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梳理|贝那鲁肽注射液获批 仁会生物率先抢滩国内GLP-1减重市场

事件概述
7月27日,由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会生物”)申报的贝那鲁肽注射液(菲塑美®)(以下简称“贝那鲁肽”)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成年人的体重管理。据了解,该药为国内首款获批减重适应症的原创新药。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媒体关注。
TIPS
据公开资料显示,该药适用于BMI≥28kg/m2者,或BMI≥24kg/m2伴随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例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规格为4.2mg(42000U)(2.1ml)/支。该药主要通过三方面达到减重效果,一是通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摄食中枢,减低用药者食欲;二是作用于消化系统,抑制胃蠕动,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三是对糖类、脂肪类物质代谢进行调节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使用者的体重。目前,贝那鲁肽为国产首款获批减重适应症的原创新药,也是继诺和诺德研发的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之后,全球范围内第三款获批的GLP-1类减重新药。贝那鲁肽为仁会生物自主研发的全人源GLP-1受体激动剂,减重Ⅲ期临床研究获得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
仁会生物为浦东创新药企业,此前以糖尿病药物为主营业务,曾是新三板头部企业之一,市值一度突破80亿元。2019年,仁会生物启动科创板上市程序,计划募资超过30亿元。2020年7月,仁会生物通过科创板发审会,并于当年10月在新三板终止挂牌。但2021年9月,仁会生物和保荐机构主动要求撤回了科创板注册申请文件。
第一阶段:贝那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上市许可申请获批,舆情升至高峰
7月27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由仁会生物申报的贝那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批准,用于成年人的体重管理。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媒体关注,舆情热度于7月28日达到最高点。界面新闻、21世纪经济网、证券日报网、雪球网等新闻网站,人民日报健康端、新京报客户端等手机客户端,“一度医药”“医谷”“医药时间”等微信公众号,@健康日报、@医药魔方等微博账号,均发布相关信息。标题多为《首个国产GLP-1减重原研新药获批与利拉鲁肽同台竞技》《仁会生物「贝那鲁肽」减重新适应症获批》《国内首款减重创新药来了!仁会生物贝那鲁肽获批减重适应症》《国内第一款获批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原研药来了》《减肥药来了!我国自主研发首款GLP-1减重创新药获批上市》等。
第二阶段:媒体报道贝那鲁肽注射液获批企业相关情况,引发舆情波动
7月31日,微信公众号“浦东发布”发表文章《国内第一款获批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原研药来了!》称,仁会生物成立于1999年,在内分泌领域布局多年,是国内深耕GLP-1药物研发领域的企业之一。成立至今,陆续签约数项国家级和上海市级重点项目,包括国家“十一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等,先后获评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
媒体除关注仁会生物发展以外,还关注其上市及疑似存在商务贿赂等问题。如界面新闻发表《首个国产原研“减肥针”获批,一天要打三次会有人买单吗?》称,2020年7月31日,仁会生物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过会。但其在提交注册阶段卡壳一年多也未有结果。直到2021年10月12日,仁会生物终止注册。对此,公司官网公告披露,综合考虑自身业务情况及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公司决定调整上市计划,拟主动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后续将择机启动上市计划。不过,在此前的注册阶段,仁会生物共收到证监会三轮问询函,其中暴露出公司经营的诸多疑点,包括部分会计凭证入账的原始单据不齐备,销售费用支付单据提供比例较低、且部分支付单据存在异常,向学术推广会中讲课人员支付的劳务费为销售人员现金支付、且销售人员报销费用与流水记录不匹配,部分销售人员疑似存在购买发票等问题。此外,仁会生物还出现疑似商业贿赂的异常流水。
舆论关注分析
除转载相关文章外,舆论主要还关注以下4个方面内容。
一是关注贝那鲁肽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临床进展。如微信公众号“一度医药”发表《国内首款!仁会生物GLP-1减重创新药获批》称,贝那鲁肽由仁会生物通过自有专利的基因工程串联表达技术制备而成,是全球首个氨基酸序列与人体天然GLP-1完全一致的“全人源”GLP-1类药物。得益于“全人源”这一纯天然特性,使得贝那鲁肽在安全性和疗效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人体肠道自然分泌的GLP-1具有显著的节律特性,即空腹状态处于较低水平,进食后在食物刺激下快速大量分泌,因此在一天内,GLP-1在血液中的波动呈现三个餐后“高峰”,随后出现“波谷”的脉冲模式。贝那鲁肽随餐给药,模拟天然GLP-1分泌模式,更加符合正常人的生理节律。同时,贝那鲁肽具有起效迅速、半衰期短的特点,用药后,药物快速代谢,不在体内累积或长时间停留。这些特点,都让GLP-1类药物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腹胀、恶心等常见不良反应,在贝那鲁肽的使用者中持续时间更短、程度更轻。在效果方面,贝那鲁肽一方面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摄食中枢,减低用药者食欲;另一方面作用于消化系统,抑制胃蠕动,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再加上对糖类、脂肪类物质代谢进行调节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使用者的体重。
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发表《首个获批的国产减重新药,贝那鲁肽能否卡位减肥市场?》称,虽然贝那鲁肽作为一款全人源GLP-1,在体内半衰期更短、更易被降解,但这并非意味着缩短了药物的作用时间。相关研究显示,在GLP-1类药物结构相同的情况下,脉冲式给药和持续给药对减重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持续给药的方式长期效果会更差。贝那鲁肽等采取的脉冲给药,指的是短时间内给药,这种方式似乎可避免药物长期高浓度刺激带来的疗效下降。换句话说,贝那鲁肽短效但不输疗效。
