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找的“海东青”骑警队来了!

图片
近日,内蒙古骑警火出圈了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海东青·骑警队”的故事
图片
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公安局“海东青”骑警队,组建于2015年7月,是在特警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骑警队现有队员12名,个个本领高强、骑术精湛,是保护牧区平安、维护边境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图片
“海东青”学名矛隼,传说十万只神鹰中才出一只,有“万鹰之神”“神的使者”等含义。“骑警队取名‘海东青’是希望骑警队能秉持‘忠诚、勇敢、永不放弃’的精神。”“海东青”骑警队队长石永志说。
图片
一次,草原上突降暴雨,淹了毡房和棚圈,牧民第一时间找到骑警队。骑警们下了马背便上了橡皮艇,在4个嘎查间找了10多天,找回牛羊1000多只。搬草料、清棚圈、送物资,牧民有需要,骑警们第一时间去帮忙。独居老人王大爷,冬季不能放牧,就拆分草捆喂牛,单个草捆重达300斤,队员们来到老人家,“刨”开草捆、把草料投喂进牛棚。居住在边境线附近的牧民巴图老人常说:“骑警队总能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图片
牧民逐水草而居,骑警随牧民而行。化解矛盾纠纷、打击偷盗牲畜、保护草原生态……骑警队自成立以来,边境巡防里程超过7万公里,执行各类安保任务506次,救助群众406人。
 如今,在1.74万平方公里的辖区土地上,有事儿就找“海东青”,成了牧民的共识,更是一份妥妥的安全感。
图片
“海东青”骑警出了圈,骑警身下的战马也备受瞩目——黄棕色的额头上有一抹白色,名叫清风,是一匹5岁的半血马。
可以说,骑警帅,帅在装备,帅在尽责与担当,更帅在他们对马儿和家乡的深厚感情。
图片
“我是牧民家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马匹,对马有深厚的感情,作为骑警队员,能跟马匹朝夕相处,又能为牧民提供服务,这就是我最想要的工作。”骑警达林台说。
陈巴尔虎旗公安局副局长、反恐怖和特巡警大队大队长、“海东青”骑警队队长石永志,自2000年参加公安工作,始终扎根基层一线。
“以前我们驾驶警车出勤,遇到路况不好,民警只能下车步行。特别是下雨天,在草原上开车几乎是寸步难行,已经影响到正常工作。”2015年7月,从小生活在牧区的石永志开始考虑,出警能否像牧民那样骑马出行,无论是跋山涉水,还是穿密林过雪地,都不受影响。有了这样的想法,石永志便着手开始试验“骑马出警”。
一段时间后,他发现骑马巡逻的效果特别好,不仅视野宽广,更不会像开车那样碾压破坏草场。
骑警队成立后,石永志带着队员从最简单的战术动作练起,骑马追逃、马上围堵、马上射击……日复一日的训练和无数次的实战历练,淬炼出了素质过硬的骑警队伍。而为了和马儿培养感情,做到实战中“人马合一”,队员们从刷毛、修蹄、喂草料,到洗澡、遛马、剪马鬃,全部都是亲力亲为,马儿不仅是他们最忠诚的伙伴,更是最值得信赖的战友!
图片
“以前,遇到河对岸有群众求助,开车要40多分钟才能绕过去救援。有了骑警队,只需要10分钟就能趟过河水实施救援了。”石永志说:“指挥交通只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其他时间我们还负责辖区的治安巡逻、边境的安全防范、重大活动的安保等工作。每当跃马奔腾在草原上,看到游客和牧民们满意的笑容,我都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图片
图片
守边有我  请祖国放心
在内蒙古,除了“海东青”骑警队,还有很多地方有像雄鹰一样翱翔草原、守护一方的骑警队伍。
呼伦贝尔市
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嘎查,牧民图门一家三代接力戍边,守护着60多公里的边境管段,累计巡边10万余公里。“一个蒙古包就是一个哨所,每一个牧民都是哨兵,我会一直干下去,让我的后代也要继续巡边。”图门巡边护边30年,他所在的边境管段,从未发生过人畜越境事件。
赤峰市
赤峰市巴林左旗森林公安局骑警队,6个人6匹马,穿行于高山之巅、林海之间,救助受伤的野生动物、入户宣传生态保护知识,与盗猎偷采偷伐者斗智斗勇。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高、气温低,骑警们夏天巡山时都要穿上棉衣。
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边境管理大队
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边境管理大队马背警队,所辖区域面积有1150多平方公里,辖区内45%的区域都是湿地、森林……寒冬时节,马背警队的骑警们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踏着没过马膝的积雪巡边守护。
通辽市
通辽市扎鲁特旗公安局格日朝鲁派出所“草原骑警护卫队”,34载守护牧民转场。巡逻防控、清点牲畜、排险修车……牧民逐水草放牧,骑警们服务护送。   
图片
内蒙古草原上的骑警队越山岭、下草地,解民忧、护平安,践行着“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成为祖国北疆一道亮丽的风景!
记者:张思铭
编辑:冯佳妮
审核:赵   婧 
监制:侯爱文
图片来源:盟市公安局、平安内蒙古
视频来源:央视网、人民网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新闻广播》官方微信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