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被告,另一部唐朝电影又来了,洛阳注定“赢不了”

文|令狐伯光
动画《长安三万里》还在上映,其实这动画虽然还在上映,但差不多已经快要结束了。但真的没有想到之前“洛阳”说动画改历史的事情,居然还真的上升主流层面。
图片
8月16日,洛阳市隋唐史学会通过官微公众号发布声明,大概就是《长安三万里》票房高,影响大,但是修改历史,很多历史是在洛阳发生的而不是在长安发生的,希望片方出来道歉之类的。
图片
这个问题我就不分析历史上细节的对错了,倒不是说对错没有用。我个人习惯用“发展眼光看问题”,如果用发展眼光看流行文化发展的话,“对错”在流行文化里面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真的。
很多人可能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我们接下来看下去吧。
《长安三万里》不还原历史?不重要,它是成功的文娱作品
图片
这是以流行文化发展、文化宣传与城市旅游发展三个角度上来讲的,流行文化发展,文化宣传的发展,它们往往和文化传媒形式发展是挂钩的。
我没有研究这方面,以我粗浅的了解,现代中国城市文化发展大概这两三个阶段。
1,早期78年刚开放,经济发展和历史积累下城市名气的国家级别宣传。到90年代就发展到纸媒、杂志、拍摄旅游广告,再到城市宣传片到处播放那种。
图片
比如我就还记得重庆那个“行千里,致广大”的城市宣传广告词。
全国各省市,各城市的宣传词,这类宣传广告不计其数。这个模式主要就在2010年以前,因为中国2001年才签署WTO,经济开始高速增长,互联网发展还处在前发展阶段,如果论及文娱发展的话。直到2017年电影《战狼2》,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之前,内地影视剧什么德行不清楚?
二是2010年后它又分为两个时代,一个是互联网时代和文娱时代,二是互联网短视频时代与文娱时代。
图片
注意,这两者在文化宣传上面也有较大的不同。
好比今年火爆半边天的“淄博烧烤”,贵州“村超”等等,这都是很明显新时代短视频结合城市旅游的典型案例。
图片
年初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对大理带来的旅游热潮,这就是影视文艺作品带来的了。
我是重庆人,重庆是前互联网时代和文娱时代时开始,伴随经济和城市发展开始冒头(代表文娱作品是《疯狂的石头》)。2015年过后,短视频时代与文娱作品相迅速崛起,最终重庆官方下场保驾护航,才造就中国“网红城市top”,并且有经久不衰之势。
图片
ps:如果从现实角度出发2012年之前,中国各大城市旅游文化宣传都偏第一条传统。除了互联网,短视频和文娱作品还没有发展起来,也有现实里上面的“反腐倡廉”“扫黑除恶”,再到监控信息发展还没到。
十八大时间是2012年11月8日,各城市治安广泛好转是2015年前后。我作为重庆人因为某人虽然早了些,但仍然记得2012年之前黑车,扒手,抢劫和飞车党猖狂。西安之前出租车和各种旅游乱象还闹过,大家想想更早之前。
网络上,文娱作品里?西安为何能力压“洛阳”
图片
那么西安呢,从78年开放,西安和北京一样一直是中国传统对外宣传城市(像外国领导人也都去看兵马俑对吧),我印象中一直到2015年左右,西安在互联网时代和文娱时代都不算太火,也只是中国传统热门旅游城市。
西安是典型的文娱作品先带,短视频信息结合,最终线下旅游跟上来的例子。
图片
这部作品就是2018年的《长安十二时辰》,它本身的剧情缺点并不少。但是它的美术、服化道、建筑、礼仪、妆造和盔甲等等,可谓是国产古装剧的天花板级别(直到2023年仍然还是)。
它开创、探索、建立了新时代中国唐朝古装剧的生产模式。
图片
这些又正和这些年随着国力崛起,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文化潮流契合,连汉服都越来越火热了。可以说有人瞌睡就递上枕头,这部作品掀起大唐风潮,西安风潮,汉服风潮,各种短视频传播得又快。
西安官方和各界在实体旅游也马上跟上了,除了“大唐不夜城”。
