而最本真的东西往往才最能打动人。在取法上,他选择追根溯源,从源头取法,五体兼涉,但又不囿于成法。在表现手法上不计工拙,一任心性流淌,自由书写,没有华丽的外表,刻意修饰,但朴拙率真,自然。此类取法高古,吸收民间书法养分,有些孩儿体的路子,个性鲜明,千姿百态,但取之不当往往会失之狂怪、粗俗。欣赏恨无兄作品却并无此类问题,仍然是满纸的书卷气,不修边幅的外表之下,内在仍不失吴门书风的雅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中感悟的点点滴滴,都会在不经意间表现在笔端。因此,作品整体风格体现出了“真、朴、趣、雅”的特点。
座谈中有同道提出:相对于传统主流书风,既然已经破了,不妨破的步子更大一些,我也有同感,来日方长,期待恨无兄进一步的探索,更多精彩的亮相。
图片
行书立幅《无门慧开诗》水墨纸本 133×64cm 2022年
潘风(中书协会员、南京印社理事):
看了恨无兄作品,非常震撼。自己的才情个性就这样写出来,字不惊人死不休。还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可以更加张扬点。这个展览成功,研讨会也很成功,提了很多建议,正反两方面都有,你可以选择对你有用的。你就是要按你自己的想法与情怀来,怎么痛快就怎么来,你有这么好的审美素养,很多东西都是你的才情散发出来的呀,我就是少听人家的。
图片
行书七言联《司马文章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水墨纸本 137×34cm 2020年
果儿(当代水墨艺术家、诗人、艺术评论家):
这个展览给我的第一感受是诧异,在笔墨精到的基础上,做了极致的减法,他巧妙地用一根线条,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用笔墨的连贯性,带领观者进入到作品之中。
通过作品,我感受到的似乎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在与他一起感受,传统文化向当代艺术进化中波澜壮阔的过程。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艺术语言慢慢地在改变,越来越纯净,直抵“无住”。
图片
楷书七言联《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水墨纸本 138×34cm 2022年
王金春(中书协会员、昆山市书协主席):
张恨无心情上有时会困惑、苦恼,但一直在探索,富有想法、十分用工、兢兢业业,坚持自我追求与探索。
除了雅之外,作品还体现了真,真性情,不受他人和时风影响,是自然的表达和流露。
净,字里流露出一种干净,不受时风俗气的污染,无牵绊,无束缚。展览题目“无住”,基本达到了这种境界。
他的作品还是属于传统的书法,和水墨尚有一段距离,所以应叫书法作品展。可以借鉴日本前卫墨象派的一些做法,如进一步脱离汉字字形,抽象化等。
图片
小楷 立幅《冬心题记与方干诗》水墨纸本 29×25cm×2 2018年
宋咏(中书协会员、东吴印社副社长):
书法作品让人感到震撼,充满了激情。作品集(指2019年扬州八怪纪念馆个展作品集)中简笔人物画特别精彩,寥寥数笔,大象无形,意在似与不似之间,看了有与画中人物交流的冲动。作品让人感到震撼和激情。
图片
小楷 条幅《杜甫诗二首》水墨纸本 112×20cm 2020年
盛静斋(江苏省篆刻研究会理事、东吴印社副社长、书画家):
恨无兄始终对书法有一种使命感与担当感。看了恨无兄的这个展览,最近几年的作品,第一感受是超出预想,具有无限开放性与多向的丰富性。第二感受也是作品最大特色是思想性,特别是大气大度之上,其作品在点画、墨韵、空白里面的细节,乃至落款、用印,其整体上的考虑等等,比早几年的作品又有深入。正所谓“尽精微致广大”,与之前粗放的作品相较,又增添很多精细耐品的内容,能够不断深入下去,这是恨无兄擅长理性与思想的高深之处,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一阴一阳之谓道。情感意象的世界,可以“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要硬找不足之处,我觉得可以在现有程度上,进一步转化情感力,以及灵性、灵感等的深度开发。这在当今心理学前沿已有许多新的发现与成果。据我的体会与尝试,审美与潜意识的融合,有助生成新的意象与意境,乃至进一步落实到笔墨技艺的生发与更新,增强作品在情感和意象上的丰厚度,这样,或可有助于作品内涵的进一步丰富与提升。
图片
小楷 条幅《杜甫诗二首》水墨纸本 114×20cm 2020年
王大夷(中书协会员、书画篆刻家):
他的书法带给我们的是一道拙朴明快的审美景观,书如其人,作品中既接受别人与自己不一样,又保留自已与别人不一样。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书法有二种境界,第一是把书法中的美表现给你看(表现技巧类的那种),另一种是厚积学养,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传导生命的节奏,知道书法该怎样写,写什么。如弘一,鲁迅等先贤,无意于书,一出手就是大咖。从这一点来看书法是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精神,修为,张博士趋向于这一种。一个人的艺术感觉和情性是与生俱来的,其它方面可以依靠后天的努力,所谓勤能补拙。
