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永庆坊:“绣花”功夫活化广府千年商都文化

一霎永庆坊,千年老广州。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走访发现,当前正值暑假旅游旺季,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永庆坊人流如织。抬眼见青砖房,低头见麻石路,耳边不时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铜声。这里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无不散发着岭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根据广州市荔湾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方面介绍,永庆坊是广州首个做减量规划的老城区更新项目,也是首个恢复历史河涌、保护骑楼、实现“红线”(城市道路建设控制线)避让“紫线”(历史建筑保护控制线)的项目,同时是首个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旧城更新的项目。
7月,住建部发布《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指出,明确城市更新底线要求,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防止大拆大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
城市更新是存量发展阶段城市发展的常态。当前,拥有千年历史、百处古迹的广州也已成为常住人口规模达千万级别的超大城市。如何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是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
场所再生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永庆坊之际如此强调。
永庆坊项目位于广州荔湾区恩宁路,这里是凝聚广州历史人文底蕴的西关旧址。恩宁路的兴衰,是广州城市化进程的一个侧面。随着改革开放及互联网的发展,传统手工业、批发零售业受到一定冲击,2005年后,恩宁路空心化局面越发尖锐,大批有价值的建筑破落不堪。2006年起,广州启动恩宁路地块的旧城改造工作,期间,关于改造规划的探讨历经约10年。2016年,万科对永庆坊开始微改造,并负责后续的建设工程、产业导入、物业服务等。
广州市荔湾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方面披露,永庆坊地块用地总面积11.37万平方米,进行了荔枝湾河涌综合整治工程、粤剧艺术博物馆建设工程,永庆坊街区改造工程(一期和二期)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的更新模式推动街区活力再现。
公开资料显示,永庆坊一期于2016年完成,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修缮维护建筑面积约7800平方米,投入改造资金约8000万元;永庆坊二期于2019年实施改造工程,用地总面积8.15万平方米,改造总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7亿元,共分8个片区推进,分别为骑楼段、示范段、滨河段、粤博西段、粤博东段已于2021年完成,金声段于2022年6月完成,吉祥段、多宝段目前在加快实施阶段。
事实上,城市更新向来不易。从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参与城市更新的万科此前在媒体交流会上表示,城市更新业务难点包括项目流程复杂且缺乏标准化,从前期孵化到获取国土证周期长;改造范围内房屋产权性质复杂,原住民利益诉求需妥善处理;相关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业务模式可复制性差等。
2016年,广州印发实施《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提出“微改造”的城市更新模式,即在老城区改造中将以前大拆大建的做法改为循序渐进地修复、活化、培育,通过挖掘老建筑、老街区在当代的实用性,让老城老而不衰,魅力常在。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背景下,与大拆大建、快捷式打造旅游景点的处理手法不同,永庆坊充分重视“新”“老”融合,‌‌保留原有“三横五纵”的街区格局。广州市荔湾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表示,“绣花式”微改造下,永庆坊保留了老街区整体空间环境,其中文物建筑、历史建筑、风貌建筑等83处建筑遗产、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予以保留,完成侨房修缮11处,还原1.2公里骑楼街传统风貌。
万科方面告诉记者,永庆坊微改造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延续旧城历史风貌、保留历史建筑,对在地建筑进行修缮、整饰、活化,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恩宁路地块的历史环境要素。
以清末广州六大当铺之一的宝庆大押为例,这座见证过广州西关地区的繁荣兴盛,却曾一度沦为危房的文物建筑在永庆坊微改造中也开启“重生”之旅。去年6月,经过前期现状评估后,施工方特别采购旧青砖和杉木梁,遵从保存原形制、原结构、原材质、原工艺的“四保存”原则开始对宝庆大押旧址实施修缮。
万科方面介绍称,目前,永庆坊不仅有广州保存最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被誉为“广州最美骑楼街”,诞生于1931年),还有李小龙祖居、詹天佑纪念馆、八和会馆、銮舆堂、宝庆大押等具有岭南特色的历史建筑。
文化传承
岭南文化看广府,广府文化看西关。
永庆坊居千年商都繁华深处,取西关传统富庶地脉,北临多宝路、东达宝华路,内部以“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荔枝湾涌水系串联。在对其微改造过程中,广州首个非遗街区也诞生于此,并成立广州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
在永庆坊,包括广彩、广绣、珐琅、骨雕、榄雕、醒狮、饼印、箫笛、古琴等10个非遗项目进驻大师工作室,由非遗大师与西关风情“联姻”开展岭南文化艺术的体验、展销、培训。同时,对照民国老照片复古沿街400个店铺招牌,街区门牌和导示系统融入“西关打铜”与岭南花窗元素,重现千年商都氛围。此外,粤剧博物馆与永庆坊仅一墙之隔,里面陈列着粤剧文化相关物件与典故,游走其中,犹如重访老广州的梨园戏班。
记者了解到,万科在永庆坊推行文旅商业特色模式,主要包括“以文带旅”“文旅兴商”“商旅承文”,即通过构建文化特色结合的城市景观,彰显“老西关”传统文化特征;加速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推动荔湾区未来创新发展;推动产业与传统城市人文融合,重塑荔湾区国际范文化形象,大力传承和发展岭南文化。
据统计,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永庆坊的客流量分别约为700万人次、963万人次和675万人次。截至目前,今年暑期到访的游客数量日均6万~7万人次左右,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0%。
万科方面对记者表示,后续,永庆坊将持续坚定“广府”文化为项目精神内核,导入以国内为主、国际为辅的行业顶级资源,以“活化广府千年商都文化,打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高地”为项目经营与内容构建核心任务。
事实上,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批10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之一,广州在城市更新中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颇深。
2022年3月,《广州市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发布,其中指出,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机制政策、统筹保护利用传承,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还要保护好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解决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确保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2022年9月发布的《广州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指引》明确,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应始终把历史文化保护放在第一位,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格局和风貌,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利用创新、人居环境提升协同互进。
今年7月1日起,《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正式施行,该文件填补了立法空白,明确提出坚持以用促保、鼓励合理利用,实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完整保护,赓续城市文脉,更好地彰显广州的城市文化魅力,回应市民留住乡愁记忆的期盼。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五年行动计划 (2022—2026年)》指出,未来广州要进一步创新机制,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并研究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资金纳入城市更新基金,探索推进公房腾退腾迁和私房置换,为历史街区活化创造更多空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