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生活|父亲的剪报

潮新闻客户端 黄彬倩
图片
父亲不曾有读报的习惯,一来工作繁忙,二来,识字有限,三年小学生涯学过的字,早已在岁月的冲刷下逐渐淡忘。
一个周末,我带着孩子回娘家,母亲在厨房张罗着饭菜,父亲得知我们来,一大早便出门钓鱼去了,孩子们涌到了客厅,那是他们最爱的娱乐区。
“妈妈,这是什么?”儿子从抽屉里翻出了一个黑色笔记本,“别乱动外公的东西……”话音未落,一张纸片从里面掉落出来,“《向蜗牛借一颗牙》,妈妈,这不是你写的文章吗?”儿子捡起纸片顺势读了出来,我接过纸片猛然意识到,这是前两天我和父亲聊起的那篇发表的文章,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这个暗藏秘密的黑色匣子,里面的内容让我恍了神,“《灶膛旧事》,女儿第一篇上市级的文章”“《小蚂蚁》,女儿第一次上外省的报纸”。每一张剪报下,都是父亲歪歪扭扭的文字,这些记录就像一个个火红的戳记盖在我的心头。
当指尖轻抚这些凹凸起伏的纹理,就好像父亲粗糙有力的手牵着我,走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这一刻,我庆幸自己从来都不是踽踽独行。我坐下来,继续翻阅,记忆也随波逐流……
这时,母亲走了进来,“你爸现在可是你的粉丝,虽然字没识几个,但只要是你的文章,他可是一字一句读下来的。”经过母亲的提醒,我才发现,剪报上的几个字上面用铅笔标注了读音,这些读音并非拼音,而是父亲用相同读音的简易字标注。这让我联想起当年自己用“因趣丝听”来标注interesting的有趣故事,原来一向严肃的父亲也这么可爱。
“女儿第一次!上了国家的报纸。”这是父亲在我的文章《休渔期里的渔民》下的备注,我暗自偷笑,看来我的老父亲知道感叹号的作用,虽然用错了位置,却是他内心的真实独白。
我曾在《挥手》中读过这样一段话,“在我所有的读者中,对我的文章和书最在乎的人是父亲,他总是用欣赏的目光读我的文字……从他阅读时的表情,我就知道他很为自己的儿子骄傲”,这些作者描写其父亲的文字,竟然与我的父亲高度契合。虽然我未曾亲眼见过父亲读我的文章,但手中的剪报是父亲内心骄傲的证明。
临近中午,父亲拎着鱼箱回来了,他和我匆匆打完招呼就钻进了厨房,原来父亲约了几个鱼友中午来家吃饭。酒过三巡,一桌人渐酣。我拉着儿子在他耳边轻轻下达指令,随后小家伙就蹦跶着朝房间走去……
“外公,给,你的宝贝。”剪报被一双小手高高托举,从缝隙中溜到了众人的视线中,父亲一看,赶忙用纸巾擦了擦手,大笑着接过。“哟,老黄,什么宝贝呀?拿给大伙瞧瞧。”大家纷纷附和,父亲乐呵呵地站起身来,“当然,宝贝肯定要和你们这帮老伙计分享的。”父亲的宝贝在我和儿子的合作下,终于亮了相。
最近刷到一个视频,河南的一个女生在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后,特意让外公外婆拿到人多的地方拆开,可爱的小心机却让人倍感温暖。视频中女孩外公外婆骄傲的表情让我再次联想到我的父亲。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