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赓哲来杭开讲:《长安三万里》的郭子仪,是大唐真正主角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宋浩 实习生 张妮逸羽
暑期档大热的电影《长安三万里》,从李白、高适的交往的角度,讲述了“安史之乱”的历史。电影中也出现了郭子仪,他与李白、高适惺惺相惜,从安禄山派来的刺客手下救了二人。历史真实的郭子仪,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8月14日,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唐史专家于赓哲,做客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分享他眼中的郭子仪。
图片
于赓哲
讲座主题是《凌烟阁——唐代精神的纪念碑》。
“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楼阁,起源于唐太宗李世民把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二十四功臣”的画像存放于凌烟阁,后来德宗到昭宗,又有四次“图像凌烟阁”的举动。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在尚武的唐代,凌烟阁是建功立业的无上荣耀。在于赓哲看来,凌烟阁的每一个人,都是唐朝的一个符号,都可以作为剖面,看见唐朝的历史。
于赓哲教授近日出版了新书《凌烟阁:大唐风云人物启示录》提到了郭子仪——他在广德元年(762)击退吐蕃后,唐代宗给了他“图像凌烟阁”的殊荣。
图片
讲座现场
救李白的人,可能不是高适而是郭子仪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李白参与永王李璘的叛乱失败后锒铛入狱,救他的人是主人公、淮南节度使高适。虽然救李白免于死罪、改为流放的人到底是谁,十分隐秘,无法考证,但高适的可能性,于赓哲教授看来不大。因为高适刚刚镇压了永王,任淮南节度使,于情、于理、于皇权,他都不太可能救永王的幕僚李白。有可能救李白于水火的,有三人。
图片
李白入狱。《长安三万里》剧照。
一是宰相崔涣,李白诗有《寄浔阳上崔相涣三首》《上崔相百忧章》。李白狱中向他求救,他可能被李白的“举酒太息,泣血盈杯”打动,以江淮宣慰大使的身份为李白疏通。
二是御史中丞宋若思。其父是李白诗《江夏别宋之悌》中的老友宋之悌。作为李白朋友的儿子,对李白这位叔叔,宋若思是可能施加援手的。
三便是郭子仪,而且可能性很大。因为这三个人中,郭子仪毫无疑问名气最大、地位最高、对皇帝影响最大。李白对郭子仪有恩,按郭子仪的性格和地位,是极有可能参与救李白的。郭子仪对李白有什么恩情?
郭子仪早年在并州,担任下级军官,就和李白认识了。郭子仪犯了错,李白曾救过郭子仪。唐代的裴敬为李白写墓碑,在《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中记述:“(李白)客并州,识郭汾阳于行伍间,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后汾阳以功成官爵,请赎翰林,上许之,因免诛,其报也。”唐代人就这样说了。
图片
李白入狱。《长安三万里》剧照。
《新唐书》中写得更有细节:李白游并州时,就欣赏比他大4岁的武官郭子仪。郭子仪后来犯法,李白救了他。所以后来李白犯了附逆永王的罪,郭子仪希望用自己免官来换李白的命,所以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
可见在唐人的记录和正史中,救李白的主要是郭子仪。到了明代,冯梦龙还在《警世通言》中创作的《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一篇小说,对这段历史进行改编和戏说。
郭子仪凭什么登上凌烟阁?
凌烟阁是唐代人的无上荣誉,郭子仪却能两次上凌烟阁。于赓哲教授认为,“这是相当罕见的”,原因在于“他功高盖世,两次救大唐天下于危难之中。”
第一次就是众所周知的平定安史之乱。潼关失守,长安不保,唐玄宗出逃,此时太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选择同唐玄宗分道扬镳,逃至灵武宣布登基。灵武是朔方节度使驻地,郭子仪就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李光弼率5万人马支持肃宗,最终抵抗住了叛军的攻势。
图片
郭子仪。《长安三万里》海报。
收复长安后,唐肃宗曾对郭子仪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为了表彰功臣,太子李适、郭子仪,以及郭子仪举荐或提拔的李光弼、仆固怀恩等8人登上了凌烟阁。
实际上,郭子仪对唐朝政权“再造”之功,不止安史之乱。退吐蕃、单骑退回纥等功劳,都挽唐王朝于水火。
《长安三万里》中,吐蕃20万大军进攻大唐,一路攻城夺寨,是高适和严武的功劳,程公公——宦官程元振也参与了战斗,保卫了长安。而真实的历史中,吐蕃一路攻破了长安,许多官员、百姓逃进了山里。导致长安失守的原因,正是程公公错误估计了形势,导致长安几乎没有防御。在郭子仪的努力下打退了吐蕃兵,代宗回到长安后赐郭子仪铁券。
郭子仪的功绩不用细说,也被封为汾阳郡王。
会做人的郭子仪
中国历史上,像郭子仪这样取得不世之功的人不少,但大多数落得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下场。于赓哲说,因为历代皇帝都十分忌讳功高盖主,甚至威胁皇权。
图片
“满床笏”的故事
郭子仪不仅有赫赫战功,还与皇帝关系融洽,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最后活到了85岁。于赓哲教授展示了清代木雕作品“满床笏”,“满床笏”的故事,讲的是郭子仪过大寿的时候,七子八婿来给他祝寿,人数众多且都位居高官,进屋时把上朝用的笏板往床上放,没一会儿铺满了床。
他为什么能做到这样?于赓哲教授评价:“这个人太会做人了。”
郭子仪时刻照顾到皇帝的权威,避免功高震主;面对猜疑,乖乖交出兵权,等要用到自己的时候,又毫无怨言的站出来,扶大厦之将倾。在皇帝不信任他,第二次被削去兵权后,郭子仪把自己早年间唐肃宗给自己的信,汇编成书,献给唐代宗。会想起过去,代宗很是感动,直言“大德不明”,告诉郭子仪:你的事情,无需担忧。
还有民间广为流传的“打金枝”。于赓哲提到,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故事:郭子仪的儿子郭暧酒后打了升平公主,称自己的父亲功劳大,升平公主一怒之下回宫到父亲代宗那里告状。而郭子仪直接将儿子绑上荆棘,上殿“负荆请罪”。唐代宗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阿翁”,不治郭暧的罪,还官升三级。
图片
电视剧《醉打金枝》海报。
京剧、豫剧、晋剧、评剧以及TVB电视剧都演绎过这个故事,故事中郭子仪把握与皇帝关系,十分恰当。
郭子仪去世后谥“忠武”——武将最高谥号,与诸葛亮、尉迟恭、岳飞相同;葬在唐代宗旁边,也是唯一一位受此殊荣的大臣。
史书评价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高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权力大但朝廷不妒嫉,功劳高而皇帝不猜疑,生活奢靡但大家不觉得他不对,这样的郭子仪,真是太有人格魅力了。
于赓哲感叹,古代评价一个人的幸福标准是“福禄寿”,郭子仪都享受了。
图片
于赓哲《凌烟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