张博士视野开阔,篆隶,楷行全面推进,不拘泥于世俗和形式的牵绊,从心源上衔接魏晋六朝,乃至秦汉那个时代的书写方法,一下子就捕捉到了那个点上,他的作品有一种无拘无束的亲切感,真性情。有一种向内思考去发现新的东西,作品呈现出拙朴,厚重,平淡,真诚,不装,不做作,情景交融,一切都合乎自然。
他的作品不是每件都很成熟,有的还须慢慢打磨。
图片
篆书 横幅《临禽簋旅鼎铭文》水墨纸本 28×65cm 2018年
虞锡雄(中书协会员):
张恨无理论与创作都搞,很多作品出乎我意料之外。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并不矛盾,审美上有共通之处。探索很好。
笔墨需要精到,再下功夫。
图片
篆书 横幅《临我鼎等铭文》水墨纸本 16×104cm 2018年
高卫平(中书协会员、苏州书协六、七届副主席):
看了张恨无水墨作品展,有以下启发:
启发之一:呈现方式
艺术观念和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是参展发表获奖,还是个展、座谈、雅集,抑或微信朋友圈抖音直播?各种呈现方式都有可取之处。各个年龄段,不同性情,不同追求之人,不同平台,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人脉,都会做出选择。
恨无选择了同道好友雅集座谈聊天的这个方式,我感觉很好!很适合我。
三五好友,随缘而聚。品茗论书,喝酒掼蛋。寄情山水,不亦乐乎。
启发之二:主题选择
选择什么主题来呈现?是对传统的继承还是对创新的追求?是写意还是工笔?是一时兴起的喧泄还是功到自成的释放?是自我审美的展露还是大美集成的告白?是离经叛道的宣誓还是我书意造本无法的自信?
恨无这次选择的 主题是“无住”,我的理解是舍弃与随缘,无所为而有所为!给心解压,释放本真。在作品表达上就体现出法贵天真,轻法写心,世好妍华,我耽拙朴的内心向往。所以欣赏他作品时,我的关注点就隐其技而窥其心,他忽而信笔直书,笔意质朴而又锋芒毕露,忽而老僧入定,星罗棋布,以天空为棋盘,以繁星为棋子,从容落子,各得其所,优哉游哉。有意思的还有,恨无书法喜用直线,直来直去,坦荡磊落,一如其人。当然,其中也可窥见其彷徨不定的痛苦和无奈,对法的留恋和对前行之路的怀疑和摇摆,我想这也是他举办这个展览,请同道好友来雅集把脉的原由吧。
启发之三:想起了贾平凹、莫言。他们既是老作家,又是书法新贵。
(一)、为什么功成名就的其他领域人士会选择书法?
(二)、为什么他们的书法有市场?除了知名度,还有什么?
心无挂碍,放开来写!
图片
《隶书七言联》水墨纸本 101×16cm×2 2020年
罗时进(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导):
刚才听了各位的发言,感到都是很精到的评论。苏州有悠久的书画史,也有丰富的书画理论。我想各位的发言精义纷呈,今天的这个“现场”和这些“评论”,如果记录、整理一下,可以置于当代苏州书法史而无愧。
有与会者用“惊异”或“诧异”来表达今天对恨无展览的观感,这个词汇也能代表我的心情和感受。恨无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当时主要研究古代文学和古典文论,我知道他对书画艺术感兴趣,也支持他在博士生阶段专门研究书画艺术。这些年在与他的接触中,我能感受到他的艺术鉴赏眼光极好,个人水平日渐提升。今天观摩其书画展,触摸到他作为书画家的才华、气度、风采,为之感到高兴,高兴的同时有惊奇、惊异感。这里的“奇”和“异”是一种审美感受和审美评价,从中可以看到他的艺术追求。
我赞成王歌之先生用重、拙、大来评价恨无的书画创作,也愿意以稚、朴、真三字补充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稚”在我心中是一种很有意味的审美性,因“稚”返“朴”,以“朴”求“真”,就能自成风格了。诗、书、画,在古代艺术中有相通的一面,恨无有理论根底,颇明此理。显然在他的书画艺术中,希望将书与画打通,同时融入诗意。这是一件颇为不易的事情,但有方向、有追求,就应坚持。
恨无自己也知道,正处于追求的过程中,今天的书画展实际上表现的是他的“在路”状态。怎样继续追求、前行,形成独特的自我,真正独树一帜而又得到普遍承认,这是他要进一步思考和突破的,在此我表示良好的祝愿,更表达对他书画艺术发展的热忱期许。
图片
《岸》立幅 水墨纸本 152×84cm 2023年
朱来(无锡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画家):
观张兄大作如淋雨露滋养渗入心肺,章法布局肆意妄为又收放自如,线条变幻多姿又沉稳有力。妄而沉静经得住推敲,肆而不乱洒脱有韵律,手卷草书力大沉着气韵生动,几幅水墨画也充满趣味。总之,恨无兄的书法水墨作品具有极强的张力,令我非常佩服!
