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日本被迫在公厕筑起儿童“性侵”防线背后的无奈

图片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或许,这个标题多少有点“辣眼”。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有值得正面说道的价值和意义,就像日本社会开始广泛关注无性别公厕正渐成非法“性交易”的灰色地带一样。
夏日炎炎之下,也正值暑期,迎来儿童出游、夏令营、下海玩水、嬉戏打闹的盛季,随着孩子们单独行动的机会增多,日本专家开始向父母们广泛呼吁要关注极易成为家长视线“死角”和“盲区”的公厕,防范在此发生的“性侵”风险。究其背景,是在看不见的公厕阴暗处,正发生着针对未成年儿童的偷拍、猥亵、甚至是更恶劣或严重的事件。
近年,日本不少地方城市频繁收到举报,声称孩子遭受了偷拍、偷窥等等,媒体也持续跟踪和关注越来越突出的这类事件。2019年9月,1名男子在宫崎县某餐饮店厕所猥亵1名10岁女童,2022年8月,1名男子在埼玉县东松山市的多功能公园内猥亵2名女童,2022年5月,1名男子在东京江户川区公厕偷拍女童内衣,而作为惯犯竟已作案100多起。更令人痛心的是,2011年熊本市内还发生一起男子强行在某超市多功能公厕内猥亵女童并将其杀害的悲剧。据媒体披露,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公布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但这已经足以敲响“日本危险”的警钟。
长期以来,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社会治安方面有着相对较高的公认度和公信力。但不得不说,接连而起、难以根除的公厕犯罪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这样的乱象,正严重冲击着外界对日本社会的形象,一点点撕裂日本的“安全神话”。有日本网民甚至表示,不能容忍本应成为文明角落的公厕成为人性的灰色地带和社会形象的耻辱柱。受此影响,日本越来越多的地方城市更加聚焦此类问题,或组建民间团体加强重点地区的公厕排查和巡逻,或在公厕内加设用于求救的SOS按钮,专家学者也纷纷为此支招,强烈呼吁完善家长陪同未成年人安全使用公厕的硬件条件和环境。虽然社会有着齐动员的意识和行动,但确也无法掩盖日本在公厕筑起儿童防线的无奈,导致事件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日本开放的成人文化和复杂的社会、经济变化共同影响人的心态和价值观。一方面,虽然日本的成人文化在法律框架内运行,但根据媒体调查统计,有相当多的涉及性侵的犯罪都不排除来自于对一些扭曲内容的模仿。冲绳就曾发生过儿童福祉机构男性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成人影片内容为版本强行猥亵前来咨询的女童的事件。另一方面,近年日本经济形势尤其是就业环境发生变化,深刻影响底层生态,间接造成个体心理健康问题。总体看,无业游民在儿童性侵案中的比例相当之高,这也被视为社会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在个体身上的投影。
其次,日本公厕的设施环境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犯罪提供温床。日本立正大学犯罪学专家小宫信夫就指出,从物理构造看,“日本的公厕是全世界最危险的”。分析认为,男女厕所入口十分接近,而多功能厕所并无男女之分。入口并列处于一条移动线上,男女混入并不容易被发现。就拿偷拍来说,在男女可共用的公厕去偷偷设置摄像头简直易如反掌。此外,公园、运动场等公厕往往并不在一个十分受众的明亮地点,也为性犯罪提供了环境条件。小宫还指出,和欧美等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出于集体意识强的民族性格和特点,往往在公厕使用上也存在过度的“共”性意识,间接对公厕的安全性造成损害。
最后,固化的教育和防范习惯往往让未成年人单独面临危险。置身日本,特别是公园、大型室外游乐场、运动场,随处可见单独奔跑玩耍、习惯了自己去厕所的儿童。小小年龄的独立虽然也昭示着日本家庭基础教育的某种成功,但也同样把上述隐患带到儿童身边。日本专家就此指出,应把个体的意识培养和家长的风险把关统筹起来看,不给公厕等性犯罪可乘之机。
对犯罪的零容忍是一个国家法制的健全,而对犯罪的遏制力度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公厕里的儿童性侵现象,开始成为考验能不能戴得住“安全大国”帽子的重要课题,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