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债务重整:保交楼难度不小!3000多在建项目,是恒大的四倍

2007年4月20日,碧桂园控股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5.38港元的发行价对应着21倍的市盈率,这对于地产行业来说,是相当高的。
即便如此,上市首日仍然上涨了35%,以7.27港元收盘。
由此,碧桂园控股总市值接近1200亿港元,成为市值最高的内地上市房企。
实际控制人杨惠妍凭借着约60%的持股比例,成为内地新首富,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性首富。
要知道,碧桂园控股仅仅发行了16.87%的股份,就募资148亿港元,相当于2006年末净资产的10倍。
而杨惠妍持有的市值达692亿港元,身价至少翻了50倍。
这就是资本市场的魅力!
图片
当时碧桂园为什么这么受追捧?因为吃准了市场的偏好。
国际投资界普遍认为,土地储备是衡量房企估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此,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碧桂园一下子增加了998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上市前达1870万平方米,足够开发5年以上。
丰富的土地储备让碧桂园控股获得了255.7倍的超额认购,以超出行业平均值一大截的市盈率顺利发行。
上市后的碧桂园,有了大量的现金,继续收储!
2007年末,公司土地储备达3840万平方米,8个月内增加了一倍。
2018年中期,碧桂园的土地储备达到了历史峰值,总面积为3.64亿平方米,对应货值超过4万亿元。
而最新的2022年报显示,碧桂园土地储备下降到了2亿平方米。
土地储备是资产,收储需要大量资金,对应着债务!
在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后,由于销售不畅,现金流枯竭。巨额的利息与6万名员工的薪资这些刚性支出,让碧桂园引以为傲的土地储备成为了“负资产”。
图片
据《第一财经》报道,碧桂园已聘请中金为财务顾问,筹备债务重整,近期有望启动相关程序!
2022年报显示:碧桂园的总资产为1.74万亿元,总负债1.43万亿元,净资产约3095.73亿元。
不过,恒大停牌前最后一次公布的2021中报,净资产也是正数。
到了今年3月公布境外重组方案时,净资产已经转为负数,接近-2000亿元。
7月份正式公布财报时,恒大进一步巨亏,2022年底的净资产为-5991亿元。
不出意料,碧桂园2023年中报将重估资产价值,计提各种跌价准备,净资产大概率转为负数。
不卖惨,怎么争取债权人的同情啊?
目前,碧桂园总负债1.43万亿元!
其中,合同负债6682亿元,即已经预收购房款但还没交付楼盘形成的负债,如果违约就是烂尾楼了。
有息负债2713亿元,是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款,以及发行的债券。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4374亿元,是指占用的供货商的资金,一共3.3万家。
碧桂园债务重组的思路就是保交楼,履行社会责任!
这就需要有息负债的债权人、即金融机构和债券持有人做出让步,展期、降息、债转股,或者以上几种方式的组合。
但供货商也不能不管,因为你不把旧账清了,人家不会继续供货,怎么保交楼?
图片
但保交楼本身的难度也不小!
碧桂园的土地储备集中在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
因为地价便宜,所以摊子铺得很大,有3000多个在建项目;而恒大才不到800个。
很多项目的销售率很低,建好后了除了交付的那部分,剩下的很难卖出去。
怎么办?
不建,给业主全额退款;还是继续建,卖不掉的作为工抵房让供货商吃下?
碧桂园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杨国强从中吸取的教训就是更重视现金流。但他的方式不是降杠杆,而是高周转。
针对万科的“5986”模式,碧桂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推出了更加激进的“3456”:
拿地后3个月内动工;4个月内开盘;5个月内资金回笼;6个月内周转到下一个项目。
萝卜快了不洗泥!
2018年,碧桂园工地在40天内发生了三起坍塌事故,导致7人死亡19人受伤。
老杨在媒体见面会上称自己是天底下最笨的人,做的东西又不是自己的,钱又不是自己的。
他说:本来我可以去亚马逊河漂流,可以跟大哥王石去珠穆朗玛峰爬山!
在爆雷之前转移资产,这是笨人干的吗?
7月30日,杨惠妍将碧桂园服务20%的股权捐赠给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市值64.43亿港元。
而这家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有限公司是在一个多月前的6月13日,刚刚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