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 | 交响声音 中国味道——全国优秀交响乐作品展演专家评述(一)

图片
由文化和旅游部、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优秀交响乐作品展演,日前在冰城哈尔滨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交响乐团将陆续献上13场精彩音乐会,集中展现近年来我国交响乐新作。在“一场一评”专家座谈会上,十余位业界专家与主创团队面对面展开交流研讨,为作品提升、院团建设建言献策。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刊发专家评论,与君共飨。
横看成岭侧成峰
——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音乐会掠影
项筱刚 | 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
图片
作曲
张千一
8月7日晚在哈尔滨大剧院,由张千一作曲,深圳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深圳市福田交响乐团演奏的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音乐会,拉开了首届全国优秀交响乐作品展演的序幕。
《我的祖国》呈现出典型的“张千一式”风格——“旋律的如歌”+“管弦乐的恢弘”。“旋律的如歌”,即——好听。这也是身为军旅作曲家的张千一一以贯之、难能可贵的品质。该曲理直气壮地彰显出了“管弦乐的恢弘”,并随处可见张千一音乐独特的“画面感”。
如果说交响音画《北方森林》(1980—1981)是张千一“成名作”的话,那么《我的祖国》则堪称《北方森林》的“姊妹篇”。第一、二、六、七乐章,可视为四曲宏观、抽象的颂歌,并相继以乐队、钢琴、女高音的形式加以呈现。而第三、四、五乐章,可视为三段微观、具象的描绘,并或淡妆或浓抹上了西藏、云贵高原、新疆等地少数民族的音乐色彩。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18—2019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重点扶持作品,《我的祖国》被业内专家誉为:在“交响性”“层次感”“化整为零”等方面均有了长足进展,并有可能在“结构设计”“作品形式”等领域做精益求精的打磨。
海峡两岸人民的呼唤
——交响音画《海峡 海峡》有感
莫凡 | 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作曲
图片
文学撰稿
游暐之
作曲
杜鸣
交响音画《海峡 海峡》由杜鸣作曲,游暐之文学撰稿,福建省歌舞剧院创排,福州海峡交响乐团演奏,田光浩指挥,女高音王庆爽,男中音王鹤翔作为情景剧中设置的男女主人公,担任领唱、独唱。这部作品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表现“海峡两岸一家亲”重大题材的一部优秀音乐作品。
《海峡 海峡》由四个乐章加序和尾声组成,有着合理、严谨的结构,分别为:海的记忆、故园依稀、红烛新娘、孤影离愁,同源血脉,海峡梦圆。表达了两岸人民同宗同源、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呼唤两岸同胞携手共圆中国梦。作品通过交响乐演奏和独唱,重唱、合唱等声乐艺术,表达出浓烈的情感,有很多闪光点和动情点。
《海峡 海峡》动听又有亲和力的音乐吸引了广大的听众,剧场里多次爆发出阵阵掌声。作曲家用了大家熟悉的台湾民歌、闽南民歌,如“天黑黑”、“丢丢铜”。还用了闽南戏曲的一些音调,用了压脚鼓、洞萧等特色乐器,甚至合唱队里还不断传来闽南话的叫卖声、斗酒令等,充满生活中的烟火气,很有地域特色。整场音乐简洁而有效,非常朴实、亲民。男女主人公经历风雨飘摇、生离死别,隔着海峡遥望、思念,倾诉衷肠,让观众感叹不已。当最后他们在梦中相聚,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相拥相依之时,让观众为之深深动情,期盼两岸亲人早日团聚,成为了大家的心声。“回家”的终曲合唱,加上乐队宏大的奏鸣,伴以鼓声阵阵,把作品推向了一个情感喷发的高潮。“海峡海峡”这个反复吟诵、反复叹息的作品题目,终于发展到了反复呼唤与呐喊的最强音。
