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樱桃——白刺

图片
小果白刺群落
朱雅娟 文/图
白刺是白刺科白刺属的灌木,有11种,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和澳大利亚。我国有5种白刺,主要分布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新疆、西藏东北部等西北地区,生长在荒漠和荒漠草原的湖盆沙地、河流阶地、山前平原沙地、有风积沙的黏土地。白刺是优良的固沙植物,可以积沙形成灌丛沙丘。
白刺又名唐古特白刺,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俗名“酸胖”。高0.5—2米,不育枝的尖端呈针刺状,叶片肉质;春夏开花,花非常小,白色或黄绿色;夏秋结果,中果皮肉质多浆,内果皮骨质。分枝多,嫩枝白色,5—6月开花,7—9月结果,果实成熟时深红色,果汁玫瑰红色。
白刺具有保健、药用、食用等多种价值。白刺的果实入药,可以健脾胃、滋补强壮、调经活血;入蒙药,可以安神解表;入维药,可以降压、催乳。民间用白刺果实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和感冒,叶片用于治疗痉挛、神经痛和心律不齐等。
白刺果实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和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制作果汁、果啤和干红果酒。白刺籽油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具有降血脂、抗疲劳和保护化学性肝损伤等作用。白刺果粉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和亚硝酸盐。
大白刺俗名罗氏白刺、齿叶白刺、毛瓣白刺,高1—2米,枝条平卧,嫩枝白色。6月开花,花比较稀疏;7—8月结果,果实较大,成熟时深红色,果汁紫黑色,味道酸甜可口,有“沙漠樱桃”之称。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和青海的沙漠地区,生长在湖盆边缘和绿洲外围沙地。枝条沙埋后接触土壤可以形成不定根,逐渐发育成壮观的灌丛沙丘,即白刺包,有时高达20余米。大白刺的果入药可治胃病,枝、叶、果都可做家畜饲料,而且可以为猪催肥。
小果白刺俗名西伯利亚白刺,高0.5—1.5米,枝条多分枝铺散,小枝灰白色。5—6月开花,花瓣黄绿色或白色;7—8月结果,果实成熟时暗红色,果汁暗蓝色,味道甜而微咸。分布在我国各大沙漠地区以及华北和东北沿海地区,生长在湖盆边缘沙地、盐渍化沙地、沿海盐化沙地。耐盐碱和沙埋,适于在地下水位1—2米深的沙地生长。沙埋能生不定根,积沙形成小沙包,对湖盆和绿洲边缘沙地有良好的固沙作用。果可入药,健脾胃、助消化,枝、叶、果可做饲料。
帕米尔白刺是白刺属中唯一生长在高海拔山地的植物,是矮灌木,高度只有12—30厘米,多分枝,伏卧,老枝灰白色,皮开裂,嫩枝白色,花白色。分布于新疆阿克苏河上游,生于海拔3800—4300米的山坡、河谷、阶地、砾质土或碱斑附近,以及南坡和东南坡溢出带或冰碛层附近,单株生长,很少形成群落。8月结果,果实鲜红色,有时近黑色,果汁鲜红色,后变为深红色。
泡泡刺俗名膜果白刺或球果白刺,是高度为25—50厘米的灌木,枝条平卧,嫩枝白色,叶片条形。5—6月开花,花瓣白色。6—7月结果,果实未熟时披针形,密被黄褐色柔毛;成熟时外果皮干膜质,膨胀成球形,直径约1厘米,有利于风力传播种子。泡泡刺非常耐干旱,分布于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新疆,生长在戈壁、山前平原和砾质平坦沙地。
白刺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北荒漠地区,从沙漠、戈壁到盐碱地都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白刺是沙漠植被的建群种,也是名贵中药材锁阳的寄主植物。白刺灌丛是荒漠和荒漠草原的主要牧场。白刺的枝叶和果实是荒漠地区各种家畜包括骆驼、牛、绵羊和山羊的饲用植物之一。
白刺也是各种荒漠动物的主要食物,是荒漠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基础。取食白刺叶片的昆虫,包括白刺夜蛾、古毒蛾、都兰钝额斑螟、白刺粗角萤叶甲等。这些昆虫又是草原沙蜥、荒漠沙蜥、密点麻蜥的食物。多种动物都把白刺包作为活动的主要生境之一,取食白刺的枝叶和果实,例如五趾跳鼠、三趾跳鼠、长耳跳鼠、小毛足鼠、子午沙鼠、草兔、高原兔、塔里木兔、鹅喉羚、野骆驼等。这些动物又是猞猁、兔狲、荒漠猫、沙狐、狼、貉、戈壁熊等食肉动物的食物。而且,白刺包也为沙蜥、跳鼠、蒙古兔等小型动物提供洞穴。因此,保护白刺灌丛是荒漠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关键之一。
白刺是固沙、水土保持、盐碱地造林的优良树种。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人们通过栽植白刺恢复退化草原。在黄河三角洲,白刺可以改良重盐碱地。在兰州南北两山和西宁南山,白刺可以绿化荒山。
白刺可以通过嫩枝扦插、硬枝扦插或组织培养繁殖。经ABT生根粉处理后,嫩枝扦插成活率可达56.75%;经吲哚乙酸处理后,硬枝扦插成活率可达87.50%。白刺也可以播种通过容器育苗。将白刺种子与沙子混合后,手搓和用棍碾压可以破坏其坚硬致密的内果皮,破除物理休眠,促进出苗和幼苗生长。
总之,白刺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和北方滨海地区的优良生态经济型灌木。需要保护好荒漠的白刺灌丛,适度开发利用白刺的经济价值,从而实现白刺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