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在拉美最早独立,为什么200年停滞不前,百姓只能吃土为生?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图片
文|土老帽
编辑|t
引言
2021年,海地总统莫伊兹在自己的家中遇刺,这个新闻震惊了世界。据事后媒体分析,莫伊兹被杀,背后黑手是美国中情局,这样的事情美国人做得多了,萨达姆、卡扎菲是公开的杀害,莫伊兹是被暗杀,只是手段不同而已。
图片
(莫伊兹)
莫伊兹之所以被美国杀害,是因为海地处于美国的后院,美国人不允许后院有事,而莫伊兹却不识相,不听美国的话,成为美国的“负资产”,所以才被中情局干掉。
莫伊兹被刺,可以说是海地政治的一个缩影,甚至也可以说是海地历史的写照。海地历史上就多灾多难,它起初是列强的殖民地,后来海地人民用流血牺牲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并成为拉美最早独立的国家。
图片
(海地地图)
独立后的海地一直没能摆脱政局动荡,经济发展极度迟缓,到现在成为拉美最穷国家。那么海地是怎样成为最穷国家的呢?
一、拉美最早独立的黑人国家
像其它美洲国家一样,海地岛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最初岛上有上百万人。但是哥伦布第一次去美洲就发现了这个美丽的岛屿,从此开始了海地的厄运。
西班牙人来到了海地,并残杀奴役当地的印第安人,他们还带来了致命的天花等病毒,让毫无免疫力的印第安人纷纷感染,并最终全部灭绝。
图片
(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的灭绝,让殖民者失去了剥削奴役的对象,海地岛西部于是荒废。后来欧洲的一些海盗在这里落脚。再后来,英、法、荷等国的农民、商人等移民到了这里。
因为在移民中法国人占多数,1665年,法国占领海地岛西部,并重新进行命名——圣多明各。英国人趁机从西班牙手里夺取了牙买加。占据海地岛东部的西班牙,只好默认。
法国在列强之间的争斗中落败,丢失了美洲的大片殖民地,圣多明各成为法国在美洲硕果仅存的殖民地。所以法国极力经营这里。在这里种植甘蔗、可可等作物,因为缺乏劳动力,他们就从非洲运来大量黑奴。海地建国前夕,黑人数量已达50万。
图片
(法国殖民者)
依靠黑人的劳动,圣多明各生产了数量惊人的甘蔗和可可,他们生产了欧洲60%的咖啡和40%的蔗糖。让圣多明各一时成了拉美地区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海地是靠剥削和压榨黑奴富起来的,自然阶级矛盾尖锐。黑人利用伏都教联络起来,终于在1791年爆发了起义,在起义中一个民族英雄杜桑成为了黑人解放的一面旗帜
法国和西班牙殖民者先后对起义军进行绞杀,国父杜桑在残酷的斗争中被捕并死在监狱中。他的继任者让-雅克·德萨林率领人民打败了殖民者,最终于1804年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海地成为世界上首个黑人政权。
图片
(杜桑)
二、政局动荡成为常态
海地建国,对海地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是海地的独立却有着严重的先天不足。海地黑人谋求独立,更多的是一种对殖民者压迫的反弹。黑人并没有远大的革命目标,他们只知道残杀白人统治者,不仅残杀殖民者,也残杀海地本地的白人种植园主。
其实种植园主也不满殖民统治,他们跟黑人一样有独立诉求。但是黑人几乎是见了白人就杀。所以海地虽然建立了黑人国家,但是,这个国家并没有成熟的执政纲领。雅克在建国后竟然做起了皇帝,自称雅克一世。
图片
(黑人残杀白人)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拉美很多国家,虽然也都是殖民地,但是他们大多都是欧洲移民的后裔,他们更容易接受西方式的经济模式和政体,所以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不低,大多属于中等发展国家。
比如海地的邻国多米尼加就是这样,多米尼加的政局比较稳定,GDP是海地是10倍,而多米尼加和海地的人口都是1千多万。
雅克做皇帝,一方面暴露了海地在政治上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还给海地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人民流血牺牲是为了自身的解放,结果他们打碎了殖民枷锁,又被套上了专制镣铐
图片
(雅克一世)
雅克用专制手段管理国家和经济,结果遭致南方人的反对,雅克就用武力镇压,结果使矛盾更加尖锐。两年后,雅克被刺身亡,新兴的海地陷入动荡。
之后,海地一度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直到1820年布瓦耶统一海地。但是统一后的海地依然政局动荡。这之后海地还出过两个皇帝,并且政变频发,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几十年里,总共换了22个领导人。
图片
(布瓦耶)
动荡的政局和走马灯式的更换领导人,让海地没有持续的国策,也严重影响了海地的出口贸易。海地的支柱产业是种植业,在风雨飘摇中,海地的种植业不仅没有发展,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直到二战结束,种植业都没有恢复到18世纪的水平。
三、地处美国的后院
海地离上帝虽远,但不幸的是它离美国太近——它位于美国的后院,美国称霸全球,对后院更加不会放松。莫伊兹就是因为没有完全听从美国,遭致杀身之祸。
图片
(美国和海地地图)
1915年,泰奥多尔担任总统,但是此人却是坚决反美,遭到美国人的忌恨。于是美国人支持一位桑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泰奥多尔的统治。同年,桑将军就任总统。
桑将军上台后就处死了一百多名政治犯,直接引起太子港暴乱。桑将军被迫逃进法国大使馆避难,结果被叛乱民众拖出来并处死,民众把他的尸体肢解后抬着在街头游行。海地陷入无政府状态。
美国以此为借口,派兵进驻太子港。美国人表面上是为了保护本国公民的利益,其实是看中了太子港和海地的战略位置。
图片
(美军入侵海地)