图片
2022年,它又搞了一个“长安十二时辰”这个中国首个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
这都是文娱作品带来的旅游热潮,背后再带来经济收入,关键是它又加速西安代表的唐朝文化在中国城市的旅游、文化宣传、以及文化舆论的强势,它就只是一部影视剧带来的。《长安十二时辰》的原著马伯庸倒不是西安人,但是导演曹盾核心班子大多数都来自西安。
这部作品对于2018年后中国历史影视剧,唐朝影视剧的影响力太大了。
图片
很多网友在骂《长安三万里》的时候,都会说西安投资它抢洛阳历史文化之类的。问题在于,追光动画是一家上海公司,导演班子再到投资公司没有多少人来自西安。
我猜测就是《长安十二时辰》的影响力太大,带来的唐朝文化热和长安绑定,这导致动画主创在写唐朝文化就围绕着“长安”在走。
图片
《长安十二时辰》对于唐朝影视剧巨大的影响力后,洛阳是跟风拍过一部同类模式古装剧的,黄轩和王一博主演的《风起洛阳》,但是各方面并不成功,相反还非常的失败。
河南不是也正大大力宣传了乌尔善的《封神》,里面有很多殷墟文化。
图片
如果你走文娱作品那一条路,我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这些年的文娱作品需要在工业技术、美术审美、文化内容,再到内核价值观上面有一定的突破和建立,最终大爆形成业内外的标杆,影响非常深远。
告了《长安三万里》也没用,请文艺的归文艺,历史的归历史
图片
文娱作品、文化宣传和线下旅游(背后是经济收入),它是三个层面的问题。最主要问题还是西安这边的文娱创作要更强些,洛阳文娱作品创作不行。短视频时代信息传播和线下旅游,洛阳搞过“汉服运动”也火了,这点并不差。
现在这情况就有点像海军保驾护航拍电影,拍了《红海行动》,而武警拍了《湄公河行动》,结果空军先拍了《空天猎》一样。
图片
我们肯定不会说中国空军不行,海军和武警压过空军,只会说空军拍的电影不行。
这个问题是类似的,因为在郑州的河南卫视,大家是否还记得前两年以《唐宫夜宴》等唐朝文化,传统文化舞台节目是在互联网上面火了一把的,优秀文娱作品,形成较好的文娱作品,最终带来的文化旅游。
图片
这个河南卫视好像也和洛阳文化关系不大,当然都算到河南就不提了。
这种优秀文娱作品的竞争才是正道,我知道此时一定还有人会纠缠”什么对错“的问题。还是一开始的那句话,对错并不是不重要,但在流行文化发展,文化宣传和文化旅游的角度上来讲,它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图片
最简单的道理,空军保驾护航交出的是《长空之王》,而海军的《红海行动2》又来了。
它当然有可能是烂片,但问题是它要是不烂呢?而且都是同个导演团队,投资和阵容还全面升级,你猜到时候会如何?
图片
西安背后的文化创作者一样,他们又在创作优秀的文娱作品了。最近例子是曹盾导演,马伯庸的《敦煌英雄》。这部作品明显会把《长安十二时辰》那套带到古装电影,美术,服化道,铠甲非常还原,并且电影会尝试还原中国古代战争大场面。
马伯庸和曹盾组合最大问题是影视工业国内顶级,到时技术、审美毫无疑问会有巨大突破,叙事节奏和故事剧情就要看了。以暑期档乌尔善《封神》的例子,只要作品质量好,在当前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风潮之下。
它是很大机率大爆的,到时掀起唐朝等古装历史片复兴。
此时有人会说《敦煌英雄》是敦煌和西安没有关系,我们先不说电影简介“《敦煌英雄》 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不忘”与“回归”的敦煌故事”。你再看人家官方微博宣传。
图片
你猜猜这部电影和西安有没有关系?又会呈现多少西安的内容?
如果这部电影爆了,到时洛阳是不是尴尬了。毕竟暑期档主要讲西安的《长安三万里》爆了,西安主导的《敦煌英雄》又爆了?洛阳告了《长安三万里》,又要去找哪里不符合历史去告《敦煌英雄》吗?
难道洛阳还要去告得所有拍长安,哪里历史不对的文娱作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