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行业恶战:快电开启0元补贴,特来电、星充连夜下架应战

许久未见的互联网平台补贴大战,在充电服务行业上演了。
新能源产业家独家获悉,头部充电桩品牌特来电星星充电从充电聚合平台快电连夜下架。虽然没有官方消息,但是目前可了解到的核心信息,都指向了快电率先掀起的价格战。
从8月16日零点开始,快电陆续在多个城市上线VIP客户充电0服务费的活动。以苏州为例,快电补贴每次充电0.18元,在充电谷价时段,服务费趋近于0元。“快电这么补贴,一个城市一天至少亏损10万元。”一位充电桩企业业务经理告诉新能源产业家。
图片
快电8月16日凌晨充电服务费 图源:充换电研究院
新能源车主的充电费用分为两项,一是直接缴纳给电网的电费,二是给到充电站的服务费
因此服务费为0元,意味着充电站运营商要么接受平台的策略,留住流量,要么和平台直面竞争。
有运营商称,在8月15日晚,原本是排队充电的高峰期,自家的站场却有7把空枪。因为相比快电的0元服务费,自家的0.4元服务费根本毫无优势,这位运营商一天直接没有了几千元的服务费收入。
新能源产业家从接近头部企业的人士了解到,特来电短期内会通过赠送会员方式,将快电客户引流到特来电平台。在此之前,特来电所有的公共充电桩都接入了快电平台,总计30万个终端。
01 缘何掀起平台大战
快电是一家成立时间很短的平台公司。
2019年,快电成立,入局充电服务行业。短短4年时间,通过聚合各大品牌的方式,快电链接了51.5万个充电枪。2022年,快电单个平台的充电总量占据全国总量的20%。
从规模扩张的速度和资本运作的成熟度上,快电都有着当年互联网平台的“狠劲”。但是充电服务毕竟需要大量的资产投入,快电的崛起离不开前人的搭桥铺路。
2022年底,全国充电运营企业充电桩数量TOP5的运营商充电桩数量占总量的69.8%。特来电、星星充电和云快充是充电桩的三巨头,而快电和三家桩企都达成了合作。
图片
充电服务行业主要玩家
快电快速崛起的时间正是充电服务市场从分散走向集中的节点。
充电场站建设受场地、电力、服务、充电桩设备等四重要素影响。
以场地为例,充电场站分布于多元场景,场地所归属的地产商常常拥有更好的议价权,再加上充电场站需要去做电力增容, 需要买桩,需要运营、运维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的充电市场是一个分散的市场。
而在市场成熟之后,用户都会倾向于一个APP解决“找桩难”的问题,整合多个站点的第三方充电服务商应运而生。
快电的话语权因此越来越大。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7 月,Top5 公共充电运营商市占率 68.2%,市占率逐月下降。
但“为他人作嫁衣裳”是哪家公司都不愿做的。更何况,毛利率仅为20%的充电桩品牌正处连年亏损之中。龙头特来电三年已亏损5.6亿元。在接入聚合平台后,多抽取一次的服务费,显然会让充电桩品牌更难在低毛利中腾挪。
另一方面,有消息称,快电正在准备自建充电站和SaaS平台,从观众变成了运动员。
从2022年开始,快电就打造SaaS平台达克云,试图接入合作的充电桩。SaaS即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充电站运营需要两个端口,一是用户界面端,二是运营商管理端。以往这套软件都是运营商自研或者外包,而快电通过自研SaaS平台得到更全面的充电桩数据。
所以,各大头部桩企也有联合抵制的动机。
这一幕曾经在2019年上演,彼时特来电、星星充电、万马爱充三方宣布和滴滴旗下的小桔充电终止合作。事件后续导致小桔充电逐步退出两广市场,退出的部分原因还在于小桔充电抽取了10%-20%的高额服务费,被46家运营商联名投诉。
02 遭殃的中小运营商
新能源车充电站是一个重资产的生意,支撑平台力量的是背后无数中小运营商。两者的关系与团购平台上的商家、打车平台上的司机毫无二致。
可以说,快电大规模补贴会员的动作,也正让中小运营商陷入“系统”的困境。
一些使用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的中小运营商,也被“绑架”一起从快电下架。有60%-80%的中小运营商通过快电获取客源流量,所以受到的影响很大。
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特来电、星星充电从快电下架,核心原因不是快电在做自营充电桩,在于低于成本价的会员补贴活动。
在补贴后,不仅中小运营商亏损,大运营商特来电、星星也不挣钱了。因为本应维持充电站回本的服务费,早已内卷到微薄至极。有第三方数据统计,每度电服务费从去年的0.5元,降到了今年的0.2元甚至0.1元。
换句话说,快电全额补贴用户的活动,就是“平台请客,运营商买单”。
据新能源产业家独家获悉,经过一些中小运营商抵制,快电会在部分区域继续维持平台正常外显价格,但实际结算时,会保持当地VIP用户的补贴策略。除了特来电、星星充电与云快充三巨头之外,部分小型运营商也会得到快电的补贴。
03 小结
在互联网时代,平台经济被看作创新典范,互联网创业公司可以借助良好的基础设施,一跃成为万亿级的上市公司。而在这两年,平台型生意越来越需要和线下业态产生连接,合理分配利润,来形成良性的循环。过往的烧钱补贴,赢家通吃的逻辑已经不再适用。
充电APP服务也是如此,受新能源车销量暴涨的影响,充电服务是为数不多仍在上升的需求。而经过多年的建设,充电站的盈利需求也同样迫切。低于成本线的价格战争,恐怕已不是标准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