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贵阳人在公园捡菌子?记者实地捡菌:不乏毒菌,如食用可前往市场购买

  连日来,贵阳忽晴忽雨的季节,让贵阳许多森林公园长出了野生菌。近日抖音上出现大量分享在鹿冲关森林公园捡菌子的分享帖,视频中称在鹿冲关森林公园多处可采到紫花菌,引来众多“捡菌人”跃跃欲试。
  8月19日,记者实地走访鹿冲关森林公园体验捡菌子,通过长达三个小时的攀爬,记者发现现场人比菌多,菌子价格比起一个月前更好。
  年轻捡菌人:不在乎捡多少,在乎过程
  因为是周末,上午7点半,鹿冲关森林公园门口就见提着篮子,穿着长衣长裤准备进园捡菌子的人。
图片
  “我们是被抖音吸引过来的,听说公园有很多的紫花菌,就想着早一点赶第一波。”公园门口,前来捡菌子冉女士说。
  冉女士家住贵阳市观山湖区,为了这次捡菌子,她早上6点半就出门了。“想捡菌子想了好久了。”冉女士说,从贵阳开始连绵不断地下雨,她就约着朋友去捡菌子,但是不知道哪里有菌子,加上朋友都说不懂菌子就一直没有约成功。
图片
  最近因为小红书、抖音推流鹿冲关森林公园捡菌的帖文,让她决定今天一定要大展身手。
  “昨天就跟朋友约好了,也换上了捡菌人的装备,就等着今天可以炒一盘。”
  当聊到捡菌子是否有瘾,冉女士忙笑着说,“来捡菌子我们也不是一定要捡多少,就是享受捡菌子这个过程吧。”
图片
  在园中,记者看到三两结伴的捡菌人非常多。其中不乏很多大爷大妈,结伴捡菌的途中,记者与她们聊天发现,最近这段时间捡菌的人比山上的菌子还多。
图片
  而跟冉女士一样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是抱着捡菌子不求多,就是享受捡菌过程的想法来到这里。
  记者实地捡菌:密林深处有,但不建议前往
  上午8点,记者开始沿着登山步道向林子走去,爬山的途中,记者发现鹿冲关森林公园道路两侧人为踩踏痕迹较多,早已没有紫花菌的影子。
图片
捡到的第一朵紫花菌
  随即记者尽量往野道上走,不一会在一片腐木下面就捡到几朵菌子,但不是熟知的紫花菌,因为外形与紫花菌类似,记者并不确定是否有毒性。记者请当地人辨别为毒菌,是不可食用类菌种。
  越往林子深处走后,远远便能看到零星的一些蘑菇,这些蘑菇大多通体白色,看上去并非印象中鲜艳的毒蘑菇。通过识图辨物,记者发现此为鹅膏菌,误食会使人肾衰竭。
图片
不知名毒菌
图片
鹅膏菌
  一个小时以后,记者终于捡到几朵紫花菌,但是没有原定计划想得那么多。
  下山时,通过采访附近村民得知,在鹿冲关森林公园密林深处有更多紫花菌,但是不建议不专业的人进入,密林不仅容易迷路,而且蛇虫鼠蚁较多。
图片
不知名毒菌
  记者提示:如果有想要体验捡菌的人,可以在登山道附近找找。且沿着大道往山顶走也常有附近村民将捡来的紫花菌进行售卖,市价为30元一斤。
  走访:市场菌子价格不贵,要注意食菌中毒
  进入公园,记者采访到贵阳市鹿冲关森林公园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近十天以来到公园中捡菌子的人日益增多,每天都会有很多人询问他们哪条路菌子较多。为此,鹿冲关森林公园专门设立了警示牌。
图片
  在公园大门口,记者便看见一处健康教育宣传栏。上面写着“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菌”的警示标语。还对蘑菇的形态特征、毒蘑菇中毒的四种主要表现、发生蘑菇中毒如何处理等进行了科普宣传。
  同时,记者通过走访市场发现,目前紫花菌作为贵州本土野生菌已经大量上市。路边随处可见摆满了用塑料袋装着的紫花菌,商家售价20元至35元之间。
图片
  “现在就是吃紫花菌的时候,拿去炒肉炒辣椒都好吃。一开始我们45元、50元都在卖,现在价格降了。”一商家告诉记者。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或畜禽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野生毒蘑菇已超过500种,贵州有140种。
图片
零星收获的几朵紫花菌
  为了防止食菌中毒,贵州疾控早前提醒:绝对不要采食“头上戴帽(有菌盖)、腰间系裙(有菌环)、脚上穿鞋(有菌托)”以及百姓称“火炭菌”的野生蘑菇!除了上述长有“菌盖、菌环、菌托”的鹅膏类蘑菇和火炭菌可能有毒,其他野生蘑菇也可能有毒,食用野生蘑菇请牢记三个基本原则:没有吃过的不要吃;不认识的不要吃;没有把握的不要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梓颜
编辑 武芮西 张谌
编审 赵宏斌 徐忠田