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苏联声称要在中国投放百万吨核弹,为何在最后一刻收手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图片
文|Karma
编辑|t
引言
在我们整个中国的外交历史上,苏联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最为另类的国家。
一方面来说,苏联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给予过我们很大的帮助,让我们更从容的度过了那段最为艰辛的岁月。
但另一方面来讲,苏联在不久之后就开始实行霸权主义,并且严重的侵害到了我国的国家利益。两国的关系在短短几年间急转直下,甚至成了不共戴天的对头。
在中苏关系最为恶劣的那段岁月里,苏联甚至一度威胁我国,要使用核武器对新疆进行核打击。
图片
(苏联曾帮助我国)
苏联是绝对意义上的军事强国,就连美国也要忌惮它三分。面对如此“庞然巨物”的震慑,中国人民究竟是如何应对的?
一、来自苏联的核威胁
我国在建国之后,坚定的站在了社会主义阵营当中,而苏联作为地球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所以对我们提供许多帮助。
在1950年,我们就跟来自北方的苏联人,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人派出大量的专家来到中国进行支援建设,著名的武汉大桥、长江大桥、以及全国各地大小城市的道路规划,其实都有苏联人的帮助。
图片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现场)
客观的来讲,苏联人在那个时期还是非常够意思的。两国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密,完全站在同一阵营,共同面对西方世界的封锁和压迫,如同“亲兄弟”一样。
但是斯大林去世之后,整个苏联就突然变了模样。继任者赫鲁晓夫在苏共的20大上,直接将斯大林个人和他的思想全盘否定,整个苏联乃至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思想动荡。
在这场苏联内政当中,我国扮演的角色其实并不重要。但是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虽然他在晚年的确做出过一些错误的选择,不过也不至于被继任者如此否定。
图片
(斯大林雕像被推倒)
因此,我国在那个敏感的当口,表达了针对苏联否定斯大林做法的不赞成,这可惹恼了赫鲁晓夫,这件事情也变成了中苏关系破碎的导火索。
在那之后,赫鲁晓夫恬不知耻地提出,要在中国的领土和领海建立共同舰队和长波电台。虽然这样的要求,听上去没有什么大不了,但苏联真正的目的其实是要插手我国主权,实现对中国的控制。
因此,我国高层领导一致拒绝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不允许苏联在军事上对中国进行控制。
图片
(勃列日涅夫)
在这之后,中苏之间矛盾不断,赫鲁晓夫下台之后,两国的关系也没有得到缓和。勃列日涅夫甚至派出了大军驻兵蒙古,对我国的边境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969年,双方之间的矛盾终于演化成了武力冲突,苏联军队公然跨过中国边境,对我国领土珍宝岛进行了入侵,造成了中国军队的伤亡。中国军队也立刻发动反击,双方交战三次,苏联人每次都无功而返,这让一直以军事强国自居的苏联人,脸上很挂不住。
于是苏联人开始在我国边境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调动了整整110万人的部队和3000多架战斗机。苏联时任国防部长甚至放出狂言,要向中国投放几百万吨的核弹头。
图片
(苏联军演)
二、核威胁下的双方
苏联放出狠话之后,全世界的眼睛都盯住了东方的这两个国家,大部分西方军事家都认为两国之间必有一战。
在威胁之下,我国人民并没有畏惧。1969年3月4日到12日的这段时间里,中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和毫无理由的核威胁。
除了军民自发的游行之外,我国也做出了很多针对性的应对手段。毛主席转移到了武汉,而林彪则是被转移到了苏州,国家总参谋部更是被直接安插在了地堡当中。
图片
(苏联人的核威胁)
在主席的指挥之下,全国主要机场的跑道全部被封锁,不让苏联战斗机能够轻易着陆。同时还将武器下发到个人,以便迎接很有可能到来的战争。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中国建国以来面临的最大的一次军事危机。哪怕是在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人对我们的威胁,也没有像苏联人这样直接。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党中央下达了做好战斗准备的要求,提出“要有甚至打核大战的思想准备”。
图片
(九大会场)
而在莫斯科,苏联人也非常愤怒,同样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许多来自中国的汽车被苏联人砸掉,就连中国的领事馆也被暴躁的苏联人围了起来,两国的关系直接降入了冰点。
除此之外,苏联时任国防部长科列奇科元帅,直接提出了动用中程弹道导弹的要求,企图使用百万吨级别的核弹头打击我国的主要城市。著名苏联军事报纸《红星报》,甚至直言要给中国毁灭性的核打击。
在苏联高层的调动之下,百万苏联军队齐齐驻扎到了蒙古边境。他们手上捏着核武器,只等一声令下,两国之间就将爆发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
图片
(嚣张的苏联)
不过,苏联人却始终没敢迈出那一步,成为了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背后的原因,又究竟是什么?
