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岁战地医生深情讲述抗战故事,还原历史细节,为家乡档案增添珍贵资料

2023年7月31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报道了泗阳档案馆副馆长姜云路《七年多走村串户 采集156名老兵“红色故事”》的新闻,在南京养老的99岁泗阳老兵丁位西看到报纸后深受感动,请求子女想法设法联系姜云路,希望把自己以前当兵打仗的故事记录下来,为家乡档案留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报道了姜云路采集156名老兵“红色故事”
“考虑到丁老年纪大了,回老家太折腾,所以我带上设备,从泗阳来南京,采集他的‘红色故事’。”8月12日,记者跟随姜云路来到南京欧葆庭仙林国际颐养中心,见到了老兵丁位西。这位即将百岁的老人,曾先后参加了宿北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多场著名战役,在后方为成千上万名受伤战士做手术,被称为伤员的“救护神”,如今被大家尊称为“红色医生”。
图片
丁老对姜云路采集156名老兵“红色故事”表示感动
日军扫荡烧城,他去共产党办的学校读书
丁老出生于江苏省泗阳县,小时候家里开了个饭馆,生活基本上过得去,父母非常重视教育,所以他上过私塾,又上了小学。从小他就喜欢听唱书,从《隋唐演义》《水浒传》到《刘备招亲》《木兰从军》,故事里的人物令他倍受鼓舞。
图片
年轻的丁位西
关于战争,丁老告诉记者,三四年级的时候,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胜利,对小朋友的鼓舞很大,为此,他写了一篇文章庆祝台儿庄大捷,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小时候我就知道,一定要有本事,才能打败敌人。”
图片
99岁的丁老精神矍铄
“后来,日本人经常扫荡,把泗阳城烧了,我们无家可归了。”丁老说,由于日寇扫荡烧城,只能离开家乡。1942年,他进入淮北中学学习(因为这是共产党办的学校,不收钱),后转入新四军四师卫校学习。
当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讲台,也没有课桌,学生们每人背一个背包做凳子,腿当桌子写笔记。“课上,老师讲到了鸦片战争、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我们深知,生活不管怎么苦,我们都不能叫苦,打鬼子是主要任务。”1944年,丁位西参加革命做医务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彭雪枫师长领导的新四军第四师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了宿北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图片
丁老口述抗战期间抢救受伤战士的故事
参加多场战役,在后方给受伤战士做手术
提起历史上这几场著名的战役,丁老说:“当时打仗打得艰难,我们共产党只有小米加步枪,敌人开着飞机在上空盘旋,随时可能轰炸。尽管如此,宿北战役我们俘虏了2万人,我在战场上做救护,当时一个营长伤得重,我们救得很及时。”丁老越说越激动,可是一想起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他泪眼婆娑,惋惜他们没能过上幸福生活。
“打孟良崮战役时,伤员一批一批往后方抬,担架都不够用,飞机随时可能轰炸,我们没法安营烧饭,只能吃一点馒头,趁夜间继续行军。”丁老说,孟良崮战役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大家载歌载舞。采访中,他时不时挥起手,向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
“到了淮海战役,这一仗打得更好了,敌人全部走下坡路,我们整个部队强调一切为了战争,为了胜利。”丁老告诉记者,淮海战役期间,后方收到的病人几乎都是重病号,草棚子里躺着成千上万的伤员,医护人员晚上没法睡觉,一是要为受伤的战士们做手术治疗,二是要防野狗把受伤的战士拖走。
图片
丁位西从事卫生防疫工作三十年,卫生部授予其荣誉证书
治理研究血吸虫病,为家乡档案添珍贵资料
丁老回忆,渡江战役部队南下的时候,战士减员严重,且长江流域的当地人民也和许多战士一样,出现了许多血吸虫患者,这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1951年,卫生部在高邮成立了血吸虫病防治所,丁位西被任命为所长,带领防治所及医院300多名工作人员开展血吸虫病的治理与研究,他将其称为“小虫子斗争”。
图片
丁位西荣获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终身成就奖
1956-1958年,他还曾到武汉医学院学习,进修传染病医学,圆了他的大学梦。从武汉医学院毕业后,丁位西选择了离老家泗阳更近的地方——南京工作,从事血吸虫病研究30多年。
图片
丁老的书法作品正在展览
退休后,丁老上了十年左右的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和唐诗,如今99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天练字。在颐养中心的走廊里,经常展出丁老的书法作品。
姜云路告诉记者:“7年多时间,我走访了156名老兵,现在还健在的老兵越来越少,尤其像丁老这样精神矍铄的更不多,他能够条理清晰地讲述自己抗日救国和救死扶伤的故事,并能够提供许多文字、图片、物件等材料,为家乡档案馆提供了更多的珍贵资料。”
图片
丁老及女儿女婿
丁老望着姜云路从泗阳带来的莲蓬,对家乡的思念更加浓厚,他表示:“如果我能给家乡的档案收藏做出一份贡献,不仅圆了我的梦想,也让我的故乡情有了寄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塞塞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