微信公众号“医药魔方”发表《仁会生物「贝那鲁肽」减重新适应症获批》称,目前,仁会生物已完成一项针对肥胖患者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的Ⅲ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贝那鲁肽注射液辅助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成人超重/肥胖疗效和安全性。
二是认为贝那鲁肽高频次的用药周期会影响其市场表现。如证券日报刊发《首个国产GLP-1减重原研新药获批与利拉鲁肽同台竞技》称,贝那鲁肽每日给药3次,而占据GLP-1市场主要份额的司美格鲁肽则为周制剂,相较而言,每日给药3次这样的频率会影响患者的选择和用药依从性。当然,除产品有效性、安全性外,产能水平、供应链稳定性、院内渠道能力都将进一步影响企业在新药获批后能否脱颖而出。
前述界面新闻发表的文章称,在本就十分拥挤的降糖、减重领域,“一天扎三针”的贝那鲁肽注射液虽然跑在前面,但竞争力也相当有限。除了用药依从性问题,贝那鲁肽在有效性上也存在疑问。2016年12月,贝那鲁肽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其首个适应证为治疗2型糖尿病。2017年1月,NMPA药品审评中心出具的《贝那鲁肽注射液(CxSS1500006)中请上市技术审评报告》称,支持该药上市申请的Ⅲ期研究结果显示,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12周后0.2mg组HbA1c较安慰剂组有显著降低。以全分析集为例,安慰剂和0.2mg剂量组受试者的HbA1c相对基线分别降低0.13±0.081(-0.0,0.3)和0.38±0.044[±SE](95%Cl:0.3,0.5),差值为0.25%,达到优效性结果,期临床结果表明其确有降糖效果,但与安慰,剂之间的差值仅为0.25%,与国际上其他几个同类产品的降糖效果相比,略显不足。
三是认为GLP-1国内市场进入爆发期。目前,减肥药市场呈高速上涨趋势,众多企业纷纷布局GLP-1赛道。如微信公众号“医药时间”发表《千亿美金GLP-1赛道,主打的就是“卷”》称,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国内众多药企入局GLP-1减肥药领域。广发证券研报显示,2022年,GLP-1市场规模超过200亿美元,超过胰岛素,并在降糖与减重两大领域不断挖潜。从目前国内GLP-1类新药项目申报数量来看,近三年临床申报已处于爆发期,特别是2023年。2016-2020年平均每年申报临床5~6个项目,而从2021年开始呈现逐渐上升趋势,2021年集中申报了20个项目,2022年也达17项,而在2023年截至目前半年内已有16个项目,几乎已达去年的全年数量。
21经济网发表《首个自主研发GLP-1减肥新药获批,国产药企加速卡位百亿市场》称,目前国内企业在GLP-1类药物赛道竞争激烈。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目前国内已有112款GLP-1类新药进入临床阶段,其中,华东医药、仁会生物以及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企业进展处于前列。目前,针对GLP-1受体为靶点的药物开发已成为减肥药临床研究的主流,全球药物巨头如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阿斯利康等,在减肥适应症上纷纷有所布局。其中,由诺和诺德研发的创新药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分别于2014年、2021年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肥胖适应症。而在国内,随着上述原研药的专利到期,本土大量企业相继布局相关类似药。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国内已有13家企业布局利拉鲁肽的相关类似药,而在创新原研药领域,此前国内仍无GLP-1类药物产品获批减重适应症。当前国内有20款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的GLP-1创新药在研。另外,国内已有大量企业布局GLP-1靶点药物,在研企业包括恒瑞、信达、石药、通化宝东、连云港润众、东阳光等。
从布局企业来看,除礼来、诺和诺德两大巨头拓展国内市场外,国产企业中,华东医药、恒瑞医药参与布局数量处于领先地位。2023年5月11日,信达生物宣布,其与礼来共同推进的玛仕度肽,在中国肥胖受试者中开展的Ⅱ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玛仕度肽是一款胃泌酸调节素创新化合物(OXM3),允许每周给药一次。其作用是通过GLP-1R和GCGR的结合和激活介导的,与OXM具有相似作用机制,可以改善葡萄糖耐量并减轻体重。2022年7月,华东医药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用于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受理;另外还布局了司美格鲁肽,并率先对诺和诺德发起专利挑战。除华东医药外,国内布局利拉鲁肽注射液仿制药的厂家还有江苏万邦生化、爱美客等;布局司美格鲁肽的有九源基因等。
《新京报》刊发《国产创新药首次获批减重适应症一大波竞争对手在赶来的路上》称,百亿市场规模下,多家企业争相布局。华东医药7月30日晚间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浙江道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注射用DR10624超重或肥胖人群的体重管理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DR10624为全球首创的一种靶向GLP-1R、GCGR和FGF21R的长效三靶点激动剂。临床前的动物研究显示,DR10624具有明显的降脂、减重、降糖等疗效。2023年7月,DR10624在新西兰完成治疗肥胖症的I期多次递增剂量给药(MAD)临床试验的首例受试者给药。
四是认为GLP-1类减肥药短期不会进入红海阶段。如微信公众号“医学界”发表《临床项目占全球40%,国产减肥药能否突围?》称,自2021年新型GLP-1激动剂上市以来,肥胖症处方药的销售量显著增加。据IQVIA Forecast Link显示,该药物的销售额将继续增长,到2031年将达到超过1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6%(2021-2031年)。尽管肥胖人群基数大,在全球主要的减肥药应用市场,只有2%的肥胖症患者使用了处方药治疗。这一差距有望通过增加现有药物的销售量和上市新药来填补。业内人士表示,当前,GLP-1类减肥新药的热度才刚刚开始。一方面,疗效好的药物刚开始陆续上市;另一方面,对于肥胖用药的市场教育也才刚刚开始,减肥药市场仍处于蓝海市场,不管是市场容量还是药物丰富度,GLP-1类减肥药短期不会进入红海竞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