三、美国人的插手
苏联人在开战之前先找到了美国,虽然苏联的军事实力强横。但那时的世界毕竟是两极格局,如果美国趁着战争横插一脚,那么苏联最终的结局是怎样,还真不好说。
所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在1969年8月20日秘密会见了基辛格。将苏联企图对中国进行大规模核打击的消息,透露给了美国人,要求美国在双方开战之后,至少要保持中立。
图片
(多勃雷宁照)
苏联人的这个选择其实没什么问题,在当时中美之间的关系也不算好。苏联要和中国打仗,对于美国来说无疑是双赢的。在苏联人眼中,美国没有理由拒绝他们的要求。
但是基辛格是一个非常有大局观的人,在与多勃雷宁秘密会见结束之后,他就把这个消息如实汇报给了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来看待这次问题,美国与中苏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都不算好。当时的美国甚至还没有与中国建交,从表面上来看,根本没有理由去帮助中国。
图片
(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
但是,苏联却是美国实实在在的竞争对手。毕竟双方的冷战已经打了将近20年,直到如今还未能真正分出胜负。如果苏联真的在东方战场上占据了优势,那么因为武力震慑而加入苏联阵营的国家,肯定会变得更多。
而且,中国也并不是好惹的。虽然整体军事实力比不上苏联,但是中国陆军在正面战场上曾经击败过美国,而且那时的中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不论这场战争谁输谁赢,世界格局都会发生巨变,这是美国人不愿意看到的。
更重要的是,双方只要开战,打的就肯定是核战。核武器除了威力惊人之外,其后续影响对于区域经济来说,也是致命的。
图片
(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
美国在亚洲,可是驻扎了整整25万美军(当时的美国还在打越南战争),如果这些美军受到核战影响,那么美国就不得不卷入这场战争当中。
因此,美国人决定不对苏联进行支持,但也不能直接将消息透露给中国。一方面来说中美之间积怨已久,中方可能不相信美国人透露的消息;另一方面来说,直接将苏联人的计划告诉中国,也没法给苏联一个交代。
最终,美国人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利用他们发达的媒体,报道苏联即将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事实。美国的媒体享有极高的自由报道权,甚至能够揭露总统等政界高层的丑闻,就算是苏联人的计划从媒体流出,苏联也肯定是无话可说的。
图片
(大规模游行)
同年8月28日,美国报纸《华盛顿明星报》就在头条上,刊载了苏联人的计划,并且将苏联人要攻击的城市都一一列举了出来,这些城市当中有北京这样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有长春、鞍山这样的工业中心,甚至还有罗布泊、酒泉这样的军事实验基地。
苏联人的野心实在是大的可怕,他们这是想彻底摧毁中国。事件一经报道,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核恐慌,生怕两国之间的矛盾到最后演变成了以核武器为手段的第3次世界大战。
苏联在一夜之间就承受到了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但他们却依旧不为所动,几乎公开了自己的计划。也许在苏联人眼中,中国会畏惧他们的军事力量,做出主权问题上的妥协。
但是,中国人民拿出的态度,却也是极为强硬的。
图片
(苏联军队)
四、伟人的大局观
在得知苏联人缜密的核打击计划之后,毛主席镇定自若,说出了一句:
“不就是要打核战吗?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
很快,毛主席下达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思想。在恐怖的核威胁之下给全国人民提出了一条应对之策,挖洞和积粮是为了在可能到来的核打击之后保存实力,而不称霸,则是为了保证让我们在这场大战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片
(伟大的主席)
从当时的角度来看,中国与苏联的硬军事实力完全不在一个维度。我们的第1颗原子弹在1964年才正式引爆,比苏联晚上不少,而且在吨数级别上也和苏联人的核弹有着很大差距。
如果战争真的开打,双方互相扔核弹头的话,吃亏的大概率会是我们自己。
首先,核武器需要导弹或者飞机进行发射和投掷,苏联人在蒙古驻兵之后可以很轻松的将我国的重要工业城市和政治中心列为打击目标,但是我们的核弹却不能第一时间威胁到莫斯科等苏联重要城市。
图片
(复杂的核武器发射架)
这是地理条件上的限制,莫斯科距离中国实在太远了,当时的中国也拿不出精准的制导技术对苏联城市进行针对性的打击。
因此,抱着用核弹本身去打赢核战争的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毛主席提出的战术是:一旦战争开始,我们就集体向苏联发动进攻,拿出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战精神,直接拿下对方的老家。
只要我们的军队成功跨过边境抵达苏联,那么苏联人的核弹就根本派不上一点用场了,他们再怎么残暴也不可能用核武器,攻打自己的国家和城市。
图片
(苏联军队)
除此之外,我国的各项重要档案也在主席的命令之下大批迁往外地,主要被存在了西南各大省份当中,各大城市也在调动之下大挖地道,修筑人防工事,做足了一切准备。
显然,我们根本没有怕苏联人的意思,而美国在这时也突然坚定的站在了中国阵营,希望能够通过中国来打压苏联。
1969年10月15日,勃列日涅夫收到了中国全国进入临战状态的消息,同时又从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口中得知,如果苏联与中国开战,美国势必会参与进来,而且会站在中国阵营当中。
这个消息对于苏联的信心无疑是毁灭性的,即便他们是一个超级大国,但是苏联也不敢承担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图片
(三战假想图)
为了防止苏联狗急跳墙,美国人还放出消息,声称拟定了一份针对苏联130多个城市的核打击计划,不论这个消息是真是假,受到如此威胁的苏联,自然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最终,这场由苏联人自作自受导致的闹剧以和谈收尾,中苏两国在10月20日正式就边境问题在北京进行了谈判。谈判地点选在北京而不是在苏联城市,说明中国在这场未曾爆发的战争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谈判结束之后,中苏关系迎来缓和,核威胁也终于烟消云散,而在这之后,中国更是站稳了脚跟,与美国等西方世界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一个世界大国。
而那些被苏联搬到蒙古边境的百万大军,也只能带着他们的大当量核弹灰溜溜的返回苏联,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开战,看来胜利还是属于正义的一方。
参考资料
戴超武.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连载二)[J].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1.
闫佼丽.中国核战略与中美,中苏关系(1954-1976)[J].山西大学, 2005.
吕春.建国初期中苏两国的高层较量[J].钟山风雨, 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