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巴蜀文化撞上数字科技,青春风采亮了

图片
当传统的太阳神鸟、金沙石磬、三星堆青铜面具、蜀锦蜀绣遇到现代的大幅LED、沉浸式投影,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在7月28日晚举行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为运动员和观众们呈现了一场难忘的视觉盛宴。
8月8日晚,成都大运会的闭幕式在成都露天音乐公园举行。这是世界大型体育赛事开闭幕式走出场馆、走进公园的一次突破。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视效总监,黑弓BLACKBOW创始人王志鸥也关注了这一场盛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日前,红星新闻专访王志欧,在他眼中,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是把巴蜀文化、古蜀文明贯穿始终,通过创新的表达形式呈现出了一场热情洋溢的青春盛会,向世界展示了成都风貌、中国风采。
“这也是成都厚重文化元素和创新实力的综合体现,这座城市不仅有传承的诸多文化遗存,一些全新‘成都造’的文化元素也一定会在未来成为这座城市的代表。”
图片
▲王志鸥 受访者供图
——①——
巴蜀文化元素与青春气息交融
准确传达大运精神
红星新闻: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的哪些元素让你印象深刻?你认为这场开幕式上的传达,在技术、视觉、文化传递等方面具有哪些亮点?
王志鸥:这次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无论是仪式还是文艺表演,都让我感受到了青春洋溢的活力与朝气,承载浓厚历史底蕴的古蜀文明贯穿始终,通过创新的表达形式向世界展示了“阳光灿烂”的中国风采。特别是里面的一些巴蜀文化元素、点火仪式与烟花的设计中蕴含的文化符号,我觉得都体现了这种追梦和拼搏的大运精神。
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31名火炬手将主火炬塔点燃这一环节,火炬盘机械装置升起的同时配合LED和焰火之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出了震撼人心的圣火点燃视觉效果。穿越时空翩飞而至的“太阳神鸟”在点火仪式中盘旋上升,展开羽翼,呼应着振翅翱翔般勇于追梦的精神。
实际上我特别喜欢太阳神鸟的图腾,我觉得这次开幕式也是以巴蜀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太阳神鸟为媒,构建了一场古今对话。光影、焰火与青春交融碰撞,以古蜀文明为精神内核,通过情感共鸣将全世界的青春追梦人紧密相连,准确地传达了大运精神。
红星新闻:成都这座城市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相比于传统的成都元素、中国元素对外表达,近些年数字科技的应用,对更好地讲好成都故事、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有哪些具体体现?
王志鸥:成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座城市,我经常来成都旅游。成都给我的印象是一座文脉绵延的诗意之城与充满人间烟火气息、多元生活美学融汇的城市。
我认为,例如此次成都大运会,这种重大国际赛事就是很好地对外讲好地方文化、中国故事的平台,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发掘传统文化符号,以创新的表现方式引起世界的共情与共鸣。如何让成都的元素在数字科技发展的浪潮里打造出自己独特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成都已经有非常好的文化底蕴和很多的世界级美学符号,比如熊猫、都江堰、三星堆,包括这里的美食等等。大家提到成都,不管是国内还是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讲出很多的这种符号。那我们怎么把这些文化符号和背后的中国故事更好地创新,体现我们在数字时代的独特审美和意境,我觉得是尤为关键的。
近年来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数字语言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表达,使中华文化、中国故事更好地传播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审美体验和意境空间。此次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中,蜀锦就通过数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向世界谱写了青春篇章,运动员入场时,投影在地面上的七彩蜀绣丝线循步而生,以蜀锦的意象,用光影铺成了一条锦绣之路,寓意青年人的锦绣前程。
图片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31名火炬手围绕体育场中央的“太阳神鸟”合围成圈,共同点燃引芯 据视觉中国
——②——
“艺术+科技”实现中国文化的数字化转译
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红星新闻:从国庆70周年盛典再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你一直致力于用美轮美奂的科技艺术打造中国文化记忆,在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项目中,一直坚持的理念是什么?