图片
《人生多歧路 向左向右?》系列3 立幅 水墨纸本 136×68cm 2022年
杨晓明(彬龙美术馆艺术总监、本次展览策展人):
张恨无讷于言,敏于行。作品十分有特点,能够体现其人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厚度。
他的作品如《祭侄文稿》一样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情感,非讨好他人的类型,朴素而真实,痛快淋漓。
技法上,笔画以中锋用笔为主,给人以苍茫、雄肆的审美感受。
这种表面粗糙的个性因素应该放大,而不是去掉。当然其中也面临着创作上的纠结与困惑。
“丑书”是一种高级状态。张恨无的作品金石气里包含书卷气,貌似反传统,其实真正继承了传统的精华。他的美学风格体现出阳刚之美,具有真正意义的大汉精神风貌。整体而言,他是一位具有大家气象的书家,追求和志向都是非常宏大的。
图片
《荒》系列1 立幅 水墨纸本 152×84cm 2023年
张恨无致谢辞:
研讨开始前就恳请各位师友要对拙作作客观的学术性评述,不要流于隔靴搔痒空虚浮泛的套路。通过今天短暂的交流,各位的发言都很有针对性,非常精彩,予我莫大的启迪与教益。刚才顾工兄说了,今天的研讨会是不多见的,我深有同感,可以说完全达到了我最初朴素的愿望——研讨交流就应该这个样子,有一说一,优点缺点都指出来以利作者进步。由于时间关系,针对其中的缺点或问题我不能一一的回应,仅就诸位没有涉及的两个方面作一点引申。一是不同的字体书体乃至不同的规格大小字之间以及不同的幅式都有各自的特性,需要针对性的训练,率尔操觚肯定行不通,我则是贪多嚼不烂,更需要缓慢踏实的积淀。其二是优势即缺陷,优缺点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改正缺点时,优点往往也不复存在。这是目前我的担心与困惑。这也可以说是摆在每一个从艺者面前的悖论。诸位的发言我一定会认真的反思反省,作出针对性的改进。今天各位能够冒着酷暑参与拙展,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在这里要特别致以衷心的感谢!第二要感谢的是杨文涛兄与顾工兄,他们的专业与学术素养使得研讨过程热烈饱满,整体呈现出别样风貌。第三要感谢的是彬龙美术馆钱西姿馆长、杨晓明、熊亦仁先生以及其他参与人员周到细致专业的安排,使得拙展能够及时全面地呈现于各位面前。与美术馆同仁的合作将会是我一生难得的机缘,成为宝贵的记忆长存心底。最后要感谢的是果儿、秦英武、王光良、张鼎等诸位,他们家人般的参与支持使得拙展得以顺畅充分地进行下去。
艺术是项艰苦的事业,来不得半点取巧,我将在各位的关爱中继续前行。再次感谢各位!
癸卯盛夏于吴门
图片
《荒》系列2 立幅 水墨纸本 140×63cm 2023年
图片
《荒》系列3 立幅 水墨纸本 140×62厘米 2023年
图片
《白菜图》立幅 水墨纸本 52×28cm 2021年
图片
《蔬果图》立幅 水墨纸本 75×27cm 2021年
图片
《蔬果图》横幅 水墨纸本 27×68cm 2021年
图片
《荷花图》条幅 水墨纸本 93×22cm 2022年
图片
《荷花图》条幅 水墨纸本 108×19cm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