在全国优秀交响乐作品展演中,远道而来的福建省艺术家们,由年轻的指挥田光浩带领一支年轻的交响乐新军,充满青春活力而热情地演奏了这部新作。值得一提的是,福建海峡交响乐团是在福建省歌舞剧院下属的福建交响乐团基础上,于2021年5月正式成立,乐团里有不少台湾音乐家。海峡两岸的音乐家共同演绎这部海峡主题的作品,展现了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同心、同德、和谐、合力,这种合作本身就具有深远的意义。
来自西藏的声音
——观西藏爱乐乐团《古格》有感
王宁 |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图片
作曲
郭三刚
石建平
作为全国优秀交响乐作品展演入选作品的西藏题材交响曲《古格》,于2023年8月11日在哈尔滨大剧院由西藏爱乐乐团和黑龙江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联袂演出。来自边远地区的西藏爱乐乐团,对业界来讲是比较陌生的一支团队,人们一直想了解并期待现场聆听、一睹尊容,这个愿望,在第36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系列展演中实现了。
《古格》是一部以公元前十世纪在西藏阿里地区建立的古格王朝为题材的一部交响曲,由“序—古格抒怀”及“古格风云”“多彩扎布让”“吉祥宣舞”“岁月激荡”“古格新生”五个乐章组成。作品通过巧妙的构思,将西藏民族风格与交响性音乐语言相融合,营造出诗情画意、丰富多彩的音乐画卷。音乐富有张力和激情,亦不乏精巧和抒情。一些藏族民族乐器如鹰笛、扎年琴、达玛鼓、丁夏等的使用,更赋予音乐以浓郁的地域和民族音乐色彩。
让笔者最为感动的是,在西藏这样的边远地区,环境、条件、交响乐市场都不尽理想,却仍然有着一批交响乐事业的耕耘者。他们的乐队编制仅有常规管弦乐队编制的一半还不到,乐器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工作和排练环境也不尽理想,可他们却一直坚持着、坚守着、坚定不移地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们委约作曲家创作新作品,为中国交响乐事业添砖加瓦。相信通过这次成功的展演,能够促进乐团的自身建设,作品也会修改打磨得更好。同时,希望乐团能够得到当地政府更有力的支持,不断提升乐团的整体素质,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以交响化音乐语言展现内蒙古儿女心声
——观内蒙古艺术剧院《旗帜》有感
叶国辉 |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图片
作曲
邹野
8月10日,由青年指挥家柴昊夫执棒的内蒙古艺术剧院交响乐团,在哈尔滨大剧院歌剧厅,演奏了作曲家邹野创作的交响曲《旗帜》。这部作品以交响化的音乐语言,表现了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内蒙古各族儿女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铸就祖国北疆铜墙铁壁,建设美丽家园的动人画卷。
全曲四个乐章分别为:火红的年代、忠诚与守望、草原上的爱、团结向未来。
第一乐章昂扬的铜管延伸出激越的弦乐抒情段落,之后的赋格段逐渐将音乐推向高潮;第二乐章以古老民歌为材料进行变奏;第三乐章将马头琴融入乐队的音画,具有民族风情的音色交织于管弦乐绚丽多端的音响之中;第四乐章的奏鸣回旋曲主题具有强烈的动力,其与各插部间构成色彩斑斓与跌宕起伏的音响画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音乐会精彩纷呈、反响强烈,为现场的哈尔滨听众和在线观看的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艺术盛宴。
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作曲家的交响思维及其娴熟掌控交响发展手段方面的能力。内蒙古艺术剧院交响乐团的无麦克演奏,也引发了一个很现实的话题探讨:交响乐作品在音乐厅的演出,是使用扩音还是无扩音演奏?在声学条件较好的,拥有音罩的音乐厅和歌剧厅,还是以不使用扩音手段为宜,这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听众欣赏交响乐作品的声音品质,培养他们的听觉习惯,也有利于更好地呈现交响乐作品的音响特征与声音细节。
编辑:旦增卓嘎
校对:严文强  达真
审核:陈天赐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