美国人不仅派兵进驻海地,还干涉海地内战,扶植亲美政权。美国还控制海地的经济,掌管着海地的海关,使经济原本就困难的海地雪上加霜;美国还把海地当成它的商品倾销地,卖了商品,再低价从海地买回原料,这一来一回就把海地坑惨。
虽然在1934年美国撤走了军队,但海地依然在美国的掌控之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扶持海地的亲美政权,以极低的关税把自己的农产品运到海地。海地本来是靠农业生存的,这下全完,几十万农民因此破产,海地的经济、民生几乎崩溃。
1990年,海地举行真正的民主选举,产生了海地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这位总统较有群众基础,又得到美国的支持。但是上任8个月,就被军人政变逮捕,最后被迫流亡美国。
图片
(阿里斯蒂德)
1994年,美国再次派兵入侵海地,扶持阿里斯蒂德重新执掌海地政权。但是阿里斯蒂德并没有改变海地的经济状况,国民失业率居高不下,全国有80%的贫困人口。他实行的私有化改革,让美国人很不满意。他本来想谋求连任,美国人却不同意,他只好到任期宣布离任。
美国人掌控海地,只考虑自身利益,全不管海地人民的死活。
四、经济结构单一
海地经济以农业为主,这要拜殖民者所赐,因为当年殖民者来到海地并灭绝了印第安人以后,就从非洲运来黑奴,在这里进行甘蔗、可可的生产。小小海地竟然成了欧洲最主要的蔗糖和咖啡供应地。殖民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哪管海地经济单一不单一。
海地现在主要种植作物是玉米、高粱。海地的地形多为山地,并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再加上海地的耕作技术非常落后,海地人比较懒惰,生产效率低下,所以粮食产量很低。
图片
(粮食对海地来说太宝贵了)
海地农民都在一小块土地上劳作,生产的粮食只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这样的土地占了全国耕地面积的70%,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土地是不盈利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海地独立战争胜利以后,把原来的种植园主的土地分配给黑人所致。
而且海地在起义期间,黑奴还破坏了北部地区的灌溉系统。北部地区干燥少雨,基本上靠灌溉系统维持生产,破坏了灌溉系统,对北方的农业生产造成了致命的影响,而恢复起来又缺乏资金。
海地人生活极度贫困,他们到现在每天只能有2美元的收入,甚至都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为了果腹,海地人不得不吃一种高岭土做成的土饼。其实对这种土国人并不陌生,旧社会我们的人民就吃过观音土,其实跟海地人吃的是同一种土。
图片
(海地人吃的土饼)
现在经常有人说,穷到吃土,对我们来说这只是调侃,但是在海地却是活生生的现实。
殖民者没有给海地留下工业设施,也没有留下公共设施。海地长期处于极端贫困状态,哪有钱发展工业?哪有钱建设公共设施?
再加上海地能源不足,也严重制约工业的发展。直到1960年,海地才建立了第一个水力发电厂。至于工业,也不能说一点没有。比如在太子港就有一些纺织、面粉、酿酒、制鞋等工厂,但都属于消费工业。至于重工业,想也不要想。
海地的交通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全国只有135公里铁路,由于一年只有2200名乘客,不得不停止客运服务。至于公路,全国才只有3000公里,但是路面年久失修,一到雨季就不能通行。现在海地的客运竟然还依靠卡车和骡马。
图片
(海地的公路)
海地虽然也有一些资源,比如金、银、铜等矿藏,但是却没有财力进行挖掘,有限的资源也不能发挥作用。
因为贫穷,海地的教育极不发达,儿童得不到最基本的教育,至于职业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海地人只能一代代在土里刨食。
工业、交通和教育的不发达,严重制约了海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海地落入贫困国家的根源。
五、生态和人口危机
海地还是一个地震、洪水、飓风多发的国家,面对自然灾害,贫穷的海地人抗灾能力低下,大量的海地人被自然灾害夺去生命,而有限的基础设施也频遭破坏。
例如2010年的一场地震,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死亡人数,一方面因为房屋简陋,防震能力差;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落后,海地人的防震知识欠缺,不懂如何防震自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再一个原因,就是国家救援能力差。
图片
(地震惨象)
海地很早就出现生态危机,最早应归因于殖民者,因为他们要大量种植甘蔗、可可,于是砍伐了大片的森林,森林被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也改变了当地的气候
因为工业不发达,海地人现在主要用树木做燃料,这样就需要砍伐树木,森林再次遭到破坏,气候变得更加恶劣,水土流失更加严重。但是海地政府明明知道砍伐树木的危害,但是又能怎样呢?
水土流失反过来又影响本来就脆弱的农业,大量耕地受到破坏,农业生产持续低迷,甚至出现了还不如殖民时期经济效益高的状况。而农业的低迷,又反过来制约基础设施的建设,海地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图片
(海地街景)
总之,海地就是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老殖民者已经让海地千疮百孔,而新殖民者美国,又增加了海地的苦难。而海地的政客更多的是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单一的经济已经让海地举步维艰,而各种危机又设置重重阻碍,什么时候海地人民才能够走出困境呢?
参考资料
海地,“无法喘息”[OL].北京商报,2021-08-16
文锋. "海地与美国的百年恩仇." 环球军事 4(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