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这些行为可能会泄露你的个人信息!来看身边的案例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刚买了房,各种装修、家电的推销电话就接踵而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因为你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轻则接到天南海北的各种推销电话,重则有可能遭遇诈骗。
8月10日,公安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机关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关情况。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案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泄露了个人信息,如:APP过度获取个人信息、和陌生人共享屏幕、将自己的银行卡身份证转借他人等。
图片
日前,乌鲁木齐的布女士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护照科民警”王某,告知布女士其护照被冒用,身份信息已泄露,涉嫌违法,并准确说出了布女士的姓名、护照号等个人信息,要求布女士按照其要求下载会议软件开启屏幕共享进行网上办案。布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一一照做,准备输入银行卡密码时,突然发觉不对劲,立即退出“会议”,并前往辖区便民警务站求助。民警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第一时间帮助布女士与银行联系冻结账户,并帮其卸载非法软件,下载国家反诈APP。
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进行案件办理、调查取证,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请不要随便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这样的操作会泄露个人信息,比如银行卡账号、密码等,继而造成财产损失。
图片
8月4日,沙区网安大队民警为居民讲解国家反诈APP的使用方法。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亮摄
今年3月,“3·15”晚会报道了“b站破解版2021”“百度网盘破解版”“酷狗破解版”等APP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这些APP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用户在使用APP时不难发现,前期必须通过各种个人信息授权,为了APP带来的便捷,即使发现过度授权,用户为了省事还是会不假思索地点击同意,如此一来给APP违法违规获取个人信息和信息泄露埋下后患。
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议,尽量从正规渠道下载APP,安装应用时只开放必要的权限并认真阅读相关协议条款,如发现过度获取用户权限的APP,应及时检查和删除;尽量不使用没有密码的免费wifi,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图片
除了APP外,通过信用卡、银行卡和电话卡泄露个人信息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克拉玛依市的马某将自己及家人名下7个银行卡和U盾、2张电话卡提供给他人用于接收资金,涉案银行卡流水金额人民币3115万余元,并从中非法获利5.06万元;19岁的阿某得知出售一张银行卡能赚800元,介绍他人成功入伙,能分成500元,短短月余,阿某就办理了多张银行卡,并介绍4名朋友成为“卡农”,如今,阿某与她的朋友面临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违法所得亦将被收缴;巴楚县的张强(化名)在网吧向邻桌男子借烟,该男子向其介绍出售银行卡获利的“挣钱之道”,张强当即前往多家银行开设账户,并以1000元的价格售出3张银行卡……
对于个人信息泄露的这些案件,当事人应该怎样维权呢,新疆法爱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康明远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写道,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民法典设计了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信息利用的规范,在加强对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上,对那些为公共利益或者在其他合理必要限度内的使用行为提供了支持,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可以去行政管理机关进行控告、举报,还可以去公安机关报案,也可以去法院起诉,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检察机关面对日益突出的个人信息保护案件,可以运用刑事手段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避免将来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康明远建议在平时就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例如,使用安全的网络连接、不随便分享个人信息、不打开来自未知来源的电子邮件附件或链接等。
图片
李济良 绘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而被出售的银行卡往往会被不法分子用于实施电信诈骗,一旦事发,使用真实身份办卡的他们会是公安机关盯上的第一人,办卡人进而沦为不法分子的帮凶,更有甚者出售银行卡后利欲熏心,被错误的金钱观蒙蔽了眼睛,还动起了歪脑筋。事实证明,妄图通过特殊途径不劳而获,结局只能是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