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彩礼”频现,网友盯上了对岸,娶个台湾姑娘真的不要钱?

每当谈起彩礼问题,不少人就开始争论不休。男生愤怒,女生委屈,各说各有理,可以说“天价彩礼”难倒了无数英雄汉。
有网友戏谑道,这年头,没个百八十万连婚都不敢结,听说对面的台湾省不要彩礼,有什么办法能娶个台湾姑娘,应该能省下很大一笔钱。
那么问题来了,台湾结婚真的不要彩礼吗?
图片
(天价彩礼难倒英雄汉)
台湾省的彩礼钱一般给多少?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些说法。
在台湾没有彩礼一说,他们称之为“聘金”,分为“大聘”和“小聘”。一般来说,在旧时的台湾,也是先经由媒婆说亲,算一算两人的生辰八字,没有犯冲可以互相认识,如果看对了眼,就要择吉日送彩礼,也就是送聘金。
何为“大聘”和“小聘”?
“小聘”在台湾北部被称为“做衫钱”,主要给新娘添置新衣服所用。在台湾南部被称为“乳母钱”,主要给岳父母,以报答对女方的养育之恩。包括红绸、金戒指、金耳环、牛羊猪肉等,大概在12万-16万新台币。
定亲之后的定聘叫“大聘”,“大聘”的本意是让女方购置嫁妆,多为6万,36万或者66万等(新台币,下同),以6字为尊。
除了大聘和小聘外,还有喜饼,例如凤梨酥、红豆饼、芋泥饼等中式糕点。要么作为聘礼,要么发给亲友讨个好彩头。喜饼是女方发放,但钱由男方给。喜饼钱没有上限和下限,主要根据女方亲朋好友的数量来定,多为10万新台币。
图片
(喜饼,来自网图)
此外,有些女方还会要压桌钱,所谓的压桌钱就是订婚仪式完成之后,女方宴请男方亲友,由男方给每桌酒席准备的谢礼。这部分钱,男方给不给,女方要不要,也是由双方商讨而定的。
在台湾省,也经常会出现因为大聘、小聘、喜饼钱等谈不拢闹矛盾的情况。
例如,2022年7月,一名男网友爆料,自己和女友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男方已正式提亲,还商讨好了结婚的相关事宜,决定不办婚礼,不收聘金和嫁妆。
但就在俩人达成共识之际,女方父亲突然改口,称娶我女儿大聘要120万,小聘要60万,喜饼钱要36万,让原本热闹的氛围降到冰点,男方思考几天后果断选择分手。
图片
(情侣分手)
也就是说,台湾的彩礼和大陆是一样的,有的家长不收彩礼,有的象征性收一点,有的则狮子大开口,部分家长会让女儿将彩礼带回小家,扶持小家。而女方的嫁妆也是因人因家庭而定,没有一个定数。
台湾地区“彩礼”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首先,传统“礼”思想的误解与抛弃。人们在婚姻上对纳征之礼的延续,无论是损是益,总是有所取舍的,其目的是为个人找到一套漂亮的说辞,从而有利于他们将自己对财或物的追求合理化。
从目前彩礼问题的状况来看,赠送彩礼、索要彩礼美名其曰是对传统礼制的继承,但其实质只是在丧失德性的人性中对物质利益的毫无节制地攫取,这样的彩礼是无道德价值的。
图片
(古代彩礼流传至今已经变味)
其次,1949年前后迁移到台湾的人抬高了当地的聘金。这个结论是由经济学家Andrew Francis研究后发现的,他认为当时台湾男多女少,迁移过去的“外省人”在经济上占有很大优势,台湾的女性自然会选择更有钱的人结婚,由于竞争压力增大而导致彩礼价格高涨。
另外,好面子的行为导致。在消费心理的影响下,彩礼被赋予新的内涵,认为彩礼的多少对应的是女儿身价的高低,彩礼要的越多说明自己的女儿本身的价值高,而且男方经济条件好,被众人羡慕。
图片
(令人艳羡的老来伴)
这种心理已经成为一种病态现象,这样会导致婚姻市场上的彩礼要价被不断哄抬。
说了这么多,还有人觉得台湾不要彩礼,想去台湾娶个媳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