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普京与寡头的一段往事

话说,1996年8月,普京来到莫斯科,出任克里姆林宫资产管理局副局长,这一年,他的恩师索布恰克竞选圣彼得堡市长失败,普京也不再是圣彼得堡副市长了……他选择了接受丘拜斯的邀请,从家乡来到权力的核心地带。
同样是在这一年,1996年叶利钦也面临了有生以来最严峻的政治挑战——俄罗斯大选,在选举前的民意测验中,叶利钦的支持率只有3-5%,排在候选人第四位,而共产党人久加诺夫则以20%的支持率遥遥领先。
在这种情况下,普京看到了一场好戏,也从此对媒体和俄罗斯寡头有了全新的认知,这深刻地影响到他日后的执政生活。
图片
久加诺夫的领先让叶利钦失望,也让寡头们恐慌,他们担心一旦共产党重新上台,就会推翻私有化,对他们清算。尽管寡头们彼此厌恶,但在帮着叶利钦搞定大选,阻止久加诺夫上台一事上取得了空前的一致。
在1996年3月的叶利钦与寡头“七巨头”(别列佐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等)会晤中,双方达成了妥协,寡头们则从国家财富的再分配方案中大幅获利了……他们决心开始一场为德国作者胡贝儿·赛佩尔所不耻的“非常肮脏的战斗”。
在海量的金钱面前,这场战斗是几乎没有悬念的。各主流媒体很快被联合寡头所搞定了,他们不但收买媒体老板,还出钱收买记者,在他们迅速而铺天盖地的宣传面前,久加诺夫及俄罗斯共产党被妖魔化了,而叶利钦则被包装成劳心劳力为俄罗斯,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唯一能够接受的俄罗斯领导人的形象。
几个月后,1996年7月3日,叶利钦以54%的得票率连任成功。而正如赛佩尔在《普京:权力的逻辑》一书中所指出,普京从这场大选中获得了重要的经验,就是媒体创造事实,而无须反映事实,媒体可以在政治生意中作为非常有效的武器来使用。在此后的政治生涯中,普京可以说牢牢掌握住了媒体。
尽管那个时候的普京很不起眼,也不被别列佐夫斯基等人所重视,但没过几年,他们就会发现,这才是让他们终生梦魇的人。而普京,意识到寡头可以翻云覆雨到这种程度,所以上任伊始,很快就将矛头指向了寡头们,先是别列佐夫斯基,后是霍多尔科夫斯基……而对寡头的战斗,也奠定了普京的权力基础和民意基础。因为,几乎没有俄罗斯老百姓对这些分赃国家财富、为富不仁的寡头们有好感。
所以,回顾往事,我们分明能看到一条清晰的线索:寡头在1996年赢了,而且嚣张地宣示他们是俄罗斯实际上的主人,但也正是从那时起,注定了几年后他们被清算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