王志鸥:我很荣幸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演出,以及其他国家大型文化盛典的视效总设计,能够在国家级、世界级的舞台上去谱写中国故事。其实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的课题,就是如何用“艺术+科技”的跨媒介手段,更好地实现中国文化的数字化转译。
在这个逐渐探索的过程中,我一直秉持的是以“数字科技”为载体,以“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为立意的理念,以优秀文化为内在表达、以数字科技为表现手段,以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为导向,不断创新和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以科技艺术打造中国文化记忆。
我认为现代数字科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点是科技美学,以及对传统东方美学观念与哲思的一脉相承。通过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激活中华文化资源,萃取五千年所积累的美学理念,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全维度呈现,激发民族文化自信。
红星新闻: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会在国人内部引起共鸣,但是在对外传播的效果上表现不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表达上,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更好的传播?
王志鸥:我认为如今科技艺术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对外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载体,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手段,让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融合与发展。在当下,我们需要有属于自己表达中国美学的方式。
中国文化在世界维度中的传播升级,数字科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造和表达手段。如何运用科技艺术描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哲学观念、艺术形态等抽象文化符号,打造充满东方意境的浪漫画卷,构建世界人民的中国文化记忆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实际上,2022北京冬奥会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我相信当全球观众看到黄河之水飞流而下、冰雪五环破冰而出的时刻,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有了感动就有了共情,共情就会引发共鸣,从而产生世界人民的共同记忆,做到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所以我认为,核心还是要用科技与艺术有机融合的手段去打造追求极致的、具有中华美学风格的文化作品。
图片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 据ICphoto
——③——
“成都造”新文化符号
成为与世界沟通重要语言
红星新闻:在文化创新方面,成都之前的哪些传播内容给你留下过印象?你觉得成都未来在文化创新方面还可以做哪些尝试?
王志鸥:我觉得成都给我留下了非常多的记忆符号,首先肯定是熊猫,因为熊猫是中国的一个国宝级的符号。另外这些年我比较关注的一个就是成都的天府国际机场,其外观构型为四只太阳神鸟驮日飞翔。“太阳神鸟”不仅代表了成都的形象,也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天府机场造型设计充盈着蜀地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浪漫气质和地域特色,无疑是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名片。
另外就是近些年“成都造”的新文化符号。国漫《汉化日记》中,众多天府文化元素频繁亮相,通过巴蜀文化符号的创新表达,打通了二次元与现实世界的通道,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这类文创IP也是与世界沟通的重要语言,包括成都大运会3D动画片《哪吒蓉宝奇遇记》中也将成都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成都是一座历史名城,从宝墩文化、三星堆到金沙,古蜀文明一脉相承。同时,其多元融汇、包容开放的生活方式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相加持,太多的文化遗产、地理人文与历史脉络可以进行深度挖掘与梳理,并通过数字技术手段进行艺术创作与还原,以数字文博、沉浸式展览、行浸式剧场、城市夜游等场景体验的形式呈现。
红星新闻: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变得“现代”或者“摩登”,在你看来,现代性和传统性最好的结合点是什么?现代城市应该如何在文化性上维持或营造自己的独特表达?
王志鸥:我认为现代性和传统性最好的结合点在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渗透的同时,相互赋予新的时代意义。要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做好面向现代生活的融入、转化和提升,让传统与现代在城市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得到完美结合。
现代城市应加强城市古建筑保护,维护城市原有自然环境条件,在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寻找城市特色文化定位,打造城市核心文化,通过丰富的民俗文化与历史典故塑造城市文化事件、文化感知空间,做到城市文化的有效传播,弘扬城市地域人文精神,以树立城市品牌。
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肯定会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所以我也期待有更多世界级的文化作品落地和绽放在成都的大地上,也希望以后会有很多作品在成都创作。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张炎良 实习生 任彤彤
编辑 何先锋 责编 邓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