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揭晓 | 海军军医杜娟当选

2023年“上海好医生”寻找推选活动,于2023年8月19日——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当日揭晓。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血液病内科主任杜鹃教授当选2023年“上海好医生”。
图片
杜鹃教授(右四)在颁奖现场
2023年“上海好医生”寻找推选活动今年7月启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卫生健康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解放日报社、上海尚医医务工作者奖励基金会协办。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广泛参与,积极踊跃推荐医疗卫生战线的先进典型候选人,经各办医主体、各区卫生健康委、相关部门等遴选推荐、专家评审、市民点赞评议,最终产生20位2023年“上海好医生”和9位提名奖。
图片
杜鹃
血液病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
——杜鹃医师心中的“上海好医生”
“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大医精诚”,这是对医生的最高要求。杜鹃医生始终按此标准来要求自己,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为患者的无限关怀、无私奉献的品行,以患者为中心,以精益求精、精细精致、精心精诚为核心的“三精医疗”理念诊病,与时俱进、迎难而上的攀登精神,在20年的临床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担当,推动专业领域发展,做一名优秀的“人民好医生”。先后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第八届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海军军医大学领航人才计划;军队二类津贴奖励,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等奖励。2021年被评为全国“人民好医生(血液肿瘤)青年典范专家”;2022年获得“全国人民好医生(血液肿瘤)特别贡献奖”。
医术精湛,攻坚克难。杜鹃医生在实践中不断赶超国际和国内一流技术,形成以“多发性骨髓瘤”为诊疗特色的个人品牌,具有较多标志性成果,填补本领域多项空白。建立个体化诊疗精准体系,将骨髓瘤患者平均生存由3-5年延长至7-10年。2015年在国内率先开拓骨髓瘤患者的CAR-T细胞免疫治疗,为终末阶段患者寻找生的希望,总疗效达到80%以上,诊疗水平处于国际领先。连续六年在亚洲骨髓瘤大会受邀展示我国“骨髓瘤CAR-T相关工作”,近两年连续五次受邀国际顶级大会汇报成果。医术无止境,追求无止步,时刻把患者的需求作为前行动力,对科研和技术总是身先士卒、攻坚克难,个人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英才等成果奖项。近年来发表SCI论文2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6.016分;累计影响因子100余分。牵头及参与撰写20余部专业指南。现为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
人性化管理,用心至深,用情至真,每天在临床工作十余个小时,全年不休。杜鹃医生秉承着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的医疗理念,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做一名“有高度、有温度”的医者。强化管理,注重医疗质量;注重细节,优化医疗服务。面对血液恶性疾病的晚期患者,不仅注重医治身体、也重视医治心理,通过规范、优化的诊治策略,结合耐心疏导和讲解,很多终末阶段患者已延长生命数年以上。对每位患者都高度重视,包括疑难罕见类型,例如IgD型骨髓瘤,发病率仅1-2%,平均生存1-3年,预后极差。候选人2015年牵头国际最大样本临床研究,并制定了国际上第一个IgD型骨髓瘤患者的疗效评估体系,让罕见类型被看得见。积极开展患者关爱公益讲堂。先后在新民晚报进行科普创作。疫情期间,带领科室开展了线上“医路同行,征心守沪”科普系列讲座及在线答疑,在科室公众号推出大型公益系列节目“听患者讲自己的故事”,带领团队创造更多人间奇迹、生命奇迹。
图片
杜鹃教授参加义诊
医者仁心、医德为先。杜鹃医生给每位诊治患者留联系方式,24小时手机开机,患者有问题随时沟通给与救急,解除患者一次次危机难题,收到感谢信、锦旗数百件,被患者称为“技术精湛、心地善良”的南京路上好军医、“黑暗中的一座灯塔”。在工作中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水平,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疗效,促进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不懈努力,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淡泊名利,关爱患者,甘于奉献。“医德双馨惠众生 杜鹃花开香满院”,这是一位患者也代表着众多患者来自内心的高度赞誉。
图片
主管:海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海政宣传文化中心报社
监制:张庆宝  编审:肖勇利
编辑:高泽明
来源:上海长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