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邻国”走近的图谋

签下稀土大单
签署“开放天空协议”
美国要当蒙古国“第三邻国” 
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
援助投资开路
利用“非政府组织”渗透
远隔重洋的美国到底想做什么?
8月19日 22:00
CCTV-4《深度国际》
邀请权威专家为您深度剖析
《“第三邻国”走近的图谋》 
本期嘉宾
图片
刘凯
清华大学稀土新材料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蒙古国的工业基础决定,它做不了稀土的深加工,只能做最基本的开采和粉碎矿石。蒙古国和美国签订的协议,如果是针对长远,它有可能会加大投资,比如让美国或欧洲的企业参与进来,支持蒙古国建立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但是要建立这个产业链,花费非常大,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建成,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
图片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蒙古国为了发展,保持平衡是可以理解的。希望在中俄之外再找到一些朋友,这种思路被叫做“第三邻国”政策,这是西方人给它命名的,它也是承认的。但是因为美国的地位,它把美国放在非常优先的位置。有时候美国重视一点,有时候美国不搭理它,基本上主动权在美国这一边。
图片
苏晓晖
本台特约评论员
美国一直把蒙古国作为进行民主化转型的所谓的“样板间”来打造,在中俄之间建立一个所谓“西式民主”的标杆,当然是美国战略的需要。在大国竞争方面,让地区的伙伴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美国节约自己的战略资本从而达到更好效果的一种做法。
图片
滕建群
本台特约评论员
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一轮又一轮的颜色革命也好、国内骚乱也好,中亚国家意识到美国更多是为自身利益,来拉近跟中亚国家、跟蒙古国的关系。这些国家不会跟着美国,被美国带节奏,因为它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从历史来看,美国在这些地区是搅局者。
来源:CCTV